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法儿”是我国古代颇为盛行的一种民间艺术 ,也称古彩戏法儿。戏法演员大都身穿着长袍,道具如鱼缸、瓷碗、花瓶、火盆等全部带在身上;表演内容按照中国民俗,大都有庆贺吉祥之意。
戏法儿艺人为颂扬贤孝行为,故作为一个节目演出,简称“二十四孝”。这“二十四孝”民间通俗的名字即:旱地拔杯、仙人摘豆、空碗变酒、一粒入地、万粒归仓、栽种、空碗变鱼、饮不尽的水、罗圈献彩、九连环、吞宝剑、吞铁球等节目。
今天,就带您走进咱们青岛市李沧区的古彩戏法大师牟衍铭的戏梦人生。
“就拿这个球,从这眼里打进去,从这眼里轱辘出来。”
牟衍铭一身长袍大褂,矮小精悍,眼神矍铄。伴随着“嗟!”的一声高呼,他手中直径约两公分半的小球,朝左眼往里一捣,手中的球就没了,左眼也没有丝毫异样。围观的看客们发出深浅不一的惊呼,只见牟衍铭双手有章法地挥舞几下,仿佛行了一套拳法,那消失的小球,竟从右眼变出来了。看到观众们又惊奇又兴奋的表情,牟衍铭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78岁的牟衍铭,是古彩戏法第五代传人,穆派戏法第三代传人,他的师父是穆派戏法第二代传人徐剑秋。
【街口惊鸿瞥 古彩戏法定终身】
1953年,牟衍铭13岁,这天他路过中山路,见有个地方搭着棚子,里里外外围了一圈儿人,喝彩不止。“上前一看,嗬——好家伙,有个人搁那儿吞宝剑呐。”牟衍铭说,“看得眼珠子都转不动。”少年的他立马就被吸引了,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古彩戏法。
“我看到那耍戏法的人,结束之后围着人群走一圈儿,手里捧着的锣里就堆满了赏钱,心里就想,我也要学戏法。”牟衍铭说。他祖籍烟台,原本是大宅门里的少爷,7岁时随父母举家迁至青岛,家中境况一落千丈,一家七、八口人住在国棉五厂第四宿舍的一间半房子里。原本牟衍铭的父亲想让他学裁缝,但牟衍铭好动爱玩,哪里坐得住。见街边的戏法又好玩又能赚钱贴补家用,牟衍铭就想去学戏法。
徐剑秋,天津人,牟衍铭的师傅,1954年至1957年间,徐剑秋带着团来青岛游演。“我邻居是唱戏的,与我师傅有来往,我就找他引荐我拜师。”牟衍铭说。1954年,牟衍铭14岁,见这个小孩聪明机灵,徐剑秋破了自己不收徒弟的规矩,允许牟衍名在自己的戏法团里打下手,教他戏法。
【夜半习招式 爹妈怀疑患隐疾】
手上功夫一开始练习的是最基础的——一球变四或变八。几个小小的球在牟衍铭的手里玩出了花。“后来就是半个月学一套戏,白天在团里看师傅表演,晚上回家就自己练。”
那时父母领着小弟弟和小妹妹住在里屋,牟衍铭和兄弟姊妹住在外屋。他常常半夜两点爬起来,布帘拉起来,40瓦的灯泡亮起来,自个儿对着空气比划。“我爹妈在屋里边看我,就像看皮影戏似的,一直念叨说别怕是我精神出了问题。”牟衍铭回忆道。
“要想人前显贵,就要人后受罪”,这是师傅教给牟衍铭的诀窍,也是传承古彩戏法六十余年来,他一直信奉的人生信条。“印象最深的是口吞宝剑,软剑伸进食道的冰凉感我至今也忘不了。”他说。习练吞剑,得把脖子伸得挺直,一条葱叶儿,掐了尖儿慢慢顺着喉咙插进食道。一天练好几遍,练一个星期,等适应了异物插进食道里的反胃感,才开始吞耍戏法的软剑。“剑一定要拿砂纸磨地锃光瓦亮,不能有丁点磕磕巴巴。尤其是冬天,每次吞一次,就凉得我打颤。”
古彩戏法的“二十四孝”,即二十四种招式。每种招式精彩又惊险,习练之人稍不注意便会伤到自己。牟衍铭的鼻炎,就是年轻时习练“鼻插钉”落下的病根。“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就不再演那些危险的招式了,现在演,就是图个乐子,把这门技艺好好传承下去。”牟衍铭说。
1957年徐剑秋带着行当离开了青岛,继续去其他地方游演。牟衍铭就开始“撂地”“跑单帮”,也像师傅一样,跟着团,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从1954年至今,牟衍铭带着一身古彩戏法的绝活,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直到现在,也还是习惯半夜两点爬起来练习,一天不练,手就生了。”牟衍铭说。
【倾囊授技艺 一心传承经典】
牟衍铭收有十几个徒弟,最大的56岁,最小的也才22岁。他们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而牟衍铭也乐于教他们。“手眼身法步,步眼身法和。”西方魔术排场大却经不住推敲,而传统戏法则讲究四面瞧八面看,观众看不出破绽。牟衍铭口传身教,把传统戏法的精髓都倾囊相授。
2017年牟衍铭参加CCTV4《非常传奇》栏目,与徒弟田学明一起演绎了古彩戏法,惊艳四座。“上了央视的舞台,就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古彩戏法,感受中国传统魔术的魅力,和咱们老祖宗的智慧。”牟衍铭说。六十余年前,穷小子在老街口的惊鸿一瞥,就注定了牟衍铭与古彩戏法的不解之缘。
他把这精妙绝伦的中国传统魔术,从“三教九流之把戏”慢慢发酵,用匠心酿出古老的智慧。未来,他也将不断寻找传承人,将这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