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青岛的区域
大家耳熟能详的
不过“西镇”“东镇”等等
但是你知道吗?
有这样一个一度消失的区域
曾是青岛最繁华的区域
它的名字叫做“大鲍岛”——
“大鲍岛”位于现在即墨路、四方路、芝罘路、黄岛路一带,从最初的一个小海岛,发展到后来的小村落,再发展成华人的主要居住区,最后几乎衍生出一种地方特色文化。
而现在
青岛人记忆中的
“大鲍岛”
又回来啦!
记者从市北区即墨路街道获悉,根据地名传统,吴淞路、市场三路、馆陶路、聊城路围合区域将取名为“大鲍岛”。
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市场三路干海货批发一条街等都是其组成部分。
“大鲍岛”区域,不仅有涵盖了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等特色商业,还包括青岛的特色建筑里院,未来这里将成为一个具有民俗特征的美丽街区。
为叫响“大鲍岛”,从去年开始,即墨路街道通过拆除违建房新增停车场、根治亚美市场占路经营、延续即墨路小商品市场风格打造民俗牌坊等举措,为“大鲍岛”提升人气和知名度做准备。
亚美市场周边的市场一路和招远路,游商浮贩众多,有停车占路经营的情况。经营业户会在临街门头建违建圈地经营,路面常常污水横流。由于消防通道完全被挤占,周边居民进出十分不方便。即墨路街道曾多次联合整治占路经营,但屡禁不止。
从2017年开始,即墨路街道组织市北区执法局以及交警、公安、消防等部门多次到现场调研,提出了整治方案,通过长时间联合执法彻底根除了占路经营、乱停车等违法现象。
同时,执法人员拆除违建1000余平方米,拓宽了道路,一改过去脏乱差的面貌,对亚美市场周边民俗特色门头、灯柱进行了更换和翻新,打造民俗牌坊。
在聊城路、胶州路、市场三路的围合区域,新增一处停车场。停车场共拥有100多个车位,设计者还贴心地为旅游大巴准备了大车车位。
有了这处停车场,来即墨路小商品市场逛街的市民可以更从容了,不必到处找车位,慌里慌张地买东西。对周边居民来说,停车场也解决了大问题。
原胶州路民生市场也将变成一处临时停车场。从去年至今,即墨路街道已利用现有资源新增停车位400余个,包括聊城路三角地、胶州路88-100号、李村路、上海路与德平路路口、德平路7号大院。
翻开青岛的历史,鲍岛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鲍岛的发展史反映了近代青岛的历史。
回顾它的过去,总能让人重拾起老青岛的回忆——
大鲍岛,地处市北区胶州路东段,旧时是一个古村庄。
相传明洪武年间由云南移民至此,以海岛取村名大鲍岛。
据《山东德邑村镇志》载——
“鲍”这个汉字的意思是经干燥腌制的海中动物,鱼、牡蛎等。另外一个汉字也是在中国地图上找到的,称之为豹,就是豹子、豹猫。岛是岛屿之意,而更可能是居住区。豹岛同样是在海湾中离村子不远的一个岛。
1897年,德国人强占胶州湾,为了把青岛打造成海外殖民地的样板城市,德国人对青岛的建设进行了规划。
根据《胶澳租界条约》,把租借地的市区划分为两片——
以今德县路为界,以南至黄海海滨叫青岛区,是以原青岛口市镇来命名的;德县路以北至胶州湾(在胶州路、四方路一带),以大鲍岛村命名叫鲍岛区。
这两个区有很大差别,中国人虽然可以进出青岛区,但不准在这里买地、建房、居住,中国人只能住在鲍岛区。
20世纪初大鲍岛中国人街
今天,人们常说的青岛“红瓦绿树、碧海青山”其实多是指青岛区的景观,而在鲍岛区依然是中国传统的青瓦灰墙,平房为主,偶有二层楼。
因为鲍岛区是华人区,人们在仿照西方建筑风格的同时,还保留了一些传统的建筑设计,因此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里院建筑”。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也有德国人偏偏要来鲍岛区居住,1899年5月,德国人尉礼贤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到青岛,他在大鲍岛村与中国人相邻而居,并在胶州街开办了一所新式学堂——礼贤书院,即今天的青岛9中。
礼贤书院
1915年,青岛区、鲍岛区界限被打破,这之后,两区才成为一个整体。
大鲍岛是青岛第一个近代地名文化街区,鉴古堂、福生德、瑞蚨祥、谦祥益、春和楼等老字号逐渐在此落脚,当年风光不逊于北京的大栅栏。
大鲍岛中的即墨路商圈,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它是大鲍岛村原住民的一处街头交易市场。
20世纪80年代即墨路小商品市场
改革开放后,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开始逐步恢复,刚开业时,只有摊位50余个,市场逐步扩大到李村路、潍县路、易州路、博山路等,摊位增加到1100个。
市场非常红火,人山人海,多时达10万人,商户们个个忙的不亦乐乎。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的鼎盛时代曾经被国内外旅游者誉为“小商品王国”。
可以说
大鲍岛才是原汁原味的青岛风情
保护大小鲍岛的特色和风格
就是延续青岛老城区的历史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