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国内 > 正文

海军创饱和潜水新纪录 潜水员水下330米巡潜

来源:人民网 作者: | 责任编辑:中石 2015-01-21 14:28:06

中国海军创饱和潜水新纪录 潜水员水下330米巡潜

  潜水钟与加压舱对接

     巡游海底世界

     潜水钟是潜水员进入深海的载具,主要用于在深海和生活舱之间转运,同时又是潜水员在深海作业的休息站。

     完成加压后,生活舱、过渡舱、潜水钟准备进行联接。

     “开始对接!”指挥员一声令下,三件装具的舱口快速准确地对在了一起。

     “形成硬密封!”

     “各舱加压完毕,可以转移潜水员。”

     5日22时39分,徐晓、张恒银、李勇3名潜水员从生活舱经由过渡舱进入潜水钟,踏上了深海征程。高杰作为替补,留在生活舱待命。

     潜水钟与过渡舱脱离后,被钢缆牵引拖曳到与通向深海的月池上方,月池在海浪拍打下,不时传来“咚咚”的声音,仿佛在为潜水员们擂鼓呐喊助威。

     “潜水钟入水!”

     随着指挥员王副支队长一声令下,搭载着3名潜水员的潜水钟,载着广大官兵胜利的期望,被缓缓吊放入月池,海水逐渐淹没了钟身,潜水钟最终消失在深蓝。

     此时的操作台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技术人员紧紧的盯着显示器,密切关注潜水钟内外的情况。

     到达近100米深度时,突然一阵暗流涌动,潜水钟受到冲击后发生剧烈偏荡,绞缆一阵晃动,钟摇动。

     显示器上,3名潜水员紧紧扶住固定把手,努力保持身形。

     “现在感觉如何?”

     “有点晕船的感觉,没关系,请继续下潜!”

     在高压状态下,早已习惯惊涛骇浪的潜水员在晃动中也感到一阵眩晕和身体不适。只作了稍微的停留调整,潜水钟继续向漆黑如墨的深海探去。

     “深度200米!”

     潜水员们正在仔细地检查潜水钟的仪表、舱门等设备。技术人员认真检查着生命支持系统所显示的温度、湿度和压力等指标参数。

     “一切正常,继续下潜!” 入水近一个小时后,潜水钟抵达了300米深的海底。

     深潜艇等潜水器进行水下作业时主要靠机械手,在执行救援、打捞、切割等精细化作业方面,远远比不上潜水员的手工作业。

     潜水员出舱巡潜,身体直接暴露在深海压力之下进行作业,犹如航天员的太空行走,然而深邃极寒的海底却充满危机和困难。

     “打开舱门,开始巡潜!” 3名潜水员合力打开位于潜水钟底部的舱门,徐晓穿着潜水服,背着气瓶,第一个钻出潜水钟,游入无尽的黑暗中。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刚刚出去的时候非常不适应,人在水下感觉体能消耗特别快,呼吸阻力很大,暗流很大,很难保持身体平衡。”

     第二个巡潜的是李勇,他曾经顶着近2节的水流,在87米的海底拼搏了5个多小时,将一枚沉没的鱼雷打捞出水,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作“核潜艇”,这一回,也是他巡潜的时间最长。他用头盔上的照明灯,将周围的海域探索了个遍,回到舱内时,他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试验成功后,李勇告诉记者“除了高压之外,水下特别的寒冷,尽管穿着新式的热水潜水服,但仍然无法抵御如此低温,体能消耗非常大。”

     张恒银是3名出舱巡潜的潜水员中潜得最深的,他探摸到了330.2米的海底。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小张有着1米81的个头,入选潜水集训队后,他事事冲自前头,几乎每一个动作他都练了上千遍,100多册操纵规程大多被他翻的起了毛边,训练时有着永不服输的劲儿,对潜水技术的研究有如痴如醉的劲儿,下水后有敢打敢拼不怕难的劲儿,他也因此得了“张三疯”的外号。这一回,他正是靠着这股劲儿,一举刷新了全国饱和潜水记录。

     按照试验计划,3名潜水水员在300多米的深海要完成了一系列规定动作。水声电话不时传来深度数据、动作口令以及身体感受情况。三名潜水员完成系列规定动作后,返回潜水钟,开始上浮返回母船。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