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2月13日讯(记者 刘倩倩)近年来,青岛市财政局牢固树立绩效意识,认真领会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绩效理念的本质内涵,以“四新”促“四化”,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
树立“新理念” 促进绩效意识普及化
“新理念”,即“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不能财政部门一家唱“独角戏”,而是各级政府、预算部门、项目单位共同的责任。
青岛市财政局通过开展市级预算部门绩效管理专题培训、制作政策“微信图解版”等措施宣讲绩效管理政策,强化普及绩效意识、达成广泛的绩效共识,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奠定良好的改革氛围。
完善“新体系” 促进绩效管理规范化
制度体系创新方面,构建起以青岛市《关于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为主体,涵盖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等各环节及内部管理配套办法的“1+6”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为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实现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的高度融合提供了制度支撑。
工作机制创新方面,预算绩效管理由局长直接分管,并成立局长为组长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专班,强力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统筹协调,确保绩效管理改革走实走深。
搭建“新平台” 促进绩效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是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不断深化的基础支撑和重要手段。通过在“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增加“预算绩效管理”模块,将绩效管理全流程深度嵌入预算编制全过程,逐步实现绩效目标编审、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线上运行,最终实现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目标,有效构建起全面覆盖绩效业务、深度融合预算管理、绩效信息开放共享的大绩效大数据应用格局。
建立“新机制”,促进绩效管理科学化
通过在事前、事中和事后构建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实现财政部门“以审代管”“全程参与”的预算管理方式向“政策导向”“绩效导向”“目标导向”转变,保障型财政向引领型财政转变。
做严绩效评估,从源头提高预算科学性和精准性。建立健全市级新增重大支出政策和大额支出事项预算绩效评估机制,按照“从严控制、务求实效、明确责任”的要求,采取“部门自评+财政复评”相结合的方式,各部门各单位对拟新增的重大支出政策和大额支出事项,重点评估“政策该不该出、项目该不该上”等,坚决杜绝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做优绩效目标,为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夯实基础。将绩效目标编制扩大覆盖至“三本预算”,由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市级直接承担的专项资金,都相应编制绩效目标。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创新性采用面对面“会审+辅导”方式,组织对35个市直主管部门管理使用的2020年度60项专项资金约2000余个明细项目绩效目标组织了集中会审,帮助部门做优绩效目标。从2020年起,将市级专项资金绩效目标随预算草案报市人代会审议,实现绩效目标与预算申报、审核、批复、公开“四个同步”。
做实绩效监控,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2019年试点对市级38个部门56项专项资金开展绩效运行监控。监控内容上,实施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双监控”;监控方式上,部门自行开展的一般监控和财政组织的重点监控相结合,确保监控结果分析更加客观、准确;监控结果上,创新设定预警规则,采用红、黄、蓝、绿信号灯进行预警,更直观地反映部门绩效运行对比情况,去年监控的56项资金,绿灯16项,蓝灯13项,黄灯16项,红灯11项。督促部门对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纠偏止损,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绩效目标如期实现。
做深绩效评价,强化“花钱问效”硬约束。市级专项资金绩效自评实现全覆盖,采用《绩效目标自评表》形式,对绩效指标完成情况量化打分,提高绩效自评质量,促使部门逐步变“要我重绩效”为“我要重绩效”。财政绩效评价提质扩面,由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拓展到政策、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由选取重点专项资金到实现市级专项资金“三年一轮全覆盖”,倒逼部门进一步树立“要钱有责、花钱问责”的意识,切实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