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市南区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工作盘点

2020-01-13 11:14 来源:青报网
分享到:



栈桥秀令人惊艳。

■政务服务大厅爱心驿站。

■市南发力打造夜经济。

■青岛故宫文创馆2019年投入运营。

■青岛国际技术交易市场。

2019年,市南区坚决落实中央决策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深度融入全市“15个攻势”,强化“工作落实年”推进措施,打响全区“3618攻坚战”。对标深圳福田区,放大坐标找不足,提高标准找差距,打造青岛国际大都市的“客厅”。担当作为、狠抓落实,苦干实干、奋勇争先,2019年市南区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时尚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传承与创新,专注与磨砺,市南区在各个方面争创一流,涓涓细流,最终汇聚成“走在前列”的磅礴力量。

守初心担使命,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南区注重破解群众办事的难点、痛点、堵点,努力推动“一次办好”落地生根。在社区试点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目前43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实现社区“一站式”办理、“一次办好”。区行政审批大厅推出“互联网+微信”取号、零收费代办帮办、无差别一窗办理等服务,全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针对商务楼宇中午用餐难的问题,通过相关政策及资金扶持,对部分楼宇餐厅进行升级改造。截至目前,近七成商务楼宇已配置午餐餐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白领就餐难的问题,商务楼宇软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点评:不忘为民服务初心,打通“最后一公里”。市南区坚持把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整改落实的成果,通过开展“三进三访”,进企业访企情、进社区访社情、进家门访民情,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各级各部门即知即改问题229个,检视问题618个,建立健全问题台账,落实推进提醒和销号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了一批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主题教育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此外,市南区将主题教育与提升群众满意度有机结合,通过在区政务网开通征求意见专栏,在各单位设立意见箱等多种方式,收集群众意见,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列入专项整治方案和检视问题清单,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真刀真枪解决问题。

时尚赋能,当好青岛国际大都市的“客厅”

2019年,市南区深度融入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当好青岛国际大都市的“客厅”。按照“文化引领、消费支撑、创新驱动、开放共赢、突出特色”的发展路径,不断推动时尚与文化、旅游、体育、会展、康养、休闲度假等产业融合发展,以时尚助推产业优化升级,擦亮市南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和城市发展的新名片。通过深度整合各方资源,青岛故宫文创馆、三地酒吧街等时尚项目竞相落地开花,法国电影周、青岛世界大学生时尚设计大赛、婚恋文化周等时尚节庆活动轮番登场,“青云图”“厕所革命”掀动时尚生活新潮流,全区时尚氛围日渐浓厚,城区时尚力和美誉度不断攀升。此外,2019年市南区在全省率先搭建起“市南区官方英文网站”,构建起“讲好市南新故事、传递市南好声音”的国际化媒体平台,为传播时尚市南城区形象,扩大城区品牌影响力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点评:时尚,是世界城市发展的风向标,是城市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作为青岛城市核心区、经济发展的先行区,时尚的基因一直流淌在这片土地上,历久弥新。近年来,市南区不断集聚创新资源、破解瓶颈制约,超前谋划,顶层设计。2016年出台的《青岛市市南区打造中国北方时尚之城专项发展规划》,明确了“时尚市南”的发展路径。2017年,中国共产党青岛市市南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将“加快建设时尚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区”确定为奋斗目标。至此,“时尚”二字正式成为市南区发展的“新航标”。2019年,市南区又主动融入青岛市发起的“15个攻势”,草拟《落实青岛市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市南区行动方案(2019—2022年)》,秉承建设国际时尚中心的目标,按照“文化引领、消费支撑、创新驱动、开放共赢、突出特色”的发展路径,不断推动时尚与文化、旅游、体育、会展、康养、休闲度假等产业融合发展,以时尚助推产业优化升级,擦亮市南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和城市发展的新名片。时尚,已融入市南区的血脉中,相生相融,深入肌理,成为市南区最鲜明的发展基因和城区底色,它推动市南博采众长,吐故纳新。

