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总书记点赞10座城市,为青岛未来指明方向

2019-12-18 07:09 来源:青小岛
分享到:

12月16日出版的2019年第24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这篇重磅文章,面向第二个百年目标,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作了战略性考虑。

文章中,总书记点赞了10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发展优势不断增强,杭州、南京、武汉、郑州、成都、西安等大城市发展势头较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在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中,现有区域政策哪些要坚持、哪些应调整?青岛又该怎么办?从总书记的文章中,可寻觅到青岛未来的前行方向。

获点赞的10座城市,北上广深位居一线,实力超群,青岛可以学习、追赶,但跻身与其并列之地位,短时间内希望不大。在经济规模、人口数量,甚至区位优势方面,青岛与“杭州、南京、武汉、郑州、成都、西安”更为接近,达到“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的目标,更具现实意义,希望甚大。

以GDP为例,2018年青岛GDP排在成都、武汉、杭州、南京之后,位居12,领先郑州5个位次。人口方面,以2018年的数据来看,成都常住人口最多,达1633万,郑州1013万、武汉1108万、杭州980万,南京843万。青岛以939万的常住人口,排在南京之前。

文中对5座城市的评价为“发展势头较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其关键词在于后半句。

“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点出了青岛与领先城市的差距,正是青岛努力的方向。

成为区域增长极,首先自身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什么?总书记之前已多次作出重要论述——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断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要聚焦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今年以来,青岛发起的15个攻势中,海洋攻势、“双招双引”攻势、“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等,都是奔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而去。

纵观杭州等城市,基本都拥有一个“高地”产业,在全国或者区域中“高耸而立”,杭州为信息产业聚集地、武汉的集成电路世界知名,郑州的七大七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工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及医药产业、现代食品制造业、家居和品牌服装制造业、汽车及装备制造业、铝及铝精深加工业)同样不可小觑。

青岛的新兴产业高地在哪?结合当今的发展趋势和青岛的产业基础,青岛将人工智能、5G等列为重点突破口。

在11月30举行的2019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青岛会议开幕式上,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表示:“青岛要为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开出一条路子来!”

会上还印发了青岛市5G、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四个重点产业攻坚行动指南。

多年以来,青岛一直为山东经济的龙头,但其对邻近地市的辐射力并未完全发挥出来。究其原因,自身实力欠缺肯定是重要因素,要想成为“区域增长极”,实力“超群”是必要条件。

当然,青岛也在主动作为,担负起“龙头”的责任。

今年8月,王清宪在会见德州市党政考察团时说,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青岛强化平台思维,搭建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平台和“双招双引”展示平台,让全球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通过青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省其他兄弟城市,打造山东的“国际客厅”,欢迎和邀请兄弟城市更多参与到青岛的各类平台中来,面向更大的范围整合要素资源,共享机遇,携手发展。

《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

城市群的发展、探索,同样是南方走在前列。

本月初,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范围涵盖41个城市,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7%,但总GDP高达21.1万亿,人口合计2.25亿人,资金总量42.79万亿,分别占全国的23.6%、16.15%和23.45%。

纲要提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深化跨区域合作,形成一体化发展市场体系,率先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创产业深度融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为全国其他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

从项目合作到一体化制度创新,长三角城市群的探索已经进入“深水区”。

相比而言,推动多年的山东半岛一体化进展缓慢,城市“各自为战”问题突出。

面对此种情势,青岛迫不及待地予以推动,希望担负起带动、整合区域发展的重任。这不仅关乎青岛的未来,也关系到山东半岛今后的发展高度。青岛,必须要挑起半岛的大梁。国家对区域政策的调整,为青岛乃至山东推动半岛一体化,提供了加速的新契机。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3月底至4月初曾先后到威海、烟台和青岛市考察。在讲话中明确指出,胶东半岛要努力建设世界知名的半岛城市群、全国重要的航运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教核心区、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据媒体报道,今年,青岛牵头拟订了《青岛市烟台市潍坊市威海市日照市加快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的主要内容,一是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二是深化产业互补协作;三是深化市场合作;四是深化科技人才合作;五是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六是深化社会保障和治理合作。

最新消息是,10月12日下午,山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胶东半岛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山东层面,已经在为胶东半岛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提速。但今后的磨合探索,任务依然浩繁艰巨。

正如《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提到的,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要完善土地、户籍、转移支付等配套政策,提高城市群承载能力,促进迁移人口稳定落户。促进迁移人口落户要克服形式主义,真抓实干,保证迁得出、落得下。要确保承担安全、生态等战略功能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