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总书记点名表扬的"莱西经验"又有新实践 将这样做!

2019-12-15 16:13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勇探新路”的这项乡村组织建设经验,作为其诞生地又该怎样率先探路?

且看深化拓展“莱西经验”的莱西新实践

聚焦重塑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大规模合村并居三个重点发力,力争到2022年创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善治经验

1990年8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等五部委联合在莱西召开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推广了莱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配套”经验,解决了当时出现的“在农村要不要党支部领导”的问题,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发端于莱西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希望山东增强进取意识,勇探新路”。作为“莱西经验”的诞生地,莱西如何继承优良传统,在新时代深化拓展“莱西经验”为乡村振兴强基固本?

在12月15日于莱西举行的深化拓展“莱西经验”促进县乡治理现代化暨乡村振兴·百乡工程第二届论坛上,莱西市委书记庄增大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了详细阐述。

▲莱西市委书记庄增大在论坛上作主旨演讲。马英歌 摄

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新思路

进入新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三农”工作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发展规模化、特色化的趋势更加凸显,农村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对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治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从产业上看,农村土地等各方面经营分散、规模不大、分工不细、专业化程度不高,莱西全市耕地107万亩,人均约2亩,还有一些村人均不到1亩,而且每户的耕地并不集中,一般根据地力水平划分为2到3块。

从居住上看,村庄布局过于分散,包括生活服务在内的配套难以实施,不能满足群众需求。优化村庄建制之前,莱西861个村庄有50%的村不到200户,25万处宅基地有10万处无人居住,空置率达到40%,有的村甚至高达50%。

从组织上看,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突出,服务能力严重不足,难以有效把农民组织起来。同时,集体经济薄弱,有些村庄没有收入来源。

出现这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整个农村市场化程度不高,资本下不来,规模上不去,市场不会来,农业、农村、农民没有很好地融入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所以落后是必然的。

究其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农业产权不清晰。产权不清就难以形成有效资源,在发展过程中就出现了资金难、贷款难的问题,各种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又制约了效率提升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个障碍基本得到解决。二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尤其是留守的农民,既缺少专业的人才,又缺乏专业的能力,仅靠自身力量,很难把各种资源组织起来,即便组织起来了,也很难对接到市场中。

解决上述问题,既是实现乡村善治的关键所在,也是深化拓展“莱西经验”的时代要求。今年以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发起“十五个攻势”特别是“突破莱西攻势”和“乡村振兴攻势”,明确提出把莱西作为全市协调发展的重点、乡村振兴的主阵地,举全市之力、统筹各方面资源,推动莱西实现全方位突破,力度空前。莱西抓住机遇,借势用力,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努力闯出一条加快实现有效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总的思路是:聚焦把农民组织起来,坚持以镇为着力点、以村为操作点,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群众功能,利用组织的力量、市场化的手段,把农村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有效对接市场,吸引资本、技术下乡,构建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庄布局调整、土地资源整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与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机制,加快创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市、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农业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试点、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推动“三生三美”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深化拓展“莱西经验”促进县乡治理现代化暨乡村振兴·百乡工程第二届论坛12月15日在莱西举行。马英歌 摄

立足乡村振兴重任,找准三个突破点

具体工作中,莱西抓好重塑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大规模合村并居三项重点工作。

一是打破“就村抓村”路径依赖,重塑农村基层组织体系。

强化镇街党委龙头作用。莱西建立“镇呼市应、上下联动”机制,将城乡规划、民生保障等管理权限下放镇街,为镇街赋能。将镇街内设工作机构整合为6办1所5中心,实行扁平化管理,提高服务效能。建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推动75项镇街管理的“一次办好”公共服务事项下沉。打破村庄、行业壁垒,因地制宜设置功能型、网格型党组织,构建“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充实1732名党员干部力量到网格型党组织,选拔56名职业党建工作者,公开遴选30名村党组织书记,破解部分村庄“无人选”问题。

依法优化村庄建制。莱西坚持原村干部、村民的待遇,债权债务,资产资源资金“三个不变”的原则,按照“镇街党委政府提出、户代表会议表决、市政府批准”的流程,依法依规撤并村民委员会。自今年3月底以来,仅用3个月时间,就把全市行政村数量从861个大幅调整为142个,村民代表参与率达到80%以上、同意率达到95%以上,村均人口规模从512人增加到3728人。目前,首批确定的4个试点村庄先后完成村委会选举,参与率在70%以上,得票率达到90%以上,群众非常认可,说明这种方式完全适合农村的发展大势,符合老百姓的期盼。