筑巢引凤,打造“双招双引”新模式

“双招双引”是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为了打好这场战役,市南区创新体制机制,在区内优选精兵强将,组建3支专业招商团队,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区域,开始了市南区“双招双引南下北上”的新模式。为做好招商服务保障工作,市南区创新保障机制,在区内组建专门服务于驻外团队的项目服务专班和落地服务专班。将“专家+保姆”式服务贯穿于项目对接、谈判、引进、落地的全过程,创新评估激励机制,制定考核办法,下达任务指标,将考核结果与经费拨付挂钩,与评优晋级挂钩,与绩效奖励挂钩。

2019年全年,签约落户项目683个,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327个,总投资219亿元,引进德国SNP等区域总部企业10家。借力、借势、借平台,进一步推动优质项目的批量落户。华夏基石(中国)企业总部基地成功落户,完成以太投资、红橡资产等15支基金的落地,与美侨投资集团、软资质本、鑫创科技等知名企业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全年引进高端人才近百人,其中,引进培育各类院士、“万人计划”等专家25人,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产业领军人才10人。

点评:2019年,市南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双招双引”工作要求,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一把手工程”、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发起“3618”攻坚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公司化、市场化、专业化招商为手段,攻坚突破,在全省首创驻外招商新模式,搭建“双招双引”高效平台,加快引进新变量、创造新组合、培植新优势,“双招双引”实现量质齐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搭建平台,山东首个综合性产学研创新联盟成立

2019年3月19日,青岛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暨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市南中心在市南区软件园正式启用。青岛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是由市南区政府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平台实施”模式建设,整合“政产学研金服用”多方资源,着力打造服务体系生态化、科技合作国际化、产业孵化专业化、技术交易网络化的“四化平台”,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服务生态体系。为支持青岛国际技术交易市场的建设,市南区政府专门腾出4500平方米的空间用于技术市场的承载,投资1000多万元进行内部功能建设和设施配套。该市场以“一楼一厅一网一金”为主要建设内容,搭建层次鲜明、功能互补、运转高效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覆盖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全链条。截至目前,市场已完成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对接,制定了针对30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服务方案,技术交易登记额已经达到近20亿元。

点评: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平台实施”模式建设并启用的青岛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暨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市南中心,整合“政产学研金服用”多方资源,着力打造服务体系生态化、科技合作国际化、产业孵化专业化、技术交易网络化的“四化平台”。市南区产学研创新联盟和ISCO(创新服务协作组织)提供强大的物理空间和智力载体,作为市南区实施科技驱动战略的两个平台,着力解决“两个出口”问题,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针对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增强创新策源能力,聚集供给端、需求端、服务端堵点、痛点、难点,在整个创新链、转化链上发力,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有效发挥对产业培育的孵化和引领带动作用。该市场将围绕全市“956”现代产业体系和市南区“254”现代产业布局,在海洋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上着重发力,建立市场对科研成果的评估机制。通过专业的交易平台,院所、高校的技术成果可以更加迅速地让市场充分评估和发现科技的价值,发挥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功能和桥头堡功能,推动区域内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依托平台走向全国、走向国际。

深化改革,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2019年,市南区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实施全领域无差别“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零跑腿”事项办理比例达94%。实现登记注册、印章刻制、涉税业务等环节一天办结,企业登记时间由2小时压缩到20分钟。在全市率先启用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区一体化平台系统,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程网办。帮办代办再升级,即办升速变秒批。78项秒批事项上线运行,办结5359件。

为了让数据多跑腿,让企业少跑腿。市南区在流程再造上“谋新招”,全面推行“一次办好”。大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全区689项事项全部实现“一次办”。深入开展“一窗办理”,在全市首推“无差别综合受理”服务,17个部门385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由16个综合窗口受理,压缩办事窗口36个。出台总部经济、时尚商业、海洋经济、文化旅游等10个产业扶持政策,兑现奖励扶持资金2.2亿元。围绕打赢投资增长攻坚战,组建企业专员队伍每周二开展“进现场、解难题”活动,企业专员制度的建立真正让企业暖心,营造了全区上下尊商亲商的服务环境,得到企业广泛好评。2019年以来,全区各部门共走访联系企业1215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16件。

