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4月19日讯(记者 于泓 通讯员 苏晓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方针政策后,1980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市区内建立17个农副产品市场,即墨路市场也在其中。最初时只有摊位50余个,很多摊主只是在两棵树中间挂一根绳就算是摊位,每天用车把货推来,晚上再推回去。当时并没有固定摊位。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到1982年,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基本定型,市场商品主要有小百货、服装、工艺品、鞋帽、箱包、缝纫、木器家具、修配、旧自行车和小百货批发十个种类。由于品种繁多、样式齐全,缓解了群众购物难、做衣难、修理难等难题,给群众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即墨路小商品市场逐渐声名远播,除了本地的商户,许多周边县市的商户也慕名而来,市场也越来越壮大。
到1987年,即墨路小商品市场上市品种达到11000多种,摊位扩大到1300多个,人气最盛时有3000多家业户在此经营,经营的有小百货、工艺品、鞋、箱包、珍珠项链、服装等数百个品种,先后有3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和领导人到该市场参观购物。“说起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在全国都很有名气,到了周末人比肩接踵,还经常能看到很多外国人来买东西呢。”76岁的老居民于为正说起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的历史如数家珍。
1997年,青岛市政府号召马路市场“退路进室”,即墨路小商品市场进入了聊城路47号“901”人防重点工程的配套区域内。作为国内外少见的巨型地下公共设施,即墨路小商品市场人防地下中心商业街,为青岛美丽的山景、海景之外,又增加了一个壮观的内容。虽然搬离即墨路,但“即墨路小商品市场”这一响当当的招牌被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