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一张纸条,只为记下青岛医者的名字

2020-03-02 07:54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一张纸条,只为记下青岛医者的名字

来自武汉的感谢和鼓励让战斗在湖北一线的青岛医护人员们信心倍增

治愈患者不断出院,让一线医疗队信心大增;患者手写感谢信,表达对青岛医护人员的感恩之情;医用物资、生活用品源源不断运往湖北一线,给援鄂医疗队送去最及时的关怀……一个多月来,青岛市三百多名援鄂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收获满满,感动满满。

▲医生护士们和出院患者告别。

诊疗方案慎之又慎,治愈出院患者逐渐增多

“目前已经有四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接下来的几天还会有患者陆续出院。”2月28日,记者连线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救治专家组组长、青大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于文成。于文成告诉记者,在实施严格的诊疗计划后,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接管的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患者病情正在稳步改善。

由于重症病区的患者多是老年人,且很多都身患基础性疾病,对患者病情做出精确的评估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医生制定的诊疗计划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新冠肺炎的,一部分是针对基础性疾病的,此外还要考虑营养支持。”于文成介绍,在评估患者的新冠肺炎病情之外,同时还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基础性疾病以及平时的治疗控制状况,以及了解新冠肺炎对基础性疾病的影响程度,根据评估,再给出全面的诊疗计划。

完成病情评估后,确定诊疗方案也要慎之又慎。“比如有些患者会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细菌性肺炎,这就需要和新冠肺炎相甄别。如果患者没有合并细菌性肺炎,那么使用抗生素治疗反而会带来二次感染,如果有合并,不用抗生素同样会造成治疗失败,所以必须慎重使用抗生素,包括选用的抗生素种类和级别都要认真讨论。”于文成说。

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青岛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青岛海慈医疗集团援鄂医疗队领队陆学超所在的青岛市医疗队二队,中药颗粒剂用量最多,参与率达到95%以上,截至目前病区无一例死亡病例,没有一例新冠肺炎转化成危重症病例,病区患者整体呈现向好态势。“其中一名危重症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病灶也明显吸收。”陆学超介绍。

据陆学超介绍,参与救治的各医疗队很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重视发挥中医药作用。青岛医疗队成立了中医药专家小组,由陆学超任组长,胡勇副主任医师、胡海波副主任医师任组员。陆学超发挥专业优势带领专家组成员给50位病人仔细查房,收集信息,按照中医辨证思路,制定中医信息采集表,分层制定中医药方案,3-6天评估一次病情,调整方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海慈医疗集团的医护人员范蕾为患者理发。

重症患者插管操作风险大,麻醉医生被称作“医疗敢死队”

于文成告诉记者,重症救治中那些需要实施有创气管插管进行呼吸支持的患者,就需要“医疗敢死队”出马了。“不少患者都需要麻醉科医生为其进行气管插管后连上呼吸机,这样可以将氧气直接输进去,也可以将里面分泌的黏液和二氧化碳排出来,有的患者的肺泡塌陷了,还可以通过插管将肺泡重新吹起来。”于文成说,之所以说这些麻醉科医生是“敢死队”,是因为这些和死神赛跑的医生面临的风险相当高。

据于文成介绍,操作中视力受限会给插管带来很大难度,麻醉医生需要又快又准地完成操作。不仅是为患者争取时间,还因为患者的口腔打开,病毒从患者的口腔中弥散出来,时间越长,医生在高浓度病毒气体中暴露的时间越长,整个病房内的空气污染也越严重。“这对医生来说是很大的心理挑战,目前青大附院有5位麻醉科医生奋战在气管插管一线,完成了30多例气管插管操作。”

除治疗方案扎实有效外,青岛医疗队的医疗管理也受到广泛认可。接管病区后,青岛市援鄂医疗队领队、青岛市市立医院副院长李永春带领医疗主管辛永宁等医护骨干成立医疗管理团队,建章立制、排兵布阵,管理制度和流程48小时内迅速建立,并全部落地实施。他们还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三”原则:每位医生掌握病人的3个基本情况,包括CT检查时间和表现,核酸检测阳性或阴性以及是否应该复查,病人临床分型或危重程度;每位医生掌握病人的3方面变化趋势,包括病人体温、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每位医生掌握3方面基本治疗措施,包括激素使用情况(剂量与疗程),抗菌药物治疗情况(种类与时间),抗病毒药物(品规)。“三个三”原则的应用实现了对新冠肺炎患者的高效管理,在光谷院区指挥部领队联席会议上得到了一致认可。

▲患者家属发来的感谢信。

武汉患者的一张纸条,记满了青岛医护人员的名字

日子在“战斗”中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青岛援鄂医疗队已经在湖北疫情前线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一个多月了。“战斗”中的医护队员不仅攻坚克难救治患者,也收获了患者爱心满满的反馈。

2月20日晚上,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青岛市援鄂医疗队队员、青岛市市立医院护士长刘沙沙和同事当班,29床的李大爷要求护士给他理发。理完发老人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边记边说:“我要记下你们每个人的名字,等疫情结束,我要到青岛请你们吃饭!”刘晓鹏、方政、孙明华、刘翠云……这时护士们才发现,李大爷小小的“纸条”上已悄悄记下十几位医务人员的名字。