点评:2019年以来,市南区将“放管服”改革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对标深圳,实施一系列力度大、措施实、含金量高的改革举措,树立“凡是深圳能做到的,市南区都要做到”的工作标准,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和企业办事难、环节多、效率低等问题。坚持盯着改革目标走,奔着实际问题去,做到涉及企业和群众的堵点在哪里就攻坚到哪里。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水平,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助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动地方营商环境明显优化。

以人为本,探索市南特色“暖治理”模式

市南区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出台一系列“暖政策”、创新一系列“暖举措”、推行一系列“暖服务”……连续三年为所有处在辖区范围内人员的人身安全、所有居民住房及其相关财产购买社会公众安全险,共受理赔付2681起,赔付金额769万元。开展“开心农场”项目,通过绿植种植园艺治疗帮助残障人士走出家门,提升社交能力;开展“折翼关爱”项目,为低保残疾家庭实施家政、代办等服务。积极开展“十大品牌调解室和十大金牌调解员”创建活动,共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700余件,矛盾纠纷调成率达到100%。聚焦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六大帮扶工程”,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惠及困难人员7000余人。发展实名注册平安志愿者8.5万人,常年保持1300人的社区安全自防队伍全年无休开展巡防。

点评: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出总体要求。2019年以来,市南区坚持把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市南作为推动“平安青岛”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支撑,通过创新机制体制,深化流程再造,把党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打造具有引领力和凝聚力的“暖治理”组织支撑体系;把“暖”的理念融入到社会治理工作中,强化“暖”引领、凝聚“暖”力量、筑牢“暖”阵地,用“暖”消减“治”的刚性,增强“理”的共性,聚合起平安建设最强合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市南区是全省目前唯一获得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的县(市、区)。“出门有社区安全自防队伍看楼护院;走在路上有4000多处高清视频探头时时护行;在市南区发生事故还有社会公众安全险来保障”,市南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近者悦,远者来,“暖市南”的名号越叫越响。

绿色先行,“垃圾分类”引领生活新风尚

自2013年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市南区逐步建立完善了垃圾收运体系,并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优先安排项目、资金,为辖区23.2万户居民采购家用分类垃圾袋1.7亿余个,在1800余个开放式楼院和200多个封闭小区更新分类垃圾桶近2万个,在辖区垃圾投放点周边设置分类宣传展架及标识牌3500余个。建立垃圾分类收集“三员一办”督导体系,目前全区已有垃圾分类指导员850余人,超过市级要求的1人/300户标准。提高垃圾分类科技含量,建成全市首个有机生活垃圾处理站,实现无臭无味微循环处理;引入智慧垃圾分类回收箱,开展积分兑换等活动激发居民参与热情。以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的形式开展活动已成为常态,连续五年在39所中小学校举行“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我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累计参与5万余人次。

点评:实行垃圾分类,是党和国家实施的重要工作,意义重大,同时是一项细致的、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思想认知改变的工作,任重而道远。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强调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市南区是省内率先启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城区,2013年3月正式启动,2014年开始列入区为民办实事项目,2019年列为“工作落实年”主攻山头之一,把垃圾分类工作再次提上重要议程。六年来,市南区坚持把垃圾分类作为改善群众生活环境、节约使用资源、提升社会文明的重大举措,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完善保障体系、强化督导体系、加强宣传引导等措施,持续推进洁净城区、生态城区、文明城区建设,扎实破解垃圾源头分类难题,持续扩大群众参与。目前,垃圾分类已在全区11个街道50个社区全面展开,覆盖288个封闭式小区、1834个开放式楼院以及122家公共机构及2000余家餐饮企业,惠及居民23.2万余户,垃圾分类日渐成为全区绿色、生态、文明生活新时尚。

