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头条图片> > 正文

【青岛故事】公办自闭症学校:这是北方第一所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于泓 孙志文 | 责任编辑: 2019-04-16 02:26:18

【往期回顾】

【青岛新闻网独家】

(文/于泓图/孙志文)

每天早晨六点,乐乐妈妈会准时带乐乐出门,从夏庄出发,跨越大半个青岛,把孩子送到观象二路上的青岛晨星实验学校。

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晨星学校是个陌生的名字,但是对自闭症患儿家庭来说,这所学校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希望的代名词。

青岛不乏自闭症儿童救助机构,但个人力量终究有限,毁家纾难往往是另一个悲剧故事的开始,面对特殊群体,青岛从不退缩。

今年4月,青岛晨星实验学校以校园开放日的形式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作为一所公办自闭症儿童特殊学校,晨星将为青岛学龄前及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免费提供教育、康复服务。目前,晨星已经招收了30名学龄前的自闭症患儿,今年9月晨星学校将面向全市招收一年级自闭症儿童。

像晨星这样的公办自闭症学校,全国目前只有三所,一所在广州、一所在福州,青岛晨星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所。

这里的老师像妈妈

4月12日一早,青岛新闻网记者来到了位于观象山上的晨星学校,曾经属于青岛六中的校舍被装修一新,一期教学楼已经投入使用,新建的人工草坪操场上摆满了各式各样适合孩子们使用的运动器械,等待着孩子们的到来。

"学校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从进入校门那一刻便已经开始了。早晨,老师们会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入班前的晨检,老师会主动跟孩子们打招呼,等待孩子们回应一句老师早上好,这便是给孩子最自然的情景,最生态化的教育。"孙欣是晨星学校的一名老师,每天在教学楼前迎接来上学的孩子是老师们的工作之一。

晨星的孩子与记者印象里的自闭症儿童有些不同,孩子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尤其是跟老师在一起的时候,如果不是因为老师们都穿着统一的制服,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所由妈妈们组成教师团队的学校。

"接触时间长了就会感觉到孩子们的特别之处。社会沟通交往缺陷与局限刻板行为是自闭症儿童的两大特征。他们并不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只是他们还不知道如何去与外界进行沟通。"孙欣老师告诉记者,老师们不仅仅需要充满爱心,像妈妈一样照顾自闭症儿童。更需要专业的知识,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孙老师班上有一名叫多多的小朋友,对电梯、电动门有特别的好感。总是喜欢从一个特定角度去欣赏它们的运作,并将电梯画在纸上。老师便会从这一角度入手,在多多画画的时候,引导其进行认知、提要求、语言表达等。

晨星学校里有30名学前自闭症儿童,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校以集体课、小组课为主,并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估,制定个别教育康复计划。老师们从爱出发,科学、专业的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教育康复工作,帮助每一个自闭症儿童成长。

让自闭症的孩子能够走出自己的世界

“自闭症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沟通,他们有自己的世界,不愿意跟人交流。”晨星学校教研主任种文文告诉记者,考虑到自闭症儿童个体的差异性,学校有专门的评估教师,会根据每一个孩子的情况,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康复方案。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他的视觉相对于听觉是优先的。”种文文告诉记者,孩子们的课表全部用图画的形式来制作,包括上课用的课件也是,以图片为主,通过图形来向孩子们传递信息;同时,在日常中,老师们特别讲究与孩子间的呼应,见到孩子第一时间打招呼,反复用这种方式让孩子养成交流的习惯。

不同于社会上其他的康复机构,晨星学校不需要家长随班陪护,每六个孩子配备两名随班教师,在上定制课程的时候,往往是一位主讲教师配一位助教,孩子情况比较复杂的话,助教的人数还会增加。

在来晨星学校工作前,种文文是青岛聋校的老师,作为青岛第一批公招教师,种文文当年拿下过语文类考试的第一名,如果愿意,进入二中、九中这样的名校不成问题,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特殊教育。

“可能这工作更有幸福感吧。”种文文说,这里的孩子学东西慢,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动作也要教上好几个星期。但正因如此,孩子们每一点进步都能让老师们高兴地手舞足蹈,这种感觉就像是你精心呵护着的一棵小盆栽,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突然发现它开花了,你整个人就像那花一样,浑身上下都是暖的。

“孩子知道我是他妈妈了”

