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民生沃土增进群众福祉,不断提升“阳光城阳”的温度、亮度和厚度,勠力同心,再创辉煌
“阳光城阳”的五个样本
城阳,一域沃土,生机勃勃。
在这片阳光明媚、满城绿意的蓬勃热土上,以阳光党建、阳光政务、阳光司法、阳光社会、阳光生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城阳”建设已走过一年的时光。
▲城阳中心区鸟瞰。
一年来,这一旨在实现更好为民服务的自身革命,正从一种行动自觉上升为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实际,创造出“阳光城阳”五个方面的样本、典型。“阳光城阳”建设,正成为全区坚定落实新发展理念,立足特色抓创新抓产业抓民生,全力推动城阳在全市率先走在前列中再创辉煌的坚强后盾和强力支撑。
“社区大党委”夯实基层党建
3月11日上午,城阳区棘洪滩街道羊毛沟花海湿地彩旗飘飘、人声鼎沸,下崖社区“大党委”组织纳入管理服务的企业、青年联合会等党支部成员和社区党员等120余人,在这里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
植树间隙,青岛凯斯达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李正欣告诉记者,在基层尤其是企业的党员,对于抱团参加组织学习、服务社会的愿望更强烈,自从党支部加入了社区“大党委”,便好像进入了一个大家庭。
“把社区‘大党委’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是我们的目标。”下崖社区党委书记、“大党委”书记孙文波介绍,“大党委”以下崖社区党委为主体,将辖区内29家双管单位党组织、社区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等纳入管理服务。“在我们‘大党委’里,社区和周边单位成了‘一家人’,大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畅所欲言,让各方利益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也能集思广益、聚集各自的资源更好地为社区群众服务。”
▲禁毒宣传。
下崖社区“大党委”职责清单、会议制度、党员提案制度、需求清单、服务清单……记者看到,属于创新之举、刚成立半年的社区“大党委”,在街道的指导下,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制度。
【成果】“阳光党建”推进一年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牢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提升。其中,城市社区基层党建工作推进有序,6个街道全部成立“大党工委”,全区建立了24个社区大党委。在党组织覆盖方面,新成立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25个,成立商务楼宇、协会商会等党组织12个,并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广场舞党支部。
“民声大数据”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您好,这里是阳光热线,我是803号,请问有什么可以为您服务?”3月7日8点50分,记者进入城阳区民声办,看到话务员一边倾听来电诉求一边在电脑上记录。这些诉求将在电话结束后两个小时内转办给相关部门,三到五个工作日便有落实信息反馈给来电群众。
▲民生热线服务。
但这并不是结束。这些个体的来电咨询和诉求,作为一个个数据,通过在全省县市区率先研发建立的百万量级的大数据平台——民声服务数据分析与应用平台上聚集分类,形成了城阳区民声大数据。
城阳区民声办主任张海涛告诉记者,大数据平台将全区2100余类群众诉求事项,按性质分为9类5级176个子项,实现了对政府职能的全覆盖和市民诉求管理的精细化。
“想了解某个时间段内的投诉热点,只需进入热点问题预警功能模块,鼠标一点,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的热点就能以条形图的模式,清清楚楚地显示出来,而且可以从1级到5级,由宏观到微观逐级显示、一目了然。”张海涛介绍,平台配建了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建立了18个数据分析模块和22个统计报表模块,依托云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实时抓取市民诉求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并可对热点诉求进行自动预警。围绕分析成果转化,民声办配套建立了要情专报、要情周报、要情分析等9项专报制度,优化了日、周、月、季热点诉求研判机制,为政府决策和部门履职提供数据支撑,尤其是为区办实事提供了参考,探索出了一条由“民生问题”向“民生实事”转变的为民服务之路。据介绍,仅2017年就有15项建议被纳入区办实事。
【成果】民声服务数据分析与应用平台是“阳光政务”建设的创新举措。一年来,“阳光政务”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取得突出成效。“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被评为国家先进单位;建立了重点项目推进协调工作小组例会制度,为18个重点项目梳理制定专属手续快速办理流程,共压缩审批时间300余天。
“检察建议公开宣告”推进司法公开
“今天,我们向各被建议单位公开送达检察建议。”3月2日上午,在城阳区检察院副检察长皮海波的主持下,全市首次检察建议公开宣告仪式在城阳区检察院举行。
仪式首个宣告内容针对为三少年申报见义勇为奖励问题。据介绍,城阳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盗窃案时发现,三名证人均为未成年人,三人目睹了一起犯罪嫌疑人扒窃他人手机的行为,于是三人先是将犯罪嫌疑人追至某餐厅,后不为犯罪嫌疑人所利诱果断报警,并在犯罪嫌疑人再次逃窜后,紧随其后将其抓获交给警察。经审查,犯罪嫌疑人系盗窃累犯,城阳区检察院以涉嫌盗窃罪将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
“案件办到此,但我们并没有止步,我们认为三名少年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值得肯定和鼓励。于是,侦查监督科积极协调区民政、综治等部门为三名少年申报见义勇为奖励。经落实,见义勇为行为由地方政府负责申报,所以通过公开宣告检察建议的方式,将申报见义勇为工作交由街道办事处。”皮海波在仪式后介绍。