精准帮扶,全力提升城区困难群体生活质量

市南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施“生活困难群体帮扶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困难家庭现实困难和诉求,重点推进“六大帮扶工程”,打响了城市困难群体帮扶“攻坚战”。投入76.5万元,为低保、低保边缘困难家庭的460余名中、小学生发放助学金、提供免费午餐、免除校服费用。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实施低保家庭儿童优先入园政策。投入300余万元,对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低保中的失能和半失能、贫困重残、困难“失独”的200余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向接收特困和低保老人入住的养老机构发放补助,为困难老人机构养老提供保障;建设3处综合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发动社会各界、企业和爱心人士捐款,建立“市南慈善教育基金”,对市南区100名符合低保、低保边缘家庭条件的在校大学生给予资助。加大对低保人员开展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的力度,出台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鼓励劳动者积极就业、自力更生。对低保、低保边缘等困难家庭的医疗费用进行医疗救助,本年度医疗救助结算2177人,共计1099万元。

点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为市南区深入推进“生活困难群体三年帮扶行动计划”、扎实做好各项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

市南区以困难群众的现实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生活困难群体帮扶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针对困境未成年人关爱、困难老年人和残疾人托养、残疾人康复、困难大学生就学、困难者就业、因病致困救助,展开“六大帮扶工程”。通过建立“一户一策”、“一人一案”,为困难家庭切脉诊病;不断深化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帮扶措施,发挥党员在帮扶工作重点的引领带头作用;深入挖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的途径和方式,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帮扶工作合力;升级完善市南区精准救助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帮扶数据共享和归口统计;探索建立困难群体“双向发现、精准识别、分类研判、信息推送、一户一策、汇总统计”帮扶工作流程,将兜底帮扶和助力脱困相结合,将扶困与扶志相结合,为困难群体筑牢“最后一道保障线”。

通过实施“生活困难群体帮扶三年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市南区已帮助552户困难家庭脱困或暂时脱困,为2200余户困难家庭提供坚强有力的兜底保障,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提升市南区困难家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全局谋划,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2019年以来,市南区充分挖掘和利用海洋资源,区域整体推进海洋文化教育,在全国首创性提出构建海洋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研发30余个主题60余节研学课程,举办海洋专题讲堂20次,组织海洋研学实践350余场,近3万人次参与。“基于‘以海育人’理念的区域海洋教育实践探索”成功立项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海洋教育工作经验获评青岛市第五届教育改革创新奖、市政府创新工作案例,并向全国推广极具特色的“市南经验”。

年度投入3000余万元补贴学生午餐,中小学标准化食堂覆盖率达100%,连续5年为局属中小学生免费配发制服装,全面推进小学课后校内托管工作,实现全区4.3万余名中小学生“明眸”“皓齿”“健康体检”工程全覆盖。加大课程与教学改革力度,“悦动课堂”项目推动教学质量高水平发展。新建九年一贯学制琴岛学校、岳阳路幼儿园、燕儿岛路幼儿园投入使用,优质教育更加均衡。举办八次管乐大师进校园活动和十余场管乐大师音乐会。深化“2+X”校园阳光体育,举办了首届中小学生冰雪节,积极推进校园足球工作。

点评:所谓优质教育,绝不是学生学业成绩的“一枝独秀”,而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开花”。作为青岛市优质教育的典型代表,市南区全面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出新招、谋新变、抓重点、促发展,努力打造市南特色的高水平现代化教育。深入推进《青岛市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结合学生发展需求,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构建起“全面+特色”的素质教育市南模式。

市南区以“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担当,在优质均衡发展的“深耕”阶段,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培养体系,不断探索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行为,优化提升育人理念和行动,实现“校校都精彩”、“人人都出彩”的目标,以适切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学有优教”的美好愿望,以育人目标的有效达成赢得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持续走在高位引领的轨道上,展现出市南教育的主张和风采,谱写出新时代市南特色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新篇章。                   (党 航)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