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患者画了一幅小画(下图)送给青岛援鄂护士樊雷(上图)。
青岛援鄂医疗队在湖北一线抗疫,点滴呵护当中,他们和病患之间凝结起了非同一般的情谊。
3月12日,青岛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青岛市中心医院ICU护师樊雷结束轮休,重返湖北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隔离病房工作。在轮休期间,他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和一幅特殊的画,信和画的作者是一位22岁的患者,她也是一名护士。
“在这里遇到了很多天使一样的人”
“她是我负责过的患者里最年轻的一个,才22岁,也是一名护士。我见到她时,她的病情很重,同时因为她比较胖,血管不好找,之前手上已经留下了多个针孔。我来了之后,给她打上了留置针,也比较关心她,有空就跟她聊聊天,安慰她,鼓励她。直到我3月2日轮休当天,她才出院。”樊雷说。
“感谢山东医疗队来支援我们,很开心在这里遇到了很多天使一样的人。”在感谢信中,患者说:“第一个让我记住并且认识的是一位叫樊雷的男护士,他高高壮壮的,被防护服包裹着也看不清样子,但是他在我眼里是特别的,因为每次面对我千疮百孔的肉手,他从来没让我挨过第二针,这就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
随后,这位护士患者表达了对樊雷等援鄂医疗队队员的感激和祝福:“在我病情没有好转的时候,他鼓励我给我打气,告诉我只有吃好喝好,心情愉悦起来,才能有效地对抗病魔。他从来没有任何抱怨,每次面对我们都是憨憨地微笑,虽然被防护服包裹着,但也包不住他的帅气和善良,同为护士,在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感谢樊雷和山东援鄂医疗队的所有人,你们辛苦了,希望等疫情散去你们也能早日回家。”
“可能是因为我帮她减轻了痛苦,所以取得了她的信任,后来慢慢的我们就像朋友一样了。”樊雷说,3月11日,他从手机上收到了信和画。
“虽然彼此很熟了,还是有点小感动。”樊雷是一名90后,表达感谢的方式也不会“中规中矩”,他忍不住回复:“你这画跟毕加索画的似的。”
在同事的眼里,樊雷每次工作都冲锋在前,干得多,说得少,默默逆行,不怕牺牲,是工作中出名的“拼命三郎”,深受同事喜爱。他对工作的忘我奉献也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工作了整整一个月后,樊雷在3月2日开始了轮休。按照原定计划,3月12日晚上8点樊雷又要进入隔离病房了,希望如信中所写:期待疫情散去早日回家!
“几天下来我能听懂爷爷很多‘指令’”
“这个世界上可爱的人太多了。”3月12日,青岛市援鄂医疗队队员、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护师尹艺睿告诉记者,她感受到了新冠肺炎患者们对医护人员的依赖。“前些天13床的爹爹(武汉话爷爷的意思)出院,我因为夜班没有亲自送他,心里不免有些失落。”
尹艺睿说,那位爷爷87岁,是她所在的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年龄最大的患者,由于生活不能自理,成了重点护理对象。“隔离病房没有陪护,所以除了常规的护理及治疗以外,我们还要承担起他的饮食起居等多方面生活护理。爷爷是武汉本地人,不会讲普通话,第一次和他交流时,我是崩溃的,因为我根本听不懂他在讲什么,他耳朵背也听不到我在讲什么,我们俩全靠比画和猜。不过几天下来,我已经能听懂爷爷很多‘指令’了,比如:我要小便;摇起来点;放平一点;我要坐起来;我要喝水……”
尹艺睿说,虽然医护人员至少每小时去巡视一次病房,但爷爷还是固执地24小时都握着床头呼叫器,任谁劝都不松手,因为他知道有任何需求时,只要摁一下呼叫器就会有护士过来帮助他。“有一次他要小便,我把呼叫器从他手里接过来放在他枕边,以为他可以随手摸到,我去卫生间倒掉小便后就去忙别的事情了。没过一会,爷爷隔壁病床的年轻小伙子便按了呼叫器,我到床前,他告诉我,爷爷离不开呼叫器,因为摸不到呼叫器一直在喊叫。”尹艺睿听了以后泪湿了双眼,赶紧把呼叫器递到了爷爷的手里,爷爷看了她一眼,满意地点点头。“与其说爷爷离不开呼叫器,不如说爷爷离不开我们的团队,这种被需要的感觉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最近出院患者越来越多,我们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尹艺睿说:“我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春雷动,万物生,桃始华,战‘疫’胜!我们一起期待战疫的胜利,期待武汉的痊愈,期待所有人的健康平安。”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