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山东省沿海城镇带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原则同意《山东省沿海城镇带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中提出,山东沿海将构建“一主两副、三湾三区、陆海统筹、网络发展”城镇带空间格局,重点建设9个风貌集中展示片区。
——除长岛外所有城市及节点城镇、重要景区、主要港口、运输机场、客运专线站半小时内进入高速公路网。
——先期谋划在青岛、烟台间建设磁悬浮线路。
——明确提出推动渤海海峡通道前期工作,在蓬莱东港预留跨海通道起点建设空间。
——规划期限至2035年,近期至2022年,远景至2050年。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山东省沿海城镇带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
鲁政字〔2018〕240号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你厅《关于提请批复山东省沿海城镇带规划的请示》(鲁建规字〔2018〕27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山东省沿海城镇带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规划》实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建立沿海现代空间治理体系、构筑沿海生态文明高地、彰显沿海城镇魅力特色、推进沿海设施互联互通为重点,将山东省沿海城镇带建设成为卓越的国际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世界一流的海洋科技创新走廊,最具活力、魅力和竞争力的滨海生态宜居城镇带。
三、各有关市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落实责任分工,完善政策措施,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依法落实《规划》明确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四、省政府有关部门、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研究制定支持《规划》实施的具体政策,在体制创新、项目安排、资金投入、土地保障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牵头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定期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加强跟踪监测、督促检查和实施评估,推动《规划》全面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2018年10月22日
目标3200万人的生态宜居城镇带
烟台、日照、青岛、威海、潍坊、东营、滨州沿海7市陆地海岸线长3345公里,约占全国1/6,拥有世界一流的“山海湾岛林田河”组合资源。2016年,7市地区生产总值26824.86亿元,常住人口2536.61万人,以不到全省三成的土地和人口,创造了四成以上的GDP和财政收入,主要指标居全国沿海地区前列,在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中位置十分重要。
此次沿海城镇带规划,规划范围包括烟台、日照、青岛、威海、潍坊、东营、滨州等沿海7市市辖区以及胶州、莱阳、海阳、乳山、荣成、蓬莱、长岛、龙口、招远、莱州、昌邑、寿光、广饶、利津、无棣等有海岸线的15个县市的沿海陆域及近岸海域,陆域面积4.5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至2035年,近期至2022年,远景至2050年。
规划提出,山东省沿海城镇带以打造“面向全球开放合作先行区、国际海洋经济创新核心区、全国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区、富有齐鲁文化底蕴和北方滨海风貌特色的生态宜居城镇带”为战略定位,到规划期末,将沿海城镇带建设成为卓越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世界一流的海洋经济聚集带,国内领先的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带,沿海地区最具活力、魅力和竞争力的生态宜居城镇带。
根据规划,到2022年城镇带常住人口在270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4%以上;2035年常住人口稳定在3200万人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80%以上;至2050年左右,发展成为享誉全球的魅力休闲带和生态宜居带。
烟威沿海是向世界集中展示的核心展示区
在沿海城镇带空间格局上,规划提出构筑“一主两副、三湾三区、陆海统筹、网络发展”的开放式空间格局。其中“一主两副”以青岛为中心,烟台、潍坊为副中心。以胶州湾、芝罘湾、莱州湾为重点,大力发展湾区经济,统筹推进青日、烟威、东滨潍沿海城镇一体化建设。
为集中展示沿海城镇带风貌特色,规划提出重点打造9个风貌集中展示片区。
其中黄河入海口、烟威沿海、青岛沿海、日照沿海4个是向世界集中展示齐鲁底蕴和滨海风貌特色的核心展示区。
推动渤海海峡通道前期工作
规划沿海城镇带,交通是最重要的基础之一。规划提出构建“三纵四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网络,到2035年实现沿海城镇带2小时交通圈;除长岛外所有城市及节点城镇、重要景区、主要港口、运输机场、客运专线站半小时内进入高速公路网。
其中,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渤海海峡通道前期工作,在蓬莱东港预留跨海通道起点建设空间;加快建设京沪高铁二通道山东段、环渤海高铁、青岛西至诸城至莱芜高铁、德龙烟快速铁路、青连快速铁路、滨临快速铁路等高快铁路建设,谋划实施济滨东城际、潍日城际、青平城际、青荣城际、潍坊莱芜城际及延长线、蓬西城际等一批城际铁路。
同时,预留贯通南北、联系东西,以磁悬浮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速列车通道,向北沿青荣城际、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联通东北,向南沿东部沿海通道联通长三角,向西沿济青通道向中西部地区延伸。先期谋划在青岛、烟台间建设磁悬浮线路,并考虑预留青岛、日照间磁悬浮研究线位。
相关资料:
烟台两倍于陆地的海域面积,909公里的绵长海岸线,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也为发展海洋经济、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与海共生,靠海吃海,烟台经略海洋的步伐从未停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烟台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依靠海洋优势逐步发展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环渤海地区重要港口城市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骨干城市,改革开放步伐一直走在全国、全省最前沿。
掘金“蓝色宝藏”,积累了厚重家底。2017年全市实现主要海洋产业产值3411亿元,居全国地级市第1位;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为27%,在产业、企业、品牌、科技创新、设施支撑等方面,形成了比较优势。
去年,烟台在国内率先提出建设海洋强市的发展目标,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海洋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海洋强市建设各项工作。在全国率先研究制定《关于建设海洋强市的意见》和《海洋强市建设规划》。
按照规划“蓝图”,烟台将在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上、培植壮大现代海洋经济体系上、打造绿色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上加快突破,着力改造提升现代渔业、海洋文化与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3大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业、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业3大新兴产业,构建“3+3”海洋产业体系,使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市经济总量位次相匹配。力争到2022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3300亿元,占全市GDP的31%。
从海洋资源大市走向海洋经济强市,从耕海牧渔走向陆海统筹,烟台经略海洋的新帷幕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