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6月6日讯(记者 朱颖 徐斌)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海洋大学优秀毕业生、规划研究现代海洋……现年31岁的宋华玉一直是家长眼中“别人家优秀的孩子”!她曾就读于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专业,由于成绩优秀,保送至本校海洋生物学专业硕博士,毕业后,宋华玉来到国信蓝谷公司研发中心做了从小就梦寐以求的海洋产业相关的工程师。
海边长大的女孩,从小立志从事海洋生物科研!
长着一张娃娃脸,细嫩的皮肤,还有一双爱笑的眼睛。眼前这个女生,如邻家女孩一般,很难让人和海洋生物研究员联系到一起。
1988年,宋华玉出生于威海一渔民家庭,吃着海货,玩着海水长大,对大海的特殊感情根植于内心深处。
“小时候就是玩,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希望对海洋生物了解更加系统化,就报考了中国海洋大学。”宋华玉说,海洋大学的9年时间里,她从研究生物技术基础知识学习,到研究海洋生物的生长、繁育,感受到了海洋生物的神奇与变幻莫测。知识积淀的越来越多,对海洋生物探索的欲望就越发不可收拾。
用宋华玉的话说,能从事热爱的海洋生物研究,是她最大的幸运!
扎根蓝谷,刻苦钻研,深入实践,蓝谷标兵初练成!
3年前,博士毕业后,宋华玉来到国信蓝谷公司,发挥专业所长,承担起海洋产业项目的研究开发与建设落地的相关工作,重点参与了国信现代海洋牧场规划建设、青岛海洋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综合规划与产业策划等两大重点项目研究,期间完成海域使用规划与申请、海洋牧场规划与可行性研究、筏式养殖模式规划与建设、海洋产业专家库建设、海洋产业政策研究,以及生物技术试剂盒、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食品深加工等项目调研工作。
海洋知识的研究,始于书本,更依赖于实践。
“我国筏式养殖历时多年,积攒了丰富的经验,也有相关的标准。但是具体到特定海域,筏架到底怎么搭,搭多深,标准未必是最适合的方案。想要把筏架扎得稳,把间距调到合理的养殖容量上去,我们就要做大量功课。”为了搭好筏架,宋华玉会和同事们一起出海勘察,在海上做打桩实验。而这些工作,也磨炼的她从一个柔弱的女生,变成了同事眼中的女汉子。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除了科研室研究,为经验积累,宋华玉经常和同事们一起出海考察。而宋华玉和女同事们的出海勘察,也挑战了渔民观念中女人不能上船的传统。
自投身海洋产业以来,宋华玉充分发挥专业所长,注重综合知识体系建立,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自学取得中级经济师职业资格。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一方面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强化自身理论知识体系,一方面与专家进行探讨交流,另一方面广泛走访当地及周边渔民,在学习理论、掌握研究发展趋势的同时,吸取渔民和其他企业的经验。
我有一个梦:人类能打造出真正的蓝色粮仓!
合理有效的开发海洋,走进深蓝,是宋华玉一直以来的梦想。
“一直以来,我都有个梦想,希望将所学所研,完全应用于海洋产业,让大海最大限度的焕发出它的生机来!”在宋华玉看来,大海是神奇莫测的,人类可以在环保的基础上合理有效的开发它的资源。
“我希望能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一起探索,开发海洋,共同打造出真正的蓝色粮仓出来!”宋华玉说,很久以前她做了个梦,梦到她心心念念的蓝色粮仓不但给人类提供了食物补给,鱼虾贝藻也都健康生长,真正实现了人类和海洋和谐共存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