尽管学校不需要家长陪护,但为了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晨星面向家长开放了保育志愿者的申请,家长可以保育员的身份在学校里参与一些工作,乐乐妈妈就是这样一位家长保育员。

上学不用花钱,在照顾孩子的同时,还能有一份补助,虽然孩子的自闭症让乐乐妈妈难受了好长时间,但能有一所可以放心让孩子读的公办学校,对乐乐妈妈这样的家长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每个自闭症儿童都是一位潜在的天才,乐乐就是这样的孩子。乐乐妈妈说,乐乐在会叫爸爸妈妈前,就会跟着音乐哼歌了,在上幼儿园之后,孩子什么事儿都不干,就是不停的自己唱歌。在幼儿园老师的建议下,乐乐妈妈带着孩子去了医院,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

在确诊之后的日子里,乐乐妈妈跑了很多家康复机构,但起色不大,直到听人介绍了晨星这里的实验班,抱着最后再试试的心态,她把孩子送来了这里。

“两年多了吧,乐乐终于知道我是妈妈了,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人。”乐乐妈妈说,像很多自闭症孩子一样,乐乐小时候对于妈妈没有概念,妈妈代表什么、跟其他人有什么区别孩子不知道也理解不了。每次孩子叫妈妈的时候,乐乐妈妈都特别的难受,因为她能听出来孩子的话里没有感情。

事情的转折就在来了晨星之后,有次放学回家,乐乐妈妈托同行的家长照看下乐乐,自己去接个电话,但就是这么一瞬间,乐乐哭着说要找妈妈。乐乐妈妈也顾不上接电话了,跟孩子拥抱在一次,“在他心里,我终于不再是可有可无了。”

“我们要办一所学校,而不是康复机构”

今年9月,青岛晨星学校将面向全市招收一年级自闭症儿童,对于晨星来说,今年是一个有着里程碑意义的年份。

“学校的发展难在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青岛晨星学校筹建组组长郑芳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在晨星之前,全国只有两所公办自闭症学校,且全都集中在南方,对于青岛的公办自闭症教育学校来说,没有可以直接复制的成功经验。

没有路不是不发展的借口,在晨星创办的前期,郑芳带领团队先后带队去广州、福州、江苏、浙江等地进行考察,了解当地的自闭症儿童教育发展情况。

“他们首先是孩子,其次才是自闭症患者。”郑芳说,作为教育者,首先要明白我们的服务对象需要的是什么,在对孩子进行一对一的行为能力训练的同时,更要兼顾孩子的发展,不能错过孩子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

基于这种尊重孩子发展规律的理念,晨星提出了以儿童发展为核心,兼顾孩子特殊性的课程设计思路。具体分为社会化课程、生态化课程两大体系,社会课程注重孩子社交能力、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们走出自己的世界;生态化课程则侧重于自闭症儿童本身的优势,发掘孩子的潜力,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全面发展。

随着今年招生工作的展开,晨星学校势必会像很多学校一样面对学位供需的问题。每天都有来学校咨询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可以来这里就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希望经过几年的发展,晨星可以拿出一套适合青岛自闭症儿童教育发展的经验。”在采访的最后,郑芳告诉记者,每个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都希望这些特殊的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但学校和老师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她希望和学校的老师们一起摸索出一条每个区、每个城市都能借鉴的道路,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清晨,一个穿红裙子的小姑娘在家长的陪同下,蹦蹦跳跳地来到晨星学校。

上午,老师们在给孩子上美术课。这里的孩子学东西慢,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动作也要教上好几个星期。但正因如此,孩子们每一点进步都能让老师们高兴地手舞足蹈。

一位小朋友在展示她的绘画作品。老师:“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小朋友:“红色。”老师:“为什么喜欢红色?”小朋友:“我的裙子是红色。”

上午十点半是课间操时间,老师们带着孩子来到人工草地上做运动。

课外活动时间,孙欣老师在手把手地教一位小朋友扔球。

有老师告诉青岛新闻网记者,刚刚来学校的时候,很多小朋友排斥与人交流,更别提露笑脸了,而现在情况大有不同。

教室里,一个小朋友正对着窗台上的盆栽发呆。晨星学校里30个自闭症孩子,每一个都有一些特殊的习惯和喜好。

一位小朋友穿的衣服上印着“全村的希望”的字样。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