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70年铸辉煌历程 青岛建设领域成绩斐然

2019-09-11 07:28 作者:崔文静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9月10日讯(记者 崔文静 通讯员 孙辉 卢倩倩)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居民住房工作,中国住房制度经历几次重大转变,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一、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居民美好生活

建国之初,政府和国有企业一直是住房投资、建设、分配和维护的主体,通过公有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满足城镇居民住房需求。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居民人口的不断增加,公房福利分配的弊端不断显现,在此背景下,以国家层面为主导逐步开始了住房市场化改革的探索。

1994年,国务院发布《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按照国家、企业和个人合理负担的原则进行住房体制改革,将公房实物分配改为货币工资分配,建立面对中低收入的保障性住房和面对高收入家庭的商品房,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至此,我国住房制度开始全面市场化的改革。自我国正式推行住房制度改革以来,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青岛市房地产开发市场从无到有,从规模到质量实现新的突破,在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与房地产开发业直接相关的行业达60多个,关联行业100多个。二十世纪80年代初,青岛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居民住宅建设的几点意见》,首次确立了住宅小区综合开发的概念。1988年,青岛市房地产开发受国家实行土地使用权转让政策的影响启动,并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迅速发展起来。自此,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蓬勃发展起来。一是行业队伍不断壮大。1993年,全市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09家,完成投资19.7亿元;2018年,全市共有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法人单位2722家,增长25倍,年均增长13.7%,其中:一级开发资质16家,二级开发资质53家;二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8年,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总资产14396.6亿元,营业收入1924.9亿元,税金及附加29.5亿元。

(二)房地产开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1.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

住房制度改革以来,随着住房保障制度、公积金制度改革及商业贷款等配套政策的快速完善,青岛市房地产市场得到快速发展,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进入较快扩张阶段。1993年,青岛市房地产开发项目219个,完成投资19.7亿元,其中住宅投资11.4亿元。2018年,全市房地产开发项目1303个,较1993年增长5.9倍,年均增长7.4%;房地产开发投资1485.2亿元,较1993年增长75.4倍,年均增长18.9%。其中:住宅投资1034.8亿元,,较1993年增长90.8倍,年均增长17.2%。

2.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断上升

住房制度改革以来,青岛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逐年增长,房地产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保持也逐年上升。1991年,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9.7%,到201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增长至28.3%。房地产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能带动新开工面积整体呈增加趋势,同时有利于增加房地产市场的供给量。

3.商品房有效供给不断增多

住房制度改革以来,青岛市商品房施工规模整体快速上涨。1993年,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4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17万平米。到2018年,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0390.4万平米,平均每年净增约409.8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8.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832.3万平米。住房制度改革以来,虽然个别年份竣工规模有所收缩,但商品房竣工面积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93年,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78.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8.9万平米。2018年,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1624.8万平方米,较1993年增长20.6倍,年均增长13.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079.3万平米。

4.商品房销售市场呈波动上升趋势

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青岛市商品房销售市场虽出现阶段性波动,但总体仍呈现上升趋势。统计资料显示,1995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02.6万平方米,到2018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808万平米,平均每年净增约74万平方米,较1995年增长17.6倍,年均增长13.3%。

(三)房地产开发市场的繁荣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房地产开发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带动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拓展了社会就业的空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随着房地产开发市场的持续稳步发展,直接或间接增加了大量的施工企业从业人员参与建设,2018年,我市共有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法人单位2722家,从业人员41487人,其中:女性15069人,人均年薪酬13.5万元。

(四)为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做出贡献

住房制度改革以来,青岛市委市政府以健全保障体系、增加住房供应、稳定住房价格为重点,加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建设力度,积极推进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房地产业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提升生活品质做出积极贡献。从2003年开始,青岛市积极规划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对有效抑制持续攀高的房价和缓解中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房的矛盾起到积极的作用。从住房保障情况来看,截至2018年末,全市累计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29.2万套,其中公租房7万套,经适房和限价房22.2万套。从住宅使用面积看,青岛市城区人均居住使用面积由1992年的10.4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32.9平方米,全市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居住水平目标。同时,伴随胶州湾隧道、胶州湾跨海大桥、高铁、地铁等陆续开通,城市通勤效率大幅提升,居民的居住舒适度极大提高。

(五)城市发展推动重点居住板块崛起

一是蓝色经济区重点板块建设加快推进。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青岛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龙头城市,近年来一直推行蓝色跨越战略,明确提出要在沿海一带规划建设蓝色硅谷核心区、西海岸新区、红岛经济区“一谷两区”三大板块。目前,蓝色硅谷核心区专家公寓、孵化器、硅谷大厦等房地产项目已然形成规模,西海岸新区和红岛经济区的房地产业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二是世园会片区成为青岛房地产市场发展新名片。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是继2008年奥运会帆船赛后,青岛市承办的又一次高规格国际盛会。世园会片区涵盖李沧、崂山、城阳三区总面积约194平方公里的世园生态新区,体现“投入在园内,效益在园外”的辐射带动效应,成为青岛房地产市场投资热点区域。目前世园会周边楼盘如万科生态城、绿城理想之城、中海国际社区、万达广场等社区趋于成熟,有效带动周边片区市场热度。

(六)新旧动能转换,房地产企业探索转型发展

多年来,我市房地产开发结构主要侧重在住宅市场。2015年以来,我市房地产开发企业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将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与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相结合,更加重视以品牌、品质和服务决胜,找准企业的市场定位,调整战略规划,主动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培育新动能,拓宽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渠道,加快向新能源地产、特色小镇、健康地产等新模式转型发展,积极开发工业、创业工场、养老养生、文化、体育、旅游、物流、商务以及城市综合体等跨界地产,在服务新型城镇化和民生改善中挖掘更大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开发增长点,扩大有效消费,缓解市场供需矛盾,减少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风险。

