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退休教授支教10年:再干三四年争取送课1000场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朱颖 | 责任编辑:朗拿度 2015-09-09 21:19:50

退休教授支教10年:再干三四年争取送课1000场

    青岛新闻网9月10日讯  花甲之年,正是尽享儿孙之乐的年纪。而当时已61岁的周加慧,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农村支教的道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教授,乘着公交车,风雨无阻地行走于青岛的乡村小学间。

    这条路。一走,便是10年。

    10年里,他带领青岛的名师下乡为农村的孩子们“送课”782场。而今,已经71岁的周加慧因虽然不能每次都亲身践行,但却依然力求将后勤保障安排妥当。

    提到支教 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今年71岁的周加慧退休前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中文系教授。10年前,在“支教岛”创始人李淑芳的影响下,周加慧加入了这个只有1个人的爱心组织。

    从最初的2个人,到10年后的300余人。庆幸的是,付出有了回报。

    “年轻时在临沂教了25年的学,特别了解贫困地区,尤其是农村教育的落后。听到李淑芳老师的想法,我就全力支持并毫不犹豫地参与其中了。”周加慧说,没想到的是,自己这一参与就是10年,而现在提到农村支教,自己的身上还有使不完的劲。

     周加慧告诉青岛新闻网记者,在他们“支教岛”里俗称的“送课”,就是把城市里的优质教育资源无偿送到农村小学;而“听课”就是把农村的老师请到市区来接受无偿职业培训。10年里,他和逐渐加入的志愿者们一起为农村的孩子们“送课”782场,组织乡村老师到市区“听课”57期。

    公交+步行 到校后直奔讲台

     “不可能一帆风顺的!”谈到支教的路程,周加慧嘴上说着艰苦,满脸却满是自豪和幸福。他告诉青岛新闻网,开始没经验,加上支教岛的人员太少,就从身边的老师团体找起,虽然拒绝的人很多,但总有人会被说服。

    每次下乡,老师们都是乘公交车过去,对于较为偏远的小学,老师们只能徒步前行。为了不耽误孩子们上课,市区的老师们都是最早看到早晨太阳的那批人,乘公交车或大巴到了乡下小学甚至连口水都顾不得喝,就直奔讲台。午餐基本在食堂解决,为了能赶上回市区的车,老师们下了课直奔车站。

     “最开始时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差,我们就联系市区的小学,把淘汰下来的电脑、课桌给运到农村小学去,他们见了很激动。”周加慧觉得,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很多乡村小学硬件设施上来了,但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还是有待改善的,这也是他和志愿者们一起努力的目标。

    再干三四年 完成送课1000场

     “让我激动的是每次上课时孩子们的热情,但也有遗憾和愧疚。”周加慧回忆说,10年里,他缺过两次送课,都是因为身体突然疾病。5年前的一次胶州送课,前期都准备好了,走到车站时突然胃出血,被同行的老师送到医院,遗憾地错过了这次课;另外一次状况是因为脑出血所致。就这样,两次“缺课”让他愧疚至今。

    为了建立起支教网,周加慧把下乡支教老师的资料编成档案,记录老师们的资料和每次送课的内容,以及每位老师所擅长的课程。10年来,这本“支教档案”已经达数千页纸,足足20公分厚。

    “停不下来了,得完成送课1000场,培训满10000名老师,受益10万名学生的目标啊!”周加慧说,现在距离他的目标还差218场,准备再干三四年,完成心里的梦想。现在的支教岛已逐渐完善,完成目标自己也可以放心回家颐养天年了。(青岛新闻网记者 朱颖)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