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2月21日讯为帮助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规范有序复工复产,市南团区委统筹协调辖区内市区两级青年力量进行有效整合,组建337人的“复工复产”青年突击队,分为9支分队,走进多个街道和社区,聚焦企业复工面临的各类实际问题,在企业与青年突击队之间建立“供需”对接,为企业复产复工保驾护航。截至20日,市南共青团“复工复产”青年突击队已累计联系企业8580余家,协助1100余家企业线上备案登记,通过电话或微信工作群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7840余次。
来源:市南区委宣传部
进楼宇进社区 全力服务企业复工复产
2月15日,市司法局团支部组织18名机关党团员青年、青年律师加入市南区企业复工复产青年突击队,到香港中路街道上岗。在当天风雪交加的天气恶劣下,市司法局的青年突击队员没有丝毫犹豫,他们顶风冒雪、准时集合,进社区进楼宇协助辖区企业复工复产。突击队员们充分发挥司法领域岗位优势,两天时间内联系企业2285家,累计拨打电话3000余次,确定企业复工人员831人,向企业宣讲复工复产条件、疫情防控知识和复工帮扶政策,通知并指导企业做好复工备案登记,为企业解答有关合同履行纠纷、劳动用工等方面的法律咨询,为香港中路街道企业复产复工提供了有力支援。
2月18日,市住建局82名青年青年突击队员,与金门路街道对接,实行分组、轮岗的“上岗”机制,根据街道提供的企业名单,逐一联系对接。2天时间,已通过线上联系、线下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联系了1172家企业,为648家企业提供了复工备案、防疫措施准备、复工政策咨询等点对点协助。在湛山街道,市国资委的17名青年突击队员从2月6日起,就加入了单位所在楼宇英德隆大厦的疫情防控工作,并协助楼内企业尽快复工。同时,在八大峡街道、云南路街道、八大关街道,区级6支青年突击队、194名突击队员参与辖区企业复工帮扶工作,统计企业复工计划和防疫情况,通知并帮助企业通过官方小程序进行登记备案,协助街道解决企业当前的困难。
来源:市南区委宣传部
青年志愿者线上“组队” 为企业复工提供“零接触”服务
2月16日,市南区青联委员、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主任、青岛科技大学讲师李亚妮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加入突击队。在开展志愿服务之前,李亚妮先为志愿者们上了一堂“网课”。她介绍,“志愿者上岗前,大家在线集中学习了《市南区企业复工明白纸》《市南区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指南》,确保每名参与志愿服务的青年了解复工流程、备案事项、防疫要求等政策规定,能够为有关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线上培训后,志愿者们第一时间向江苏路街道报到并领受任务。18名青年志愿者训练有素、配合默契,先组建微信交流群、分配任务,再分头与企业一一联络、解答问题。目前,已联系了428家企业,核对备案企业79家,协助100家企业进行线上复工备案登记。在这次志愿服务活动中,李亚妮还组织了青岛科技大学的5名大学生加入突击队。她说,“大学生目前还未返校,但他们报名非常积极,都希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利用电话、微信这种非直接接触的方式联系企业,对大学生志愿者而言,既能降低疫情形势下的安全风险,也能有效实现志愿参与,可以说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线上社会实践。”
企业互帮互助 防疫、复工两手抓两手硬
市南区青联委员、青岛万城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刘印是企业复产复工青年突击队的一员,他不仅本人积极报名,还发动公司的8名青年员工作为“共享员工”同时参与志愿服务,通过视频会议分配任务、交流进展、总结成果。
刘印介绍,他所在的企业已经于2月10日完成了复工备案,目前员工实行轮岗工作制,线上办公和到岗办公并行,公司将从2月下旬开始实行全员返岗工作。作为企业负责人,刘印对中小企业在疫情中面临的生产、资金流、职工返岗等难题有更深切的体会。在管理好企业之余,这几天,他把不少精力用在了突击队的工作中。刘印说,“疫情当前,政府出台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很多措施,针对特定事项建立了绿色通道,我们把这些帮扶政策宣传出去,帮助兄弟企业积极申请和兑现,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尽快恢复生产经营。疫情难挡,但中小企业可以团结一心、互帮互助,共同渡过难关。”
调动社会组织积极性 凝聚青年社工力量
在企业复产复工青年突击队里,还有几位来自社会组织的青年,市南区春雨助残社会组织负责人崔永兰就是其中之一。加入青年突击队以来,她电话联系了60家企业,逐一掌握各家企业的复工时间和员工来(返)青情况,向企业宣传复工政策。在加入突击队之前,崔永兰已经带领“春雨助残”的青年社工参与了多次防疫志愿服务,她自费采购口罩捐赠给社区和智力障碍青少年家庭,还专门为残障儿童拍摄了防疫知识小视频。
“疫情防控是一场群防群治的全民战争,每个人都有责任,社会组织更加义不容辞。春雨助残主要为智力障碍青少年提供专业帮扶,疫情来临的这段时间,除了帮助残障儿童做好居家康复训练,我们青年社工也希望参与更多的疫情防控工作,在社区发挥更大的作用。”崔永兰介绍春雨助残社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工作。 信网首席记者 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