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13号线。
青岛新闻网2月10日讯(记者 陈志伟 通讯员 李杰)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更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改善民生,建设宜居幸福美丽新区的关键一年。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一批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实施健康新区战略,开展健康服务共同体试点;高铁、地铁同步开通,改变百姓出行路线……2018年,青岛西海岸新区着眼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抓住教育、医疗、出行、养老等与群众利益最密切的民生问题,全方位改善民生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灵山卫初级中学。
投资32亿元 打造25所最美学校建筑
“灵山卫中学包括36班,占地约65亩,总建筑面积约21000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是‘项目落实年’重点项目,将有效满足该区域的就学需求。”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局总督学王明刚介绍。2018年5月,青岛西海岸新区首座以“卫城文化”为设计主题的学校——灵山卫中学完工,填补了该区灵山卫街道的中学教育需求。
因灵山卫依海而立,因海而建,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将卫城文化和海洋文化相融合、古典文化和现代文化相渗透,让孩子们在校园环境中感受古城风采,感受历史的厚重,灵山卫中学成为新区最美学校建筑的代表和缩影。
峨眉山路小学 。
2018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坚持全域统筹,城乡一体,按照学校建设的“西海岸标准”,投资32亿元,建成25所学校幼儿园,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使学校成为新区具有代表性的独特建筑。其中,新建灵山卫初级中学、峨眉山路小学、西海岸艺术学校、万达赫德国际化学校、银海路幼儿园等23所学校、幼儿园新学期投入使用,兰亭小学、黄山小学等2所学校完成改扩建。此外,中德应用技术学校、海王路初中、五台山西路小学、安子第三幼儿园等34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现在,所有新建学校都是按照2018年修订的《青岛西海岸新区学校建设标准》来实施。”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于瑞泳告诉记者,经过充分论证,2018年区里按照标准最高、质量最优、装备最好的原则制定了新的学校建设标准。根据标准,新区所建学校都突出绿色理念,利用海绵城市、被动房技术,新风系统、地下停车场也成为“标配”。与此同时,像游泳馆、艺术馆这样的“大件”,每个学区都会确保配备并实现学区共享。
黄山中心小学。
据了解,2018年,青岛西海岸新区投资1.5亿元建设8个学区共享的游泳馆,投资1300万元升级改造36处中小学食堂,投资900万元实现全区“互联网+教育”同步课堂全覆盖,投资1600万元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并以“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为目标,启动儿童启蒙中心筹建工作,为新区儿童提供集体验、探索、创新、人文、艺术、运动于一体的高标准的活动场所。
为进一步保障新区残障学生受教育权利,帮助残障学生全面发展和更好融入社会,青岛西海岸新区高标准现代化的特殊教育中心开工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学校建筑成为城市一道靓丽风景,也获得业内充分肯定。其中,井冈山路小学、海王路初中等6个教育工程项目获青岛市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示范工地,峨眉山路小学、两河初中等9个项目获山东省优质结构工程奖。
健共体专家下沉义诊现场 。
健共体建设 打通城乡医疗“最后一公里”
“您好,我是人民医院保健风湿科医生李霞,身体具体有哪些方面感到不适?”“我的双手双腕关节很疼。”“早起后症状是否得到了缓解”……跨越20多公里,短短几分钟,通过远程会诊,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医生李霞就为藏南镇胡家庄患者朱兴国现场制定了治疗计划,省去了患者原本有可能需要一天的就诊时间,极大节省了患者的就医成本。这一切得益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健共体”的建设。
2018年5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全国率先启动健康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将预防关口前移,实行“医疗、医保、医药、医养”四医联动改革,以区级公立医院为龙头,整合区、镇、村三级卫生健康资源,打通城乡医疗“最后一公里”。
“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通过基层建设使百姓慢病可防控,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从而最终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健共体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据参与健共体试点的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院长许学兵介绍,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开展大型义诊活动,并通过总院专家下沉、分院人员进修、开设远程会诊等方式,带动7家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专家为村民讲解医疗政策 。
目前,新区已规划建设区人民医院、区中心医院、区中医医院、区第二中医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5处健共体,36家单位加盟,并将陆续吸纳社会办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参与服务。通过专家下沉、基层医疗人员进修、远程会诊等形式,为基层百姓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历时8个月,健共体覆盖全区,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医疗服务。
与此同时,努力提升全域卫生与健康服务水平,启动“互联网+健康”服务,新建智慧医疗全科中心,成功创建“山东省医养结合示范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在全省率先出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服务质量和效率稳步提高,百姓的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
“双铁”时代 改变百姓幸福路线图
地铁13号线。
2018年12月26日,随着国内一次性通车里程最长地铁线、青岛西海岸新区首条地铁线13号线正式开通,青盐铁路首班发车、青岛西站正式启用,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式步入“双铁”时代,极大改变了新区百姓的出行路线。
“听说这里有全球的年货,就坐着地铁过来看看。”家住泊里镇的董金武年前乘地铁13号线,从泊里前往金沙滩啤酒城,在2019春节国际商品展上置办年货。
“以前我基本都从泊里大集置办年货,今年有地铁,方便,就来这边看看。”因为价格实惠,除传统年货外,董金武还购买了很多俄罗斯糖果、泰国榴莲、等国外产品。与此同时,60公里外的泊里大集今年也是倍显热闹,1天的客流量就突破了10万人次,引发央视霸屏式聚焦。
“1天客流量10万人次,这在地铁开通前是不敢想象的,泊里大集虽然一直以来不缺人气,但地铁开通后才真正称得上人气‘爆棚’。”西海岸新区泊里镇党委书记史桂龙笑着说。
短短一个月,13号线全线客运量突破百万人次,极大带动了新区东西人员流动,青岛西站的启用更是改变了百姓区外出行方式的选择。
青岛西站。
“我是潍坊人,在新区工作,往年春节回家会自己开车,得近3个小时,现在乘坐高铁只需一个小时,很方便。”在新区从事建筑行业的周焕钧说。据了解,春运期间,青岛西站开行列车(包括临客)已经达到28车次,可发往济南、北京、连云港、石家庄、沈阳、盐城等地,成为西海岸新区居民出行的重要选择。
为切实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吸引力,2018年新区新增公交车280辆,新开通及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14条,实现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有效衔接,缩短了居民出行时间,减少了出行成本。2020年,地铁1号线将投入使用,届时,继胶州湾隧道和跨海大桥后,青岛西海岸新区与青岛东部将实现东西地铁无缝衔接。
西海岸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税区,税务人员和大学生志愿者一起为市民提供税法宣传咨询服务。(胡全福 摄)
一次办好比例达到100%,“零跑腿”比例超过96.3%;新增就业1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养老机构达到19家,新建成30处助老大食堂;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全力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累计拆除清理岸线130公里,建成蓝湾路慢行系统78公里,世界最美海湾再展新姿……2018年,青岛西海岸新区总投资68亿元的41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