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独家】
(文/崔文静 图/宁冠宇)
学会在桃核上刻花需要多久?
掌握玉雕手艺需要几年?
成为非遗传人又需多少年的积淀?
在青岛莱西水集街道前车兰泊村有位奇人,叫封伟伟。雕刻绝技可以说是天赋异禀,半年学成玉雕技艺;三年成为区级非遗传人;如今,雕玉不满五年,收了三个徒弟,黑龙江、安徽等地的玉石爱好者慕名找他雕玉。
三年申报下非遗项目看似不可思议,然而,每个人的成功背后都有一段曲折故事……
雕技:
十岁娃娃桃核上刻出十二生肖
雕刻是封家祖传的技艺。封伟伟的太爷爷、爷爷、爸爸都是当地有名的砖雕、石雕师,封伟伟还不知何为雕刻时,爷爷就开始帮他打基本功。
有记忆起,封伟伟喜欢跟爷爷一起拿树枝在地上画画,用泥巴捏小猫小狗。小学一年级,上课调皮老师拿粉笔头打他,他捡起来刻成小碗。长到十岁,他能在核桃、滑石上刻花篮、十二生肖。
“这孩子天分高,长大了给咱接班肯定没问题。”爷爷、爸爸都看好封伟伟的雕刻前途。
可惜,事不如愿。
上世纪90年代末,机器雕刻渐兴,手工砖雕、石雕的市场一天天压缩,封家原本吃香的手艺变得难以维持生计。爸爸离开了雕刻行,封伟伟在尝试了两年食品雕刻和五年砖雕后,也不得不为端好饭碗转做他行。
遂愿:
“莱西有了玉,咱能对得起祖上了!”
不做雕刻后,封伟伟去皮包厂当过工人,做过驾校教练,卖过酒水,开过饭店。不管做什么,他常有些空落落。下班后看看绘画、雕刻的书,拿桃核、木头、果蔬刻一刻,或是同做竹雕、木雕的朋友聊聊天,心里的不适感才会淡去。
“要是不必为生计发愁,能再把雕刻当职业该多好!”
2014年,好运来了!
那年,莱西大青山发现了黄龙玉,封伟伟一下找到了方向。
“早就关注手工玉雕了,有收藏价值,只要做好了不愁卖。要是做了玉雕,能继承雕刻手艺,咱就对得起祖上了,”封伟伟说,“以前想干没原石(未经处理的玉原型),现在有了哪有不干的道理?”
说干就干,他到江苏、河南、福建等地考察学习;年底,同人合伙开了玉器店,自己做玉雕师。如今,他亲手雕出的玉器已有千余件。
传承:
儿子是传人,徒弟免费收
封伟伟的玉雕手艺小有名气。常有客户拿玉石找他雕刻。他曾用一块整玉刻了个15公分宽、12公分高的茶壶,壶把和壶嘴用12个彼此相套的活环(形似铁链)相连。活环在玉雕中属高难度技术,茶壶上的活环每个仅长一公分、中空,环与环间可随意移动。
玉石不比陶瓷、紫砂泥一类,硬度极大,没法拼接;又极脆,用力稍大就可能会断,而一旦断了将无法修补。
这玉壶封伟伟每天工作六七个小时,一连雕了三个月。“快了也能雕,但不细致,对不起玉。”即使是一朵10厘米长、5厘米宽的立体雕花,他一般也要打磨上半个月;花瓣上的一个脉络,他要刻下三四厘米深,重复上千遍才能安心。
“十玉九裂,毫无裂痕的原石几乎是没有的,封师傅的玉看不到瑕疵,雕玉的时候他都掩盖过去了。”店里的一位王姓玉石爱好者说。在他眼中,封伟伟的玉雕手艺极高,凡是能想到的东西,只要给封师傅足够的材料,都能做出来。
如今,封伟伟有三个成人徒弟,凡是人品好,爱惜玉,真心想学的人,他就愿意教。封伟伟说:“非遗大伙一起来做才更有意义。”
12岁的大儿子封锦野,已学了三年美术,每晚会在封伟伟的指导下画上一小时画,能用太空泥捏各式卡通人物,也会在爸爸指导下在玉上画稿。将来,锦野想像爸爸一样雕得一手好玉。
而封伟伟,正在精进手艺。将来,他想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传承人宋世义为师,“现在我虽然是玉雕非遗传承人,但只是区级的,将来,想做到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
客户拿着自己的玉石请封伟伟雕成指定样子,他为了最大程度上利用玉,常主动加大难度。爱玉到一定份上,不肯为了钱“委屈”了玉。
玉雕圈有句话说:玉必有工,工必有意。封伟伟的作品各不相同,因形赋意。
“爷爷雕刻到70多岁,眼花、手抖,拿不动锤子了才不干。”封伟伟想像爷爷一样,雕玉直到干不动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