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八关山与青岛文脉”专家研讨会在中国海洋大学召开

2019-10-10 20:18 作者:于泓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10月10日讯(记者 于泓 通讯员 冯文波)巍巍八关山,文脉永流传。为庆祝建校95周年,彰显深厚历史底蕴,梳理文化发展脉络,坚定文化自信,探讨大学与城市共生共荣之道,10月10日上午,中国海洋大学在鱼山校区召开“八关山与青岛文脉”专家研讨会。

国内高校文史专家代表、青岛市有关部门领导、驻青媒体记者代表,以及中国海大领导和宣传部、新闻中心相关人员,部分师生参加研讨会。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陈鷟主持会议。

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在致辞中指出,八关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高地,自1924年私立青岛大学创立,历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青岛海洋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等几个历史时期,八关山下人文蔚起,名家云集,几度人文辉煌,形成了现当代中国城市地域中少有的人文奇观。20世纪30-50年代,曾在八关山下创造了两度人文辉煌,今天,在共和国“人民艺术家”王蒙先生的带动下,第三次人文辉煌指日可待。张静表示,八关山文脉的绵延,中国海大的发展,也得益于青岛得天独厚的地理与人文环境。多年来,学校努力从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各个方面,融入和助力青岛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名城与名校互动”效应。她表示,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途中,中国海大将进一步融入和促进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化大都市。

青岛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王春元指出,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美丽的八关山街区、美丽的海大鱼山校园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九十五年前,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私立青岛大学在此创建,这是国人在齐鲁大地上创办的第一所以本科教育为起点的现代意义的高等学府。九十五来,海大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名家云集、文脉绵延,为青岛城市文化的发展,乃至青岛文脉的形成和延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他表示,今天,青岛的城市文化建设,依然离不开大学文化的积极促动。研讨“八关山与青岛文脉”,既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期待各位专家立足推动中国海洋大学和青岛市文化发展,为大学校园和城市文化及其文脉的延展,献计献策,贡献智慧。

中国教育报青岛记者站站长孙军在致辞中表示,八关山历史悠久,文风昌盛,在20世纪30-50年代,吸引了一大批文化学者在海大校园讲学论道,造就了两次人文辉煌,也带动了青岛文化的发展繁荣。21世纪初,著名作家王蒙先生受聘海大之后,创设“名家课程体系”、建立“驻校作家制度”、开办“科学·人文·未来”论坛、凝练提出“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校训……一系列文化创新举措,开国内高校之先河,为海大重振人文、再创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表示,作为一名从事教育新闻报道的记者,近年来,有幸见证了八关山下、海大校园人文的勃兴,以及对青岛市文化兴盛的推动,希望海大抓住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和海洋强市的重大机遇,实现海洋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协同发展,再创新辉煌。

会上,天津大学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所长王杰、山东大学档案馆馆长赵爱国、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副主编李扬眉、青岛市作家协会主席高建刚、青岛市档案馆编研处处长周兆利、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树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马树华等专家学者分别以《九五之尊,文化强校——祝贺中国海洋大学建校95周年》《八关山下“八马同槽”》《开放与传承:<文史哲>杂志的起步与1950年代青岛之人文风貌》《八关山下,一个在场者的预感》《从国立到私立——海大早期校史漫议》《名校与城市——八关山与青岛文脉》《海洋·空间·教育:八关山与青岛》为题深入阐释了中国海洋大学的历史渊源,八关山下厚重文化对青岛这所海洋名城的滋养与熏陶,并积极为八关山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中国海洋大学文化繁荣发展,以及青岛文脉的创新延展等建言献策。

据悉,自20世纪20年代起,八关山下,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先后有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老舍、陆侃如、冯沅君等诸多知名文化学者在此工作生活,他们共同缔造了中国海大的两度人文辉煌,亦为青岛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进入新世纪,学校力邀著名作家王蒙加盟,创设“名家课程体系”、开设“名家讲座”、建立“驻校作家”制度、创办“科学·人文·未来”论坛,群贤毕至,弦歌不辍,文运日昌。八关山街区因此而成为了国家级“文化街区”。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