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成建制赴东北进行跨区机动训练的中国海军陆战队,1月30日在沈阳军区洮南训练基地完成实兵对抗演习。图为在其他战友的掩护下,战士向“敌军”阵地发射火箭筒。
凌晨5点,科尔沁雪原天还黑着,积雪最深处足以没过脚踝,气温更是低达零下23摄氏度。一阵北风刮过,地上的积雪被卷起来,打在人的脸上生疼。
此时,侦查女兵欧阳慧玲和她的战友早早就从驻地出发了。来不及戴上头套的她,口鼻呼出的热气片刻功夫就在脸上结成了一个个小冰粒,使她成了一个“雪人”。不过,欧阳此刻无暇顾及这些,姑娘们今天的任务很繁重——这场海军陆战队寒区实兵对抗演习从开始到结束,她们全程需要完成所有侦查渗透任务。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敌方蓝军凭借对于地形条件的熟悉,已经在战场各处摆好架势,坦克、战车严守各处要塞,步兵则利用地势优势,埋伏在枯草、楼宇等掩体之中。
目睹眼前被誉为“再快的刀也会被磨掉棱角”的沈阳军区某旅,南海舰队副参谋长李晓岩不由感叹“碰到了旗鼓相当的对手”。他说,无论是联合指挥、武器装备、单兵素质,蓝军都表现得无比强硬,陆战队显然碰到了难啃的骨头。
不过,指挥陆战队作战的陈升并不准备束手就擒,自始至终,他都在胸有成竹地观察战场,双手未曾离开过望远镜。他告诉记者,经过几天对战场的研究,作战方案早已了然于胸。“虽然是‘客场’作战,也有很多困难,但我还是充满信心。”他说。
8点20分,战斗准时打响。随着陆战队员被投送到敌军的防御前沿,工兵防化分队迅即完成破障,随后负责左翼攻击的突击队开始推进。
然而,仅仅前进了不到100米,就有陆战队员相继被敌人击中,甚至有的人还没有醒过味来,属于他的战斗就已经草草结束了。一时间,战士们头盔上的烟雾此起彼伏。
由于求战心理过重,冲在最前的吴睿不幸被击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他略显悲壮地缓步走下战场。因为剧烈运动,小伙子头套上的汗水此时已经结成了一层厚厚的冰霜,情绪愤怒的他脸颊无比通红。“就是想和他们真刀真枪地干一仗,哪知道……”说到这儿,他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了。
目睹陆战队的进攻陷入停滞,陈升却并不着急。他对记者说,早在演习前就已准备好三套方案,眼下部队只是佯攻,正如他所布置的那样。
果然,进攻受阻的陆战队突然调转方向,迅速将兵力转移至蓝军防守相对薄弱的丘陵地带,协助右翼发起猛攻。与此同时,两栖突击车、两栖步战车及时出动,配合陆战队员发起冲锋。
面对蓝军装甲部队的猛烈炮火,炮手张世威还没等其反应过来,就已打得敌军三台重型坦克冒起滚滚黑烟,提前退出战斗。据这位“神炮手”后来回忆,每打掉对方一辆坦克,自己都会不自觉地在驾驶室内握一下拳头。他说:“其实我觉得自己还能多消灭几个。”
随着敌军重型武器被瓦解,陆战队的进攻由此变得顺畅。片刻功夫,多处高地就被大面积的“海军蓝”所集中覆盖。正面进攻的陆战队更是如此,几乎没有遇到太强抵抗。
不远处,隐藏在长草堆中的狙击手李彪辉打得兴起。作为陆战队里大名鼎鼎的神枪手,22岁的他在“战斗“中保持着一个习惯,那就是每消灭一个敌人时,他就会默默在心里加上一个数字……
10时整,战斗结束。当李彪辉的狙击数字最终定格为“5”时,他的头套已经湿得可以攥出水来。但他还是迫不及待地对记者说:“每当看到敌军的头顶冒烟时,我就感到特别兴奋。”
站在他身旁,从硝烟中第一个冲上敌人最后高地的步兵班班长周雪松,此刻同样满头大汗,急促的呼吸令他面前白雾弥漫。来不及擦汗,他与战友们把手紧紧搭在一起,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痛快!”几分钟后,随着撤离命令的下达,这个老兵离开了战场,他的情绪也随之逐渐平复下来。临上车前,他对记者说,这次演习结束后,想申请休假回趟内蒙,“我想家了。”
首次成建制赴东北进行跨区机动训练的中国海军陆战队,1月30日在沈阳军区洮南训练基地完成实兵对抗演习。图为狙击手瞄准目标。中新社发王曦 摄
首次成建制赴东北进行跨区机动训练的中国海军陆战队,1月30日在沈阳军区洮南训练基地完成实兵对抗演习。图为战士使用火箭筒瞄准目标。中新社发王曦 摄
首次成建制赴东北进行跨区机动训练的中国海军陆战队,1月30日在沈阳军区洮南训练基地完成实兵对抗演习。图为陆战队向“敌军”高地发起冲锋。中新社发王曦 摄
首次成建制赴东北进行跨区机动训练的中国海军陆战队,1月30日在沈阳军区洮南训练基地完成实兵对抗演习。图为陆战队员在装甲车的配合下,向“敌军”发起进攻。中新社发王曦 摄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