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监管趋严背景下,险资权益类投资变得更加理性,并呈现出稳步回升态势。展望2018年,针对险资权益类投资趋向如何,有哪些偏好等问题,《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徐承远。
《证券日报》:2017年险资权益类投资稳步回升,一直稳定在12%-13.5%区间波动。您认为促使2017年险资权益类投资稳步回升的因素有哪些?
徐承远:2017年以来,在强监管背景下,险资投资风格发生了改变,过往高负债成本驱动下的激进投资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抑制,险资开始回归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股票市场蓝筹股业绩增长明确,投资吸引力持续增强,提高了险资权益类投资配置的动力。
《证券日报》:这些因素在2018年是否存在变数?2018年险资权益类投资总体规模大概有多少?
徐承远:从历史数据看,近年来国内险资对权益类投资的配置比例稳定在12%-13.5%之间,较之美国(2%-3%)和日本(5%-8%)处于较高水平。在回归保障本源的监管思路下,险资权益类投资的比例始终受到严格限制。预计2018年险资权益类投资比例出现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但另一方面,险资短时间内弱化权益类投资的可能性亦不大。在债券市场收益下滑、信用风险逐步积聚的背景下,业绩表现较好的蓝筹股等权益类投资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加之险资作为A股最重要的长期资金来源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监管层对于险资入市的限制重在强调理性投资,规范“快进快出”的投机行为。在此种监管导向下,险资短时间内大幅弱化权益类投资的可能性较小。
综上来看,预计2018年险资权益类投资比例仍将保持相对稳定,伴随着保险资金规模的增长,权益类投资的规模也将有所增长。
《证券日报》:2017年在监管趋严以及沪港通、深港通为险资投资打开另一扇门的背景下,保险机构的“南下”热情不断高涨,您认为险资偏爱港股的原因有哪些?在2018年险资是否会加大对港股的投资力度?
徐承远:在当前环境下,险资偏爱港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险资海外资金配置政策限制较多,而沪港通、深港通政策相对宽松,为国际资本双向流动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二是港股市场的红利回报水平叠加人民币贬值带来的相对汇兑收益能为险资投资收益的持续增长提供助力。三是沪港通、深港通为保险机构做好资产配置和资产组合管理提供了新的投资市场,多元投资的渠道可以适度分散投资组合,促进险资资产配置的优化。
预计2018年,险资对港股的投资力度将持续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