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德占青岛时三大兵营:中国人经过不鞠躬就挨打

来源:青岛日报/青报网 作者: | 责任编辑:浪淘沙 2014-11-06 13:32:09

    德国占领青岛后,先后建成了伊尔提斯、毛奇、俾斯麦三座大型兵营。

    伊尔提斯兵营:

    建于1899-1901年,是德军在青岛最早开建兵营,位于太平山南麓。耗资95万马克,工期长达3年。

    1897年11月,德国占领青岛后,为纪念4个月前在黄海因风暴沉没的兵舰,将太平山命名为为伊尔提斯山。

    根据《胶胶澳发展备忘录》(1899-1900)记载,每座营房可容纳一名尉官,若干士官,以及一个连的士兵,每间营房为60平方,可容纳10名士兵居住,房间都设在设有明廊的南面,北面则被长长的走廊隔开。除了营房,还设有两座附属建筑,内设食堂、士兵厨房、军官厨房以及其他必要的后勤保障房屋。

    1914年11月日本占青岛后,将山的名字改为“旭山”。原来的伊尔提斯军营改名为旭兵营。1924年,在时任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的提议下,在这座日本占领军撤离后空置的军营旧址,成立了胶澳中学(今青岛第一中学)。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校舍被日军占领,学校也被迫停办。

    抗战胜利后,房舍又先后被美国海军陆战队和国民党青年军占有,已经改名为青岛市立中学的胶澳中学,只能迁至台西镇原由日本人开设的商业学校校址复课。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