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法院去年审理272件消费维权案 12件典型案例发布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陈志伟 尤志春 时满鑫 | 责任编辑: 2018-03-12 15:09:20

青岛中院通报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审判工作和典型案例

青岛新闻网3月12日讯(记者 陈志伟 通讯员 尤志春 时满鑫)今天上午,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青岛法院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审判工作和典型案例。

2016、2017年,全市两级法院共受理各类涉消费者权益纠纷民事案件503件,其中,2016年231件,2017年272件。消费者权益纠纷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案件数量逐年上升,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国家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二是案件类型多样化,网络购物等新类型案件显著增加;三是食品安全类案件仍占较大比重;四是“职业打假”现象普遍存在。

近年来,青岛两级法院整合审判资源,由专人或团队审判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针对新类型案件或者疑难问题开展调研,确保依法公正高效审理案件。针对大多数消费者权益案件标的额小、争议不大的特点,以“平息纷争”、“快捷维权”、“减轻诉累”为目标,加强与工商局、消保委等单位协调对接,积极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鉴于很多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涉及有关产品质量等专业问题,青岛中院率先引入专家辅助人制度,请专家参与庭审,提供专家意见,帮助法官准确认定事实、厘清责任,从而作出公正判决。

青岛中院此次发布的消费维权纠纷典型案例,是从全市两级法院2016、2017年审结的案件中选取的,包括涉及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错误、“三无产品”等热门领域的案件,还包括备受关注的种子质量安全问题、“汽车打假”、“价格欺诈”的认定、网络购物平台责任承担、“埋雷”打假等典型案例。

青岛中院提醒消费者,提高维权意识和能力,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注意索取和保留消费凭证,作为维护自身权益的依据;一旦发生纠纷,可以通过与经营者协商解决、请求消保委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依法维权;依法理性维权,从诚信出发化解纠纷,避免用维权方式获取非法利益。

青岛中院通报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典型案例

1、荀某诉某电子商务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价格欺诈”的认定

【案情简介】2016年8月,原告荀某从被告某电子商务公司在某网络购物平台上经营的店铺购买指纹密码锁智能家用电子防盗门锁1套,价格为5560元。被告在促销该商品时,宣传页面中标示原价为12600元,销售价为5560元。原告查询涉案门锁历史价格走势发现:该商品近三个月日常销售价为5560元,有两次降价的记录。后原告又咨询销售客服人员,客服人员答复该商品的正常销售价格为5560元,没有过12600元的售价。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构成欺诈,起诉要求被告支付三倍价款的惩罚性赔偿金16680元。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在促销活动页面中宣传涉案商品原价为12600元,因促销而降价为5560元,而本案证据显示不存在原价12600元,被告有虚构原价误导消费者的欺诈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故判决被告支付原告三倍价款的惩罚性赔偿金16680元。

【法官点评】一些商家为了促销商品,采取“虚构原价”等方式欺诈消费者,误导消费者进行消费,以达到其牟取利益的目的。我国《价格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这种价格违法行为通常被称作“价格欺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出台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也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准确,不得有下列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五)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标识销售商品或者服务”。本案被告虚构涉案商品的原价,以此误导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属于价格欺诈,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的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2、刘某诉某商场买卖合同纠纷案

——生产日期标识错误的食品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案情简介】原告刘某于2016年9月15日从被告某商场购买圣碧涛含气天然矿泉水1瓶,花费7.9元,该矿泉水中文标注“生产日期见瓶盖,保质期18个月”,而矿泉水瓶盖上标注的日期为2017年6月2日。原告认为被告销售的矿泉水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起诉要求被告退还货款及支付惩罚性赔偿金1000元。法院经审理认为,涉案矿泉水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告有权要求退货并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索赔。故判决被告退还原告货款7.9元,并支付惩罚性赔偿金1000元。

【法官点评】《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本案争议的焦点即是矿泉水生产日期标识错误,是否影响食品安全以及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生产日期是食品是否安全、是否可食用的重要标识,消费者据此判断和安排食用的日期。生产日期标识错误,极大可能会对消费者购买及食用食品造成误导,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本案矿泉水生产日期标识错误,虽然可能本身水质没有问题,但存在超过真实保质期而被消费者购买饮用的可能,因此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3、王某诉某汽车公司、某汽车销售服务公司产品责任纠纷案

