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技术总监张旭华
青岛新闻网10月11日讯(记者 徐恺)以芯片起家,历经20余年的行业洗礼,作为青岛杰出的民营科技公司,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之路凝聚了创新与蜕变。从成功研发“国内首款宽带高速电力线通信芯片”而引起行业技术大革新,到深交所挂牌上市,务实的发展思路加大胆的技术创新,东软载波让青岛在全国芯片行业响彻全国。
产业园效果图
务实+高效造就行业“奇迹”
“务实、高效”是东软载波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上清路简朴的办公楼内,公司副总、技术总监张旭华告诉记者,上市公司一定要“高大上”吗?其实不然。东软载波之所以能叱咤中国芯片行业,这源自我们有一支凝聚力高、战斗力强、素质过硬的高效团队,他们是东软载波的核心竞争力,换句话说,这比奢华的办公大楼难得太多!
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于1993年,2011年荣登深圳证券交易所。东软载波以集成电路设计为基础,开展以融合通信为平台的技术研发,布局“芯片、软件、终端、系统、信息服务”的产业链,为国家信息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打造信息安全、智能化物联网、能源物联网等新兴战略领域的国际一流企业。
到目前为止,东软载波现已拥有全资子公司4家,分公司4家,参股公司2家,并在全国28个省份设立了办事处。此外,东软载波在国内低压电力线载波芯片的市场占有率位列前茅,累积销售载波通信芯片达2亿只,并被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任命为“低压电力线载波抄表系统”、“社区能源计量抄收系统”的国家标准起草单位。2016年,东软载波营业收入达近10亿元。
标杆产品
掌控企业转型升级“核芯”
无需额外配备宽带线路即可享受高速稳定的上网体验,东软载波实现了电力线网络传输的“技术革新”。
作为东软载波重量级核心产品——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芯片融合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从单一通信模式转换为融合通信模式的技术升级,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效果,凭借此举,东软载波确立并保持住了行业龙头地位。
张旭华向记者表示,截止2017年7月,公司已有国内发明专利51项,国外发明专利4项,在申请的发明专利76项,实用新型专利53项,外观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227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74项,制定国家标准8项。
站稳电力线通信芯片的行业领军位置,东软载波瞅准智能发展战略,依托“物联网+”布局智能制造,积极谋求更新的转型升级。
据张旭华介绍,东软载波一期投资6亿元初步打造智能化信息产业园,搭建了自己的云平台,形成了自己的智能产品链,向智能制造4.0进发;二期计划投资4亿元,完善智能化制造产业链条。2015年成功收购了上游芯片设计企业“上海海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将载波通信芯片与MCU等芯片相整合,并搭建了自己的云平台,形成了自己的智能产品链,推出了多种通信方式融合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至此,东软载波成功踏入集成电路设计、通信、信息安全和智能化领域,“芯片、软件、终端、系统、信息服务”产业链布局初步落成,逐步实现公司产品由智能电网传统业务向智能化等多个新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
业界惊呼东软载波的成功与重视人才密不可分,张旭华对此并不否认:“公司一直秉承‘以人为本、诚信待人’的文化理念,科学务实的工作作风,以规范科学的培训机制为支撑,注重人才的挖掘、培养和凝聚。截止目前,东软载波现拥有员工1102人,其中研发人员达783人,占企业总人数的71.05%,与此同时,有711人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64%。”
产品演示
能源物联网与智能化应用两翼齐飞
作为上市企业,东软载波对战略定位的确立极为重视。张旭华介绍说,按规划,东软载波将以芯片设计为龙头,能源物联网与智能化应用两翼齐飞。
首先是围绕重点领域打造产业链布局,强化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内容与服务协同创新,以设计业的快速增长带动制造业的发展。2017年是我国电网第二轮改造的起始年,在国家智能电网升级和转型过程中,东软载波将用自己独特的电力线无线融合通信技术为国家电网建设提供各种解决方案。
其次,将继续坚持以人才和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创新为主导,加大对人工智能和能源物联网的研发投入,发挥软、硬件互补的优势,在系统开发上做文章,做符合市场需求、有特点的产品,打造智能制造基地,以期实现效益的更大增长。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