仪式上,城阳区院侦查监督科向辖区惜福镇街道办事处代表公开送达了关于为三名青年申报见义勇为奖励的检察建议。“街道将依照法律程序,为三人申报见义勇为奖励。”接过建议书,街道代表表示。
“参加此次公开宣告,我的体会是这不仅增强了检察建议的权威性,还有助于各部门相互配合协作,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有效促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城阳区政协委员、山东港中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于业帅表示。
【成果】推进“阳光司法”,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赢公信。一年来,城阳区全方位促进司法公开,司法工作亲和力、公信力不断增强,区法院搭建了信息服务、信用监督、网上发布和直播录播“四大平台”,全年召开公开示范庭9次;区检察院全年召开民事行政案件听证会18次;政法各部门累计走访居民4万余户。全区去年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5.6%。
“入学积分招生”促进教育公平
“您放心,就算到时候出现同一批次人数多于招生数的情况,咱们区还有同批次内按积分招生模式,根据学生的户籍、家庭住房、父母在我区务工和缴纳社会保险等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积分录取,明确到具体日期,非常公平和阳光。”3月6日下午,在城阳区国城小学,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隋明霞耐心解答着一位家长关于孩子招生录取的咨询,在听到同批次内还有积分录取如此细致的规定后,家长放心地离开了。
“孩子入学是每个家庭最为关心的问题,其根本,就在于公平。”隋明霞告诉记者。
公平首先要公开。隋明霞告诉记者,在城阳区,每逢招生季,都会有义务教育招生政策明白纸发到每位家长手中。上面明确有招生范围、招生方法、报名流程,不但如此,城阳区和各街道教委办、区内所有中小学招生负责人的联系电话也都附在上面,规定必须有人接听。招生过程透明,城阳区根据学生的户籍、家庭住房、父母在城阳区务工和缴纳社会保险等情况分批次按积分录取,当天录取工作完成后,立即在城阳区教育信息网上公开剩余学位,过程留痕,家长上网查询便可知晓结果。
▲孩子在草莓园采摘。
“去年,城阳区在分批次招生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创新推行入学积分招生办法,在同一批次报名超出招生计划时,根据积分入学办法,按积分从高到低依次录取,进一步推动了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平性。”对于新出台的积分招生办法,隋明霞连声称赞。她告诉记者,积分招生办法,将招生的公平性又往前推进了一步。“以前,同一个批次里人数多的时候,通过随机派位的方式录取,但这总会让没选上的人觉得难接受。而积分招生,将随机转变为量化形式,通过学生的户籍、家庭住房、父母在城阳区务工和缴纳社会保险的时间进行积分,从高到低依次录取,没选上的家长也比较容易接受。”
【成果】“阳光社会”建设以来,城阳区社会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不断优化,社会综合治理和基层民主规范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新学期招生入学1.8万人;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4700余万元;新增城乡就业6.2万人,全区4.5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高龄补贴发放扩面至80岁。
文化“小广场”成社区“大舞台”
“我们社区去年成立了舞蹈队,正月十五,我们的舞蹈跳到区里的大活动上了,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3月7日,在城阳区惜福镇街道青峰社区,53岁的社区居民张玉玲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青峰社区舞蹈队。
“要说前些年,我们哪有文化活动。白天干活,晚上侃大山,瓜子皮嗑一地,打扫卫生的还嫌。”回忆过去,张玉玲感慨道。记者了解到,青峰社区是个户数不多的社区,以往这个坐落在山脚下的社区,一穷二白,没有经济收入,更谈不上文化这些“高层次”的事。后来,社区通过发展旅游资源,有了收入,居民生活日益改善。集中盖起了洋房、慢慢富起来的社区,开始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
首先意识到问题的是社区两委。“建设‘阳光社区’需要文化进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友尧告诉记者,去年8月底,社区按照阳光社区建设要求,积极创建“惜福·家品牌”,首先推动家家户户挂国旗、传家训、立家规,同时,投入20万元,规划建设了一处1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用于居民文化活动。
“每晚去广场跳舞已成为我们固定的文化活动,现在我们都能跳20多首曲子了。”张玉玲说,如今,自己和姐妹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这些文化活动,周边村庄的不少居民也被吸引过来,队伍日益壮大。
【成果】“阳光生活”建设着力从打造绿色洁净环境、倡树文明新风尚、发展繁荣公共文化、打造健康城阳模式入手,为居民营造美好生活。去年以来,城阳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表彰各类道德模范100余名,全年向基层配送惠民演出活动200场、电影1100场、培训讲座200场。
▲城阳百姓乐园。
把阳光作为一种执政理念,于是民通施政所向、政解民之所盼,以“功成不必在我”之心实现政通人和;把阳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于是生活中处处充满和畅便利的服务,居民脸上常浮现灿烂明媚的笑容。
砥砺前行,“阳光城阳”建设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张晋 通讯员 张晓武 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