——产品责任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

【案情简介】2015年7月,原告王某在被告某汽车销售服务公司购买东风日产牌轿车一辆。2016年3月12日,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崂山区某小区停车场内发生汽车起火,原告购买的东风日产牌轿车及另一车辆被烧毁。经调查,起火时间为当日凌晨4时29分,起火部位为东风日产牌轿车发动机舱内,起火原因为电气故障引起火灾。被告某汽车公司系涉案车辆的生产商。原告主张涉案车辆存在缺陷,起诉要求二被告赔偿其经济损失。法院经审理认为,涉案车辆存在缺陷。原告向涉案汽车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主张赔偿,符合法律规定。判决二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19250.82元。

【法官点评】产品责任是指缺陷产品对产品使用者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随着现代科技高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产品使用者虽然占有产品,但其不能发现和防范缺陷,也不能控制缺陷所造成的危险,只有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才能防止和控制缺陷,也最为了解缺陷事故发生的原因。所以这类案件的举证责任在产品使用者对产品是否存在缺陷、损害是否发生及缺陷与损害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承担初步举证责任后,举证责任即转至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当举证证明产品不存在缺陷、损害没有发生、缺陷与损害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以及证明其有法定免责或者减轻责任的事由。本案原告举证证明了涉案车辆在购买后不足8个月尚在保修期内即发生自燃,起火部位在车头发动机舱内,原因为电气故障,以及因此遭受财产损失,即已完成初步举证责任,应由被告承担证明涉案车辆不存在缺陷或者原告的损失与车辆缺陷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被告未完成其应负的举证责任,应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故法院判决二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

4、董某某诉某商场产品责任纠纷案

——不安全食品的认定及专家辅助人制度的运用

【案情简介】2016年3月至10月间,原告董某某在被告某商场购买了某品牌的黄金鱿鱼丝,共花费3785元。该食品预包装袋载明食品添加剂有琥珀酸二钠和甘氨酸,产品执行标准Q/TXS0003S。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食品添加剂琥珀酸二钠的允许使用范围为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甘氨酸的允许使用范围包括预制肉制品、熟肉制品、调味品、果蔬汁(浆)类饮料、植物蛋白饮料。涉案食品属于熟制水产品,不在上述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范围。而生产企业执行标准Q/TXS0003S中规定,食品应含有辅料“玉米油”成分,而预包装袋上未标有“玉米油”。故原告认为被告销售的某品牌黄金鱿鱼丝超范围使用添加剂及未使用应当使用的辅料,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起诉要求被告退还货款3785元,并支付十倍价款的惩罚性赔偿金37850元。在法院审理过程中,法院聘请了国家级食品领域专家作为专家辅助人参与了诉讼,并提供了专家意见。法院经审理认为,涉案食品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判决支持董某某的诉讼请求。

【法官点评】我国食品安全法采纳的食品安全标准是一种广义的标准,包括卫生、营养等多个方面的强制性标准,只有符合全部强制性标准的食品才属于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食品安全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属于强制性标准,如果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就不属于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本案被告销售的黄金鱿鱼丝中使用了添加剂琥珀酸二钠及甘氨酸,而该二种添加剂均不能在水产品中添加,故涉案黄金鱿鱼丝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此外,食品添加剂能否使用、如何使用、是否有害人体健康等均属于较为专业的知识领域,法官往往难于做出清晰、准确的判断,引入专家辅助人制度,邀请食品领域专家参与诉讼,提供专家意见,有利于法官公正、高效的审判此类案件。

5、郭某诉某汽车销售服务公司产品责任纠纷案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范畴的“经营者”身份认定

【案情简介】2015年9月,原告郭某与被告某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签订了北京汽车产品购销合同,约定原告购买北京40越野车一辆,按北京40试驾车配置交付。涉案车辆原登记所有权人为某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开发区分公司。原告购车后发现该车曾于2014年6月发生过侧翻交通事故。经协商,被告退还购车款。因后续赔偿事项双方未达成一致,原告起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支付三倍购车款的惩罚性赔偿金270000元。被告主张其仅是将自有车辆出售给原告,并非经营行为,不应当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惩罚性赔偿的规定。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系北京汽车的经销商,营业范围内包含汽车销售,双方签订的系《北京汽车产品购销合同》而非《车辆转让协议》,购销合同中也约定了车辆的配置、售前检验及调试、质保等经销单位应承担的责任项目,可以认定被告系在经销车辆,而非私人间的车辆转让,应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被告故意隐瞒该车是事故车的真相欺诈消费者,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故判决被告赔偿原告三倍购车款的惩罚性赔偿金270000元。

