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学号”回家了!从西太平洋海山带回大量神秘海底生物!
我国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圆满完成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系统多学科综合调查,顺利返回青岛母港。
△科学号及科考队员返回中科院薛家岛码头
本航次从3月10号开始,历时41天,共有80多名考察人员参与其中,利用“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进行了7次下潜作业,获取了巨型和大型底栖生物的宝贵样品356个,填补了在该海山区调查的空白。圆满地完成了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系统多学科综合调查,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
麦哲伦海山链是一个全球关注的富钴结壳区,由几十座大大小小的海山构成。海山,又称海底山,是指从海底高度超过1000米,但未突出海平面的隆起。本航次科研团队针对麦哲伦海山链的典型海山,从地质、水文物理等多学科调查入手,对海山进行了综合探测研究。
航次首席科学家徐奎栋:“我们通过地形多波束扫描,测知了两座海山地形数据,这以前可以说是没有人去做的地形扫描,我们做了比较完整的地形扫描,获得了它地形地貌的结构,另外我们rov潜了7次,采了356个标本。”
本航次采集标本涉及刺胞动物、棘皮动物、
多孔动物、甲壳动物、
软体动物和多毛类等135种生物,
包括许多之前未见的新奇物种!!
其中一个直径约80厘米、
全身孔状的大家伙十分引人注目,
它也是目前国内采集到的海绵动物样本中
最大的一例!
航次首席科学家徐奎栋:“海绵动物叫多孔动物,六亿年前就起源了,最原始的最古老的多细胞动物,回去做研究做分析,它可能是比较新奇的物种,如果这个在麦哲伦是特有的独有的,那将来就会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
此外,本航次还采获岩石样品33个,主要为玄武岩、富钴结壳和铁锰结核,获得了4个站位的沉积物样品,以及大量原位实测数据和影像资料。这块黑乎乎的石头,看似不起眼,但它却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航次首席科学家徐奎栋:“这个表面主要是有一层多金属结壳组成的,有的人叫锰壳,在麦哲伦海山区域,是非常典型的一种复古结壳的产区,这是我们国家有矿产前景的资源,它通常长在海山的玄武岩。”
据了解,海山系统是目前全球深海大洋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研究的热点,摸清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的生物多样性家底,发掘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深海大洋探测能力,为应对“海山生态系统持续利用”等国际议题,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