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青岛新闻> > 正文

【非公经济】昌盛日电:全国"光伏+农业"发源地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张萍 | 责任编辑: 2017-10-12 21:25:05

青岛新闻网10月12日讯 (记者张萍)“棚上光伏发电、棚下生态种养”,不仅能够提高土地综合利用价值,还能有效扩大农民增收途径。近期,青岛新闻网记者实地探访了昌盛日电光伏农业示范基地,深入了解了这一国内首创光伏农业创新发展模式。

【非公经济】昌盛日电:全国"光伏+农业"发源地

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特点:棚上光伏发电、棚下生态种养

棚上光伏发电、棚下生态种养

昌盛光伏农业综合体立足于农业,由集团旗下农业公司华盛绿能负责农业运营。华盛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农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海玉告诉记者:“光伏+农业具体落地到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特点就是可以‘棚上光伏发电、棚下生态种养’。”

在即墨万亩光伏农业示范基地记者看到,基地内科技大棚中种植了蔬菜、茶叶,甚至养蚯蚓等等。“我们在外地有多个园区,当地有优势种植产业的,继续发展优势产业;没有合适的种植产业,我们导入产业。比如盐碱地,不适合种植农作物,那么我们可以种蘑菇、养蚯蚓。”王海玉说,光伏农业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科技大棚内恒温恒湿的可控环境,让农作物较露天生长质量更高。

【非公经济】昌盛日电:全国"光伏+农业"发源地

孙先生承租的光伏农业科技大棚

园区周边的农民还可以承租科技大棚,华盛绿能免费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经营管理知识,并负责销售农产品。

在示范基地内,记者遇见承租了六个科技大棚的孙先生,他表示:“每年净赚五六万,比之前种地赚得多,但更轻松。”同时,孙先生请村里闲置劳动力帮忙,也增加了村民收入。目前,昌盛光伏农业积极投身国家扶贫战略,利用公司优势广泛开展扶贫活动。

【非公经济】昌盛日电:全国"光伏+农业"发源地

华盛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农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海玉

据王海玉介绍,在昌盛日电光伏农业模式中,光伏发电现金流弥补农业经营的前期投入,后期农业生产收益又能弥补光伏发电衰减,二产(光伏发电)弥补了一产(农业)现金流不足的问题,一产是三产(旅游)的基础,三产是一产的深化。以光伏农业为基础的农闲休闲观光旅游蓬勃发展,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力抓手。

以青岛园区为例,华盛太阳能农庄是青岛市光伏农业科普教育基地,荣获“山东省旅游示范基地”、“美丽山东乡村科普游基地”、“青岛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多项荣誉。“目前,青岛市学生参观人数已经达四五万人,还有周末自驾游家庭等,华盛太阳能农庄接待人数累计十余万人次。”

【非公经济】昌盛日电:全国"光伏+农业"发源地

昌盛推广到以色列、荷兰的无土栽培光伏农业模式

即墨万亩光伏农业示范基地为全国光伏+农业发源地

昌盛日电在青岛拥有700亩总部基地和1万亩光伏农业示范基地,这种模式已在全国28个省市、87个县市落地,千亩级以上园区超过百个。“青岛即墨万亩光伏农业示范基地为全国第一个,可以说是全国光伏农业的发源地。”

青岛万亩光伏农业示范基地已经并入国家电网,“仅即墨区域光伏产生的电量一年达2.2亿度,可满足7万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王海玉说。

在青岛,万亩光伏农业示范基地还成功创建了首个国家级农业创客空间和首个农业垂直领域农业孵化器。王海玉表示:“青岛园区已成功孵化优菇网、北茶老徐、餐桌管家、荣盛微藻、微自然、彩盛、盛华优选、小蘑菇、小农丁等60余家创业企业。入驻企业总计年营业收入达1.5亿元,其中多家已实现盈利,成功带动就业2000余人,吸纳应届毕业生200余人。”

“十三五期间”,昌盛日电拟再布局投建万亩级光伏农业大型综合体12个,千亩级光伏农业+扶贫园区超百个。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