【法官点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条规定“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遵守本法”。如何认定被告是否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经营者?本案被告系北京汽车经销商,在其售车场所与原告签订《购销合同》出售涉案车辆,还约定了车辆的配置、售前检测及调试、质保等经销商应承担的责任项目,与私人间转让车辆有明显区别。被告实质上实施了经销行为,也足以让原告认为被告系在经销涉案车辆,因此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经营者”范畴。也就是说,是否是“经营者”不能只看其是否具有经营资格,而要从其行为判断是否实质上以经营者的身份实施了经营行为,以及是否足以误导消费者。至于其不具备经营资格,可由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查处,但不能作为其逃避惩罚性赔偿的理由。

6、某甜瓜专业合作社诉某农业科技公司产品责任纠纷案

——发起人以自己名义实施单位职务行为的原告主体资格认定

【案情简介】2013年初,王某某等人发起成立原告某甜瓜专业合作社,选举王某某担任该社法定代表人。在工商注册批准前,合作社即决定购进甜瓜苗用于社员种植,由王某某先后五次从被告某农业科技公司购买了“大和蜜宝”嫁接甜瓜种苗。甜瓜种植后不断出现死秧,经委托种子管理站鉴定,结论:“大和蜜宝”嫁接甜瓜种苗使用的砧木品种不当,与甜瓜共生亲和力差易导致死苗,产量损失为261010.2公斤。后经委托价格认证中心评估,涉案甜瓜损失2244686元。原告起诉被告要求赔偿经济损失。法院经审理认为,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王某某作为原告发起人及法定代表人,其为原告购进甜瓜种苗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原告主体适格。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244686元。

【法官点评】种子问题对于农民关系重大,也关乎国家粮食安全。2000年国家把种子工作纳入法治轨道,2016年又出台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增强了对种子市场的监管,扩大了种子责任赔偿范围,加大了对种子质量问题的惩处力度,这都体现了国家对种子安全的高度重视,也要求法院在审理种子案件时要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本案系一起由甜瓜种苗质量问题引发的产品责任纠纷案件。争执的焦点是合作社发起人在合作社正式成立运营前,以自己名义实施的相关民事行为,能否由合作社作为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条规定“发起人为设立公司以自己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合同相对人请求该发起人承担合同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成立后对前款规定的合同予以确认,或者已经实际享有合同权利或者履行合同义务,合同相对人请求公司承担合同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七十五条规定“设立人为设立法人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法人未成立的,其法律后果由设立人承受”。虽然专业合作社不属于公司,不能适用上述《公司法》解释(三)的规定,但发起人为设立法人而实施的民事行为,可以由法人作为主体承担权利义务这一原则具有普遍的适用价值。本案王某某作为发起人为合作社顺利设立及正常运营而购进甜瓜种苗,属于职务行为,可由合作社作为权利义务的承担主体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7、贾某某诉某网络购物平台、某手机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网络购物平台责任认定

【案情简介】2015年10月,原告贾某某在被告某网络购物平台购买了被告某手机公司的2部红米note2手机,单价850元,实付款1700元。后原告发现某手机公司对该商品的宣传为“5.5英寸夏普/友达,1080p高清屏幕;三星1300万像素相机”,与其购买的手机配置不符,其购买的手机屏幕为国产“天马”屏、摄像头为欧光菲,并非宣传中的三星相机。原告认为二被告存在欺诈行为,起诉要求二被告退还货款1700元,并支付三倍价款的惩罚性赔偿金5100元。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某网络购物平台向原告提供了销售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且原告未提供证据证明某网络购物平台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而未采取必要措施,故某网络购物平台不承担民事责任。被告某手机公司作为涉案手机的经营者,其销售的手机与产品宣传内容不一致,存在欺诈行为,应承担相应民事责任。故判决被告某手机公司退还原告手机款1700元,并支付三倍价款的惩罚性赔偿金5100元。

