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青岛新闻> > 正文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张瑞敏用33年的创业历程来回答你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任俊峰 | 责任编辑: 2018-04-03 08:01:29


张瑞敏诠释企业家精神

青岛新闻网4月3日讯(记者 任俊峰)近日,“弘扬企业家精神 聚力高质量发展”集中采访走进海尔集团。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就“什么是企业家精神”话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在张瑞敏看来,企业家精神是所有企业都要永远保持的一种精神,“到底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什么是创新精神,我个人觉得就是在现有资源之外,寻求一种新的机遇的,或者创造一种新的资源的一种精神。现在对于我们中国企业来讲,我觉得可能最主要的,就是在世界上,必须从原来的模仿走到引领,或者按照国家所说的,要走到世界管理舞台的中心。”

在率领海尔艰苦创业的历程中,企业家精神伴随着张瑞敏不断“成长”,而这种精神背后隐现的价值追求,则是引导海尔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营小厂,变身世界知名企业,进而迈上全球管理舞台中心的“源动力”。

拼搏精神:让德国专家赞叹不已

从上世纪80年代接手电冰箱厂这个“烂摊子”开始,张瑞敏便与“拼搏”一词结下了不解之缘。

创业初期,海尔从德国利勃海尔引进了一条冰箱生产线,张瑞敏带领团队到德国利勃海尔参加培训,当时培训的企业共有三家,分别来自青岛、杭州和武汉。另外两家企业的人到了德国后,觉得技术学习很简单,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十几天的培训,于是便到处游玩。张瑞敏和团队的人,每天学习到凌晨一两点,周六日也不休息,拉着德国的老师问问题,一定要把知识吃透。德国人看到后不禁赞叹:青岛来的中国人和其他人不一样。

许多年后,当年去参加培训的两家公司,一家已经消失了,一家则被海尔兼并了。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精神,今天依然在海尔身上闪亮。 

1987年,海尔第一次在北京西单商场举办“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展销会,高品质的冰箱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排队购买

创业精神:“要做就做第一”“上厕所都要打着伞”

上世纪80年代,海尔的目标就是国内把冰箱做到第一,其他都要服从于这个目标。北京最有名的四大商场,谁能够进去就能够占据优势地位,张瑞敏说,那就要进!去北京出差,但火车票资源紧张,需要一路站着到北京;没有钱住好宾馆,就住便宜的招待所,十几个人住一个房间,上厕所都要打着伞。这些在今天看来很苦的事儿,但对于张瑞敏和海尔人而言,只要能够实现目标,都算不了什么。

为了进驻西单商场,张瑞敏多次邀请商场人员来看产品,但对方根本不来。反复邀请,做各种努力,最后好不容易请到西单商场冰箱组组长,到了宾馆后他看到,十几个人住在简陋的房间里,冰箱放在中间唯一的空地上,他被这一种创业精神感动了,当即决定,要引进海尔冰箱。1987年春末,北京西单商场举办了“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展销会,高品质的冰箱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排队购买。

开拓精神:找高手下棋,提升国际竞争力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正值中国加入WTO的前夕。海尔已经成为中国家电品牌的领军者。但张瑞敏认为当时海尔的员工素质无法满足国际化的要求。必须要走出去,只有“找高手下棋”,棋艺才能够提升。当时,中国很多企业在国家的号召下,纷纷走出去,但很快就转回国内做定牌。只有海尔坚持创牌,而且“先难后易”选择从竞争更激励的欧美国家入手。

张瑞敏决定投资3000万美元,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建立海尔美国工业园,生产家电。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海尔是在盲目扩张,有人明确持批评态度。甚至还有杂志以《提醒张瑞敏》为题,为海尔在美国建厂的前景担忧。海尔在美国的本土化,依然没有派驻高管,而是聘用当地的美国人来经营,并通过让美国高管认同海尔文化,再通过他的言传身教影响整个美国海尔人。

如今,海尔已经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自主家电品牌出口量目前仅占到海外整体市场份额的2.46%,而这当中的82%来自海尔。 

2001年,美国南卡州政府无偿将美国海尔工厂附近的一条路命名为海尔路,这是美国唯一一条以中国品牌命名的道路

奉献精神:以身作则,坚持“员工第一”

张瑞敏坚信“上下同欲者胜”,他树立了海尔“人的价值第一”、“员工第一”的理念。在海尔发展情况有所好转,能够为员工分发福利的时候,工人希望能有一个烧煤的煤气。公司就拿一批冰箱换回来煤气证,每一批换的不多。当时张瑞敏定了一条规定,打三班的先发,发完他们之后给换两班的,换两班的完了之后给常规班的,最后是管理人员,到最后是他自己。

分房的时候,也是先给大家分,领导就算房子再紧张,也是先给工人。当时一个生产线上的老工人分完房之后,在院子扫院子。张瑞敏问他为什么要扫院子?他说从来没想到普通工人也能够分到房子,无以报答就天天早上扫院子。正是张瑞敏以身作则,将员工价值放在首位的导向,让海尔形成了上下同欲的创新创业精神,成功实现了一次次的战略转型。

学习精神:做时代的阅读者

“和你们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的一样,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上中学时看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现在感触很深,许多企业就如同套中人,想的是千万别出乱;每个员工成了套中人,没有市场的敏锐感。”这是2017年1月,张瑞敏与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赫尔曼▪戈夫交谈时的情景。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张瑞敏讲述自己年轻时恰遇特殊时期,书很少。在那样的条件下,他也会各处借阅各种类型的书,一本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被他当成教科书来读。

如今,张瑞敏依然保持阅读习惯,一有闲暇就会读书,熟悉张瑞敏的一位司机说,他只要一上车就会看书。张瑞敏现在每年读的书超过一百本,从诸子百家到全球最新最前沿的成果。

张瑞敏的办公室有一个巨大的书库,藏书多到需要专业的图书管理员来打理。与很多企业家书架只是摆设不同,张瑞敏书库里的很多书籍都有他做的标注。 

2018年3月15日,张瑞敏接受山东媒体群访

企业家精神:让企业的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创业者

如今,张瑞敏正在将他的企业家精神,灌输到海尔每一名员工的灵魂之中。张瑞敏认为,企业家精神也应该从熊比特的“创造新破坏的精神”变成德鲁克“人人都是CEO”的精神,也就是要搭建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创业家的平台。他首创人单合一模式,打破企业层级,员工变成了可以自主创新创业的创客,海尔变成了出创客的平台。

“企业家精神就应该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创业者,就像德鲁克说的,21世纪企业应该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CEO,所以企业家精神并不是企业的领导人多么有能耐,而是让企业的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创业者、或者成为他自己的CEO。”张瑞敏说。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