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放大峰会效应,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2018-11-29 09:15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后,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是青岛市迈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行列的重要战略选择。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放大峰会效应,抓住发展机遇,才能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一、后峰会时代青岛发展新机遇

1、国际知名度大大提升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体现了世界水准,展示了中国气派、山东风格、青岛特色。借力国际盛会,青岛再次向世界递上城市名片:既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自然风光,更有流光溢彩的灯光美秀;既有更加高端便利的基础设施,更有鳞次栉比的大都市风貌;既有热情到位的贴心服务,更有特色鲜明的发达海洋产业。峰会让青岛有机会向世界展示了“山、海、城、湾”的浪漫与华丽,大大提高了青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城市国际化进程大大推向前进。

2、政策红利迅速凸显

上合组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综合性区域组织之一,拥有巨大的市场合作潜力,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有利于青岛发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双定位城市优势,打造上合组织内陆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同时,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有利于青岛发挥港口的口岸和航运优势,形成西联中亚欧洲、东接日韩亚太、南通东盟南亚、北达蒙俄大陆的国际多式联运贸易大通道。

3、合作机制日益完善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带动了上合组织有关国家之间全方位的合作交流,而对于举办地青岛来说,这一效应则更为明显。一是有利于青岛与上合组织各国的发展规划进行对接,探索合作发展的新领域;二是有利于青岛与上合组织各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产业合作、金融合作等重点领域的合作机制创新;三是有利于青岛与上合组织各国通过自由贸易安排、双边或区域投资协定等方式灵活渐进地推进区域一体化机制建设。

4、产业升级空间进一步拓展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带来的是青岛城市品质的进一步提高,这为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升级的支撑作用。新机场建设、济青高铁、青连铁路、青岛港升级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提高了资源流动效率,为产业升级提供了物质基础。二是营商环境改善的推动作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前后,不管是政府工作人员还是普通市民,工作热情和自信自豪感空前高涨,政府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并形成长效机制,这些都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

二、后峰会时代青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对策

1、拓展陆海空通道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融入“一带一路”的通道应该包括陆海空全方位的通道。第一,拓展陆上通道。即将通车的济青高铁和青连铁路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东西和南北的双向压力,但对建立“一带一路”铁路通道远远不够。向西,青岛应该有更多的铁路进出通道;向南,应提高铁路运行速度;向北,青岛可以研究快速进入东北,从而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快速铁路通道。第二,拓展海上通道。一方面要加大港口建设力度,尽快建成董家口港,在此基础上准确划分前湾港与董家口港功能,打造分工明确,互补合作的现代港口群。另一方面要完善港口功能。以打造智慧港口为契机,大力完善港口服务功能,积极发展航运金融、船务租赁、产品交易、会展等港口服务产业,提升港口吸引力,拓展港口国际影响力。第三,拓展空中通道。一方面要加快新机场建设,彻底解决运力有限增加与旅客货邮迅猛增长的矛盾。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网络通达区域,逐渐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延伸和拓展,将青岛机场由面向日韩的区域性国际门户机场提升为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门户机场,从而有利于我市开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通航线,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权安排。

2、加大平台建设力度

平台是青岛融入“一带一路”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支撑,需要加大各类平台建设力度。第一,高水平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是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取得的新的经贸成果,更是青岛的使命、责任和担当。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依托青岛口岸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和国家级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功能优势,跨境合作、多边互动,密切与上合组织成员国海关合作,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推动多式联运海关监管模式改革,打造上合组织内陆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引导本土企业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生产、物流基地,建设青岛优势产业海外集聚区。力争到2022年,青岛与上合组织国家年均进出口贸易额达到500亿元以上,累计双向投资额达到25亿美元。第二,争取自由贸易港试点。创新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取消或最大程度简化港区货物的贸易管制措施,实施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青岛港开展有关自由贸易港试点工作。第三,完善金融平台建设。发挥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优势,逐步建立银行圆桌会议等金融国际合作机制平台,在投融资、资产负债跨币种的风险规避、国际结算、清算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银行合作。加大金融开放创新力度,争取国家支持,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投融资汇兑便利化,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扩大金融业开放,为贸易投资便利化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3、提升企业海外影响力