【法官点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购物已越来越被大众所认同,在人们日常购物中占有不小比重。但随之而来,网络购物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如何认定网络购物平台的责任?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承诺的,应当履行承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也就是说,网络购物平台负有如下责任:一是提供销售者或服务者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二是网络交易平台如果作出了更有利于消费者承诺的,应当履行承诺。即若网络交易平台做出“正品承诺”,网络交易平台就有责任对加入该平台店铺品牌的正品资格进行审核;三是对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应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种必要措施既包括及时告知侵权商品下架,避免侵害其他消费者,也包括当消费者与平台旗下店铺发生纠纷时暂扣保证金不予返还等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措施。本案被告某网络交易平台履行了其法定责任,故不承担民事责任。

8、付某某诉郑某某产品责任纠纷案

——“三无食品”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案情简介】2016年7月,原告付某某从被告郑某某在某网络购物平台上经营的内蒙特产店购买了500克散装牛肉干2袋,花费170元。原告在收到涉案产品十二日后发起退货申请,退货理由为:包装三无不合格食品。被告郑某某收到退货申请后退还原告170元。原告认为涉案食品没有厂名、厂址,是三无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起诉要求被告支付十倍价款的惩罚性赔偿金1700元。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提交涉案牛肉干实物照片、某网络购物平台交易日志等证据显示被告经营的内蒙特产店向原告出售的涉案食品外包装上没有标注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涉案食品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依照《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故判决被告支付原告十倍价款的惩罚性赔偿金1700元。

【法官点评】“三无产品”不是法律概念,而是一个比较通俗的用语。一般是指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以及无生产厂名,来路不明的产品。也有的说法是,无生产厂名、无生产厂址、无生产许可证。在食品领域中,《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八条规定“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内容”,如果不具备上述应标注的内容,即是“三无食品”。目前,有些交易平台管理不够完善,使一些不法商贩有空可钻,为降低成本、牟取暴利而经销“三无食品”。“三无食品”有可能是过期食品,含有色素、防腐剂的食品,甚至是地下工厂生产的食品,食用该类食品有可能会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是当前食品监管打击的重点之一。被告销售“三无食品”,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9、倪某诉某商场产品责任纠纷案

——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责任认定

【案情简介】2016年5、6月间,原告倪某分三次从被告某商场购买黑白巧克力共计475.2元,该商品中文标签显示其配料为:小麦粉、白砂糖、可可、植物油、酸性添加剂(酒石酸)等,原产地为韩国。原告食用后未产生财产或者人身损害。原告认为酸性添加剂酒石酸不应在巧克力中添加,涉案巧克力中添加了酒石酸,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起诉要求被告退还货款,并支付十倍价款的惩罚性赔偿金。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GB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附录A表A1的规定,允许添加酒石酸的食品范围中并不包含巧克力。原告购买的涉案巧克力中添加了酒石酸,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强制性规定,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故判决被告退还原告货款475元,并支付十倍价款的赔偿金4750元。

【法官点评】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就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损害,引起急、慢性中毒,甚至引发癌症。因此,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有明确的规范标准,并且属于强制性的标准,如果违反即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不允许销售。本案中,根据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附录A表A1的规定,允许添加酒石酸的食品范围中并不包含巧克力,而涉案巧克力中添加了酒石酸,即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10、王某某诉某水暖管件经营部产品责任纠纷案

——商品缺陷导致损害的责任承担

【案情简介】2015年1月,原告王某某从被告某水暖管件经营部购买了一套地暖设备,并由被告某水暖管件经营部进行了安装。2015年11月,原告发现水暖设备漏水,致家中水深约20厘米,财产受损。经保险员现场勘验,系标注被告某阀门厂商标的一体阀阀门堵帽断裂所致。原告起诉要求被告赔偿其经济损失。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某水暖管件经营部销售的地暖设备存在缺陷,致使原告家中被水淹,财产受损,某水暖管件经营部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在案证据不能证明被告某阀门厂系涉案一体阀的生产者,某阀门厂不承担民事责任。故判决被告某水暖管件经营部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6168元.

