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首发:青岛交通公共服务中心 创多项全国第一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徐恺 | 责任编辑:郑言 2014-12-30 05:13:45

揭秘青岛交通公共服务中心 实现公交动态监测

    青岛新闻网12月30日讯 近日,市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中心投入试运行。29日,市交通运输委召开了关于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恳谈会,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通报了市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情况,记者实地参观和了解了市交通委公共服务中心目前的建设进度。

    中心实现四个全国第一

    据了解,市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中心项目今年2月底正式立项后,市交通运输委组织专门班子,对项目为期三年的建设工期进行合理规划,明确了今年的建设任务。经过九个多月的努力,全面完成了工程前期、公开招标、项目开工等环节的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新建了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监测中心、行业专网、视频会议系统、应急调度处置系统、视频综合管理平台、移动执法终端系统、出租车电召系统等。

     实现了“四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次探索提出“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中心”概念并建立了实体机构,全国第一批开通“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全国第一家获批开通“95128”出租车电召热线服务号码,出租车智能管理示范项目车载终端装机量最大、功能最全。

    实现高效智慧的交通管理和服务

    谈到交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意义,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先,中心建设是我市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举措,是用信息技术统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构建“大交通”管理体制的大胆尝试,在促进综合交通信息互联互通、强化协同管理、提升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可发挥实质性作用。其次,中心建设是落实国家和省市对交通运输新要求的重要抓手。交通运输部明确提出要“立足交通运输发展阶段性特征,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省交通运输“十二五”信息化实施方案提出,在省厅和17地市交通运输部门分别建设相应的应急指挥中心。市政府智慧青岛战略发展规划(2013—2020年)提出,要“围绕智慧交通发展目标,打造交通运输综合监管、便捷出行信息服务、平安交通应急指挥、智慧管理与仿真决策支持系统,实现高效智慧的交通管理和服务”。再次,中心建设对提高行业公共信息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另据悉,目前,我市交通运输信息化服务、行业监管存在多头管理、资源分散的局面,全市交通运输安全和应急保障底子薄、基础弱,综合交通行业监测和协调面临较大压力。通过中心建设,能够提高信息化对交通行业的支撑力度,实现对各种交通资源的统一监管和协调联动,既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又能为我市低碳城市建设和公交都市创建提供有力保障。

    实现对4973辆公交车动态监测

    我市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中心在体制机制、技术方案、数据来源等方面都体现出很强的创新性。

     体制机制新方面,中心集全市交通运行状况监测预警、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综合交通数据管理与公众服务、交通运行调度与应急指挥、交通服务监督热线管理、信息化人才培训等功能于一体,为平台可持续运行奠定了体制机制基础。

     技术方案新方面,中心在平台建设过程中运用了一批新兴技术,如:综合应急调度系统实现了单兵设备、部省市区四级视频会议、外场监控等视频资源“全打通”;数据中心对计算和存储资源进行虚拟化,形成了统一的资源池,降低了部署成本,提高了IT运行的灵活性和资源利用效率;网络安全产品全部实现国产化。

     统计方式新方面,市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中心实现了对全市4973辆公交车、12000台出租车、2960辆长途客车、1620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每天150余艘进出港船舶等的动态监测,可自动生成交通运输行业运行状况分析报告,并可通过包括移动互联网在内的各种渠道全面及时发布权威的、定制化的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信息,彻底改变过去电话查询、手工填报、单一发布的落后统计方式和信息发布模式。

    满足市民对出行各种需要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平台将成为市交通运输委打造服务型政府部门的重要抓手,预计将发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舒适、便捷、安全出行的需要。目前,我市市民每天通过网站、手机查询公交车出行信息达到150万次以上。市区97.5%的公交车纳入了智能化调度平台,运力投放更加科学,班次安排更加合理,准点率提高到90%以上,新建了120套非现场执法系统,对违法占用公交车专用道现象进行抓拍,使市民乘坐公交出行更加便捷顺畅。今年以来,全市道路运输车辆事故下降12.5%,死亡人数下降45%,全行业未出现重大以上交通事故。

    改变传统行业管理方式。平台按需整合接入我市航空、铁路、船舶、港口、公路、公交、出租、轨道交通等 20 余类业务动静态数据,基本实现对全市综合交通信息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实现从分散运行到集中监测的转变。中心建成全市统一的交通业务数据中心和骨干传输网络,可面向全行业提供计算、存储、GIS/ENC、GPS等云服务。得益于平台的支撑,2014年我市申报成为全国第二批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城市,获得交通运输部补贴资金1200万元。未来市交通运输委将依托公共服务中心,在实施交通数据资源工程的基础上,适时发布全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数,服务于政府决策、企业运营及公众出行需要。

     提高应急执法调度效率。新建手持执法记录仪165套,车载执法记录仪29套,执法车辆配备GPS/北斗双模卫星定位系统100套,执法可视化程度和应急调度能力大大提高。通过与市直相关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综合执法管理过程中对车辆信息、违法信息、执法数据库的实时衔接查询,有效降低了一线执法人员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破解多年未解决交通运输难题

    市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过程,既是高新技术应用的过程,也是改革创新的过程,破解了多年未解决的交通运输工作难题。

     连通信息孤岛,长期以来,我市交通信息化系统“小散弱”,数据资源整合程度低,与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对智慧交通的要求差距较大。通过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大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完善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提高数据资源整合利用程度,丰富交通运行监测手段,夯实智慧交通发展的基础。

     消除行业壁垒,在“大交通”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的情况下,进行跨子行业的专网组网、数据资源接入的协调难度很大。对此我们统筹协调中心建设,主动上门对接,争取各方支持。形成了横跨公、海、铁、空、城市客货运等各种交通运行方式的宏大架构。

     突破推进瓶颈,在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下,深入调研,精心准备,争取支持,实现中心机构获批。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科学组织调度,高效项目管理,做到工程前期程序严密,政府采购依法合规,平台施工紧张有序,从批复立项到平台试运行仅用九个多月的时间,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当年见效”。(记者 徐恺)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