青岛优势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已建有32个重点项目。企业海外形象深入“一带一路”的过程,也是传递青岛品牌和中国文化的过程,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必须提升企业海外影响力。第一,重视企业海外形象建设。“走出去”企业主要通过优化产品和服务来树立企业形象,扩大影响力。同时,要借助国内外媒体积极做好宣传工作,积极搭建与当地公众沟通交流的窗口,敢于和善于同所在国媒体、非政府组织打交道,借助当地媒体、专家、公众宣传企业形象。第二,提高在地化意识,主动融入当地文化。“走出去”企业要加强与所在国政府、各类非政府组织以及企业的交流互动,培养在地化意识,积极学习及掌握当地的制度和文化,遵从当地法律和风俗习惯,主动融入当地文化。同时,要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拉近与当地政府、公众的距离,努力成为具有包容多元文化的国际化企业,提升企业影响力。第三,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走出去”企业要建立国际化经营理念,在全球价值链中找准定位,通过全球价值链的布局,发挥投资对贸易所起的实际引领作用;要强化“高精尖”人才培养,打造企业标准、技术、品牌、管理等多方面优势;要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将青岛优势与当地特色有机结合,推动形成真正的跨国企业;要积极应用国际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高国际综合竞争力。

4、加强协调合作

面对巨大市场,协调合作既必要又可行。青岛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必须与其他城市联手,形成合力,共同在“一带一路”拓展出新的天地。第一,加强与六大经济走廊核心城市或代表城市的协调合作。对于六大经济走廊核心城市或代表城市,尤其对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内地城市,要加强紧密合作。重点在海关通关一体化、海铁联运、“双重运输”物流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加强协调合作,利用港口资源,通过多点布局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内陆城市的无水港,开发经济走廊腹地铁路集装箱货源,为腹地外贸企业提供经济、便捷的物流服务,增强经济走廊腹地的集货能力。第二,加强与沿海港口城市的协调合作。学习上海、宁波等南方先进港口经验,加强与其定期交流,实现创新模式共享,不断提高融入“一带一路”能力。加强与天津、连云港、大连、秦皇岛等北方港口城市的联络和信息交流,在竞争中寻求合作空间和机遇。第三,加强与周边城市协调合作。尤其要加强与潍坊、日照、莱阳、海阳等城市的一体化进程,在加快构建青潍日烟一体化交通网络体系的基础上,逐渐在产业分工、城市规划、公共管理、要素流动等方面加大协调合作力度,逐步拉近与周边城市距离,形成合力。

5、积极防范风险

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绝非一路坦途,各种风险不容小觑,必须多措并举,防范为先。第一,建立重大项目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针对“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大型项目,必须认真开展可行性预研和风险评估。既要考察项目主体的技术水准和核心竞争力,更要评估项目落地国家的经营环境和社会风险。对于有可能涉及环境污染、能源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敏感项目,前期必须与所在国政府进行充分的沟通。第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配合中央政府,建立与沿途各国在打击极端宗教势力、国际恐怖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等方面的安全风险预警机制,通力合作,提早预防。第三,积极稳妥地引入商业保险。保险在跨国投资、经贸活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可以起到很好的“止损”作用。鼓励我市大型保险公司积极研究开展“一带一路”风险保险业务的可行性,在目前已有海外保险业务的基础上,加大对我市企业走出国门的支持力度,解除其后顾之忧。第四,建立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机制。针对我市融入“一带一路”可能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加强与沿线国家、城市的沟通与交流,并根据预案提前做好演练。一旦风险管理失效,可以立即启动快速响应机制,作为风险防控的“兜底”之策。

(作者单位:青岛市情研究中心)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