【法官点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规定,“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本案地暖设备存在缺陷,在安装使用后一体阀阀门堵帽断裂,致原告家中水淹财产受损,被告某水暖管件经营部作为涉案地暖设备的销售者,可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因其未提供证据证明某阀门厂系涉案商品的生产者,以及造成的损害系生产者的责任,故应由其先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待其有证据证明时,可另行向生产者追偿。

11、刘某某诉某焊接设备有限公司产品责任纠纷案

——网络购物中欺诈行为的认定

【案情简介】2015年12月29日,原告刘某在被告经营的某网络购物平台购买三台某型号电焊机,共计3624元,被告在其宣传页面中宣传“全网最全的最专业的焊机品牌”、“全网唯一厂家直销直营”、“网络销售冠军品牌”、“焊接设备网络销售领导品牌、第一品牌”。原告在使用过程中三台电焊机中有一台损坏,于2016年1月10日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投诉,质量监督部门对被告产品进行抽检,其行政处罚认定书显示被告在2015年8月25日至2016年1月18日期间没有有效的产品认证书;百度搜索“十大品牌网”,在电焊机栏中没有被告的产品。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产品为强制认证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认定被告在原告购买商品的期间内没有有效的产品认证证书;且被告在宣传页面中夸大宣传使原告选择了被告的商品,被告的行为系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原告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构成欺诈。故判决解除合同及被告支付原告三倍价款的惩罚性赔偿金。

【法官点评】网络购物日渐风靡,而因网购涌现的消费者权益案件也日益增多。网购的特点是消费者不能对实物触摸,近距离全景观看,大多只能通过商家的自我描述来决定自己的意思表示。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本案中,被告所虚构的“网络销售第一品牌、领导品牌”、“全网最全最专业的焊机品牌”、“全国唯一一家生产性网络直销企业”,以及其隐瞒没有强制认证证书的情况对消费者的影响巨大,足以误导消费者做出错误判断,从而做出错误意思表示,其行为构成欺诈。可见,在网络购物中,商家对商品的描述和宣传,对消费者做出购物决定的影响远远大于实体店,审判中应更加严格审查商家是否存在欺诈行为。

12、贾某某诉某商场产品责任纠纷案

——以造假方式打假,不予支持

【案情简介】2016年2月23日,原告贾某某在被告某商场购买“波尼亚意大利火腿”一份,销售价16.9元,生产日期2016年1月23日,保质期1个月。原告主张被告销售的“波尼亚意大利火腿”已过保质期,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起诉要求被告退还货款16.9元,支付惩罚性赔偿金1000元,以及赔偿精神损失费5000元。在法院审理过程中,被告提交了商场两段监控视频。第一段监控视频显示:2016年2月23日11时51分,一名白衣女子有向摆放涉案火腿的货架上放货的行为;第二段视频显示:当日14时50分,原告来到涉案火腿货架白衣女子曾停留处,径直拿起涉案火腿,观看片刻后将火腿放回货架,掏出手机开始录像。青岛波尼亚食品有限公司区域销售业务经理朱某某出庭作证,证明从青岛波尼亚食品有限公司ERP系统数据导出的配货统计明细显示,青岛波尼亚食品有限公司未向被告配送过2016年1月23日生产的“波尼亚意大利火腿”。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涉案“波尼亚意大利火腿”在原告购买时已经超过保质期,应视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判决被告退还原告购货款16.9元,并支付赔偿金1000元。被告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认为贾某某未经寻找、挑选,即径直从白衣女子曾停留处拿到超过保质期的火腿,结合商场监控视频资料内容,以及青岛波尼亚食品有限公司未向被告配送过该生产日期火腿的相关证据,原告有“以造假的方式打假”的重大嫌疑,对其主张不予支持。故判决驳回贾某某的诉讼请求。

【法官点评】“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先”。食品药品安全事关千家万户,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行为会给消费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为规范食品、药品经销市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了“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从某种程度上认可在食品、药品领域的“知假买假”。但“以造假的方式打假”与“知假买假”不可相混淆。前者是违法行为,后者是对商家的违法行为的打击,以获取法律规定的“悬赏”。对“以造假的方式打假”给予支持,将会造成社会诚信体系的破坏,也不利于净化市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对“以造假的方式打假”的行为应坚决予以制止。


政务集群入驻智慧青岛,打造民生服务新窗口,实现互联网一站式业务查询办理。目前,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市统计局、青岛市环保局、青岛市地税局以及青岛民政等部门的便民窗口已接入智慧系统,用户只需下载智慧青岛APP或关注微信服务号“智慧青岛服务”,即可办理以上全部业务和查询信息。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