(七)继续深化改革,租购并举走在前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2018年5月,青岛市政府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要求,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明确要加大住房租赁市场培育力度,增加租赁住房房源供应,标志着我市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工作全面铺开。《意见》提出二十五条具体措施,力争到“十三五”末,基本形成供应主体多元、租赁房源充足、政府监管有力、租赁关系稳定有序的住房租赁市场体系。2019年初,青岛市入选自然资源部和住建部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城市,将在城阳区、黄岛区、胶州市开展第一批试点,建设户型以90平方米以下为主,最长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的租赁住房。我市住房租赁市场建设持续推进。

二、建筑行业跨越发展创新驱动谱新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实力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进入新世纪,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显现,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国内外两个市场开拓发展迅速,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行业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一)建筑业规模扩张,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青岛市建筑业生产经营规模实现了新跨越,无论从企业数量、生产规模、整体实力都发生了巨变。

1、建筑生产企业数量激增

据统计,我市1949-1977年成立的建筑业企业18家,其中9家企业为非公性质企业。2018年我市拥有资质内建筑企业774家,企业数量增长了42倍。我市中启胶建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49年,经过70年的发展,取得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成为我市建筑业生产经营的主力军之一。目前青岛市拥有特级资质企业10家,占全省的三成以上。

2、建筑业生产规模扩张

青岛市建筑业总产值由1983年1.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251.2亿元,年均增长22.3%;建设成就惠及社会,为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建设的步伐,建筑业圆满完成了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人民住房、出行、通讯、教育、医疗条件。房屋施工面积由1983年不足200万平方米增加到2018年的10000万平方米以上,增长70多倍,年均增长13.2%;房屋竣工面积由1983年的80.4万平方米,增加到3025.7万平方米,净增加近3000万平米,年均增长10.9%。

3、建筑业整体实力增强

1983年全市建筑业固定资产原值不足2亿元,2018年达到205.5亿元;流动资产从0.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156.4亿元;从事建筑业的平均人数从3.1万人增加到58.9万人。2018年全市建筑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00亿元、实收资本500余亿元,企业资产总计2600余亿元,建筑业整体实力得到巨大提升。

(二)“新经济”新动能持续聚集,引领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经过七十年的发展,青岛市建筑业积极顺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行业技术前沿迈入,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大量应用,不断聚集新动能形成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1、顺应行业发展,加快推进建筑产业化

青岛市建筑业企业紧跟行业发展潮流,从传统现浇施工转变到装配式建筑施工为主,积极探索实践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的建筑业产业之路。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青建集团股份公司、中建联合建设有限公司等大型建筑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资源,积极参与装配式建筑工程,成为行业推进产业化领航者和践行者。

2、“新经济”元素,为建筑产业化发展集聚能量

当前探索经济“新模式”、引入“新技术”成为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选择。一是积极探索“互联网+”之路,“有住”、“爱家优站”等“互联网+”家装电商模式兴起,为建筑产业化发展汇聚了新动能。二是技术创新驱动加力,为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增强研发能力。青建集团设立了行业内山东省唯一国家级技术中心和省内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青岛建安集团成立绿色建筑研究院等,通过对生产技术、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创新研发,提高建筑有效供给,助推行业跨进产业化。

(三)持续健康发展的建筑业,促进经济整体好向发展

青岛市建筑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扩大了就业,税收贡献率不断加大,对全市经济社会整体向好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增强

青岛市建筑业在生产经营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近三年青岛市建筑业累计吸纳的农民工15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在16%左右,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不断提升农民工向建筑产业化工人转变功不可没,为社会稳定和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近年三年来,年均上缴税金近50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成为助力经济平稳持续向好发展的支撑力之一。

2、积极参与国际重大活动,融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城市国际化地位提升,青岛市建筑业乘借发展机遇,不断彰显综合实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青岛市建筑业先后参与2008年奥帆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2019年海军成立70周年等大型国际、国内活动场馆及基础设施建设,展示青岛市建筑业综合实力。青岛市建筑业企业参与的中合峰会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峰会新闻中心等场馆建设。

(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就斐然

1983年,青岛市以青建集团为龙头的建筑企业,开始正式进军海外市场,迈出拓展海外建筑市场的第一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加速了青岛市建筑业“走出去”的步伐。

1、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前景看好

2013-2018年青岛市建筑业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近1000亿元,年均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据统计,参与“一带一路”沿线27个国家的建设,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青岛建筑企业海外运营的重点地域,今年上半年这三个国家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8.6亿元,占全部“一带一路”营业收入的近五成。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我市建筑业共有18家企业在境外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其中14家建筑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境外营业收入142.1亿元,其中涉及“一带一路”沿线27个国家的境外营业收入121.2亿元,占全部境外营业收入的八成以上。

2、海外三大运营战略区域形成

青岛建筑企业深耕海外市场多年,不断积累沉淀并逐步发展壮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初步形成了南亚、西亚、东南亚三大运营区域的战略格局。

南亚区域:巴基斯坦、印度是青岛建筑企业参与建设的主要国家。该地区受地缘政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双重影响,成为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的主要受益者之一。电力、铁路、公路、市政等相关行业的基础施设建设前景广阔。

西亚区域:沙特阿拉伯、阿曼等国家的电力设施和石油管道建设成为青岛建筑企业境外经营的重要领域,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成功和风险并存的局面。

东南亚区域: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等是青岛建筑企业参与建设的主要国家,主要涉及房屋建筑、公路、市政设施等工程。经过几十年的拓展深耕,不但在工程建设领域发展势头良好,同时在商贸、产业园区等方面也取得长足进步,对全市建筑业境外运营起着重要的“基石”作用。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