加强配套组织建设。莱西在镇街党委全面建立区域化党建联席会,统筹区域内各类发展资源,推进资源共享、事务共商、发展共赢,实现区域集聚发展。同时,强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将农村经济合作社培育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力军,实行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模式。今年7月25日,莱西承办了山东省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现场会,有关做法在全省推广。目前,莱西正在总结新村村委会选举试点经验,之后全面推开,推进“三资”融合,实施股份制改革,探索新时代符合市场经济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二是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激活农村生产力要素。

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没有土地规模经营,就没有村庄建制调整、合村并居。莱西顺应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大势,围绕更大程度地发展和解放农村生产力,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党组织的引导服务作用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各级党委政府背书和赋能,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概括起来,就是“行政力+市场力”。老百姓不信任企业,企业也没有能力一家一户地去做工作,党委政府就运用行政的力量,去做群众工作。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对土地等政策问题有顾虑,那就和政府或国有公司签合同,这个合同就是普通民事合同,纠纷就可以通过法律渠道解决,这样企业就吃了定心丸,敢于放开手脚投资了。所以说,尤其是土地需要整理的地方,需要成立国有公司,一端连结起广大的农民,另一端连结起市场和企业,为农民和企业赋能、增信,助推农业农村发展。比如,2017年以来,莱西市、镇两级成立农业发展公司,镇级公司作为市级的子公司,推行“党组织+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土地运营模式,把农民带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目前,全市107万亩耕地已实现规模化经营68.6万亩,其中今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9万亩,吸引了新希望六合、阳光国际花卉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其中,总投资40亿元的新希望六和200万头生猪一体化项目,总占地10702亩,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清障倒地。

在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过程中,也需要打造一批平台式企业,以满足群众多样性的需求。因为总有一些农民不愿流转土地,但他们自身劳动效率低,有集中管理的需求,实现服务规模化、高效化。莱西就有这样一家企业——丽斌合作社,以大田合作托管为切入点,通过村级合作组织将土地统一托管给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的前提下,将农机、人才、技术等要素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半托和全托土地3万余亩。这样既增加了为农民服务企业的收入,又降低了农民的成本,还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目前,莱西正与中国社科院深度合作,启动了百乡工程莱西研究项目,以丽斌合作社、金丰公社等为载体,在该市院上、南墅等4个镇街开展试点,推行新时代党领导下的乡村一体、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系,探索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力争到2020年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化率突破65%,到2022年达到80%以上。

三是推进大规模合村并居,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

今年,莱西出台强化片区示范引领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按照组织先行、规划引领、群众自愿、依法依规、因地制宜原则,推动集中居住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共建”,打造一批示范片区,加快构建“城市—小城镇—中心村”城镇体系。首批确定了水集街道产芝片区、院上镇“葡萄小镇”片区等6个集中居住片区,引导群众搬离空心村、搬迁合并小村,每个片区实行拆旧建新、多村合并为一个中心村(集居点),人口规模至少在5000人以上,形成集中化居住、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格局。

那么,钱从哪里来?利用闲置的、腾出的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市场化交易和补助反哺农村。莱西的出发点不是增加建设用地指标,而是改善群众居住生活条件,交易所得全部用于农村建设,而不是对农村资源的再次剥夺。目前,首批集中居住片区已陆续开工。其中,河头店镇龙泉湖片区,整合周边12个村庄,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万人社区,目前已经搬迁入住585户。南墅镇东石片区,依托中国五矿土地整理等项目,整合9个村庄、3600名农民,打造“乡村生活区、现代农业区、田园旅居区”三个示范区。院上镇葡萄小镇片区,依托葡萄酒庄、生态农业公园等项目,整合18个村庄,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样板。力争到2022年,全市建成34个集中居住片区,生活服务配套设施显著提升,农村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我们力争到2022年,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乡村发展活力得到充分激活,村庄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乡村善治加快实现,努力创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庄增大表示。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马英歌)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