隔离患者没有陪床家属,患者生活起居都要由护士负责,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医护人员要给他们翻身、喂饭等,一个班次下来,穿着厚厚隔离服的医护人员经常累得汗流浃背,患者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经常说:“你们是拿命来搏,感谢你们用生命救治生命!”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面对这些没有陪护和不能探视的患者,病区细心的“大管家”、青岛市市立医院位兰玲护士长发现患者缺少洗浴用品时,立即将物品列入统一采购计划,采购后分发给大家;医疗队还经常把医院供给的水果分发给患者;患者焦虑紧张恐惧时,他们总是给予鼓励和安慰……医患之间逐渐熟悉、亲近起来,患者对疾病的恐惧、亲人分离的痛苦也逐渐被缓解、被温暖,他们就像一家人。

▲医疗队队员在打八段锦,强身健体投入战“疫”。

从不配合到成功治愈,患者发来道歉信

“在与医疗队电话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不知道对方是谁,只能听到他们浓浓的山东口音,这声音于我,如今就同乡音一般亲切!山东医疗队的爽朗与乐观,让我十分感动。孔孟之乡民风淳朴、敦厚诚信,令人敬佩!”2月26日,湖北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7楼东病区隔离病房的公用手机里收到一封感谢信。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青岛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副护士长孙晓把这封患者家属写的感谢信分享给大家。

据孙晓介绍,援鄂一线每个病区都配备了两部智能手机,一部放在隔离病房,一部放在办公区,用于内外联系。由于个别老年人没有智能机,病情较重,家人打电话沟通仍不放心,想看看老人,所以医疗队用病房的手机申请了微信,加病人家属为好友,这样老人与家属可以视频连线,他们视频通话后家属放心,患者安心。刚才说到的感谢信就是这样通过手机发过来的。

孙晓至今还记得另一位患者的“道歉信”。那是2月19日凌晨,4病室63岁的龙大爷从病房出来,孙晓给他查了血糖,又给他讲了讲关于控制血糖的一些知识,大爷把一封信交给了孙晓。

“自检测患有此病后,自己情绪非常失控,入院后没有配合您们治疗,对您们使性子,治疗效果不好。通过20多天的所见所闻,看到一批康复后出院的病友,我看到了恶魔是可以战胜的,您们高超的医术让我看到了生存的希望。特别是您们一流的服务态度,让我非常感动,我开始主动配合您们治疗,由悲观到乐观,您们对待病人的态度值得我们黄冈人学习。最后我对原来的态度说一声对不起,恳请您们原谅再原谅。”

收到信后,孙晓和队友们都很吃惊,因为刚入院时这名患者很不配合。孙晓在自己的日志中就写道:“之前他态度不好的时候,我们天天过去陪他话疗。他入院的时候病情也挺重的,但是现在一天一天的好转,他的心情也一天一天开朗起来。”据了解,龙大爷今年63岁,黄冈当地人,2月2日住进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复查核酸后近日将出院。

▲在医疗队队员帮助下,患者和家人视频通话。

青岛及当地爱心人士的关爱让援鄂医疗队员倍感温暖

2月13日,运送青岛市为支援武汉前线捐赠物资的货车顺利抵达,刚下了夜班的青岛援鄂医疗队队员、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部院区心外科主治医师吴建涛顾不上休息,立即协助搬运物资。

“我穿衣下楼,看到的是同事们已经在有条不紊地搬运,由衷佩服护士们的体力和能干,搬运重物不逊色于男人。”吴建涛说,看到来自青岛的车牌和车身支援武汉的标语,心情无比激动,特别是听说,司机师傅为了能尽快将物资送达,一个人驾车从前一天上午12时出发,行程24小时中间休息不足3小时,我们都特别感动。司机师傅带着山东人的朴实憨厚笑容说:“应该感谢你们才对,你们比我辛苦。”

山东省青岛市援鄂医疗队总领队、青岛市市立医院副院长李永春看到鲁B的车牌心情也很激动:“远在千里之外,看到这个车牌号,看到青岛援助的物资,更加感觉增添了力量,有了青岛大后方的支持,我们信心坚定,必将打赢这场战争。”

前方战斗,后方支援。记者了解到,为了保障一线人员急需物资供应,青岛多家医院采取非常之策,开通绿色通道,千方百计为援鄂队员准备物资。

不仅青岛,这些日子,医护人员们也包围在湖北当地市民的关心关爱中。青岛市援鄂医疗队队员、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部院区康复科主管护师王方圆告诉记者:“每天都有各种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赠的物资到达,今天一早收到我们酒店周边当地的爱心便利店送来的小零食。”王方圆说,每个零食袋子里都有一张纸条:‘虽不曾谋面,但武汉人都认识你,记得你,感谢你!’朋友圈因为这张小小的纸条沸腾了,我们同样爱着这座城市,他只是暂时生病了,很快就会生机盎然。”

来自家乡的特别的爱:“我们吃上青岛大包了!”

战“疫”时期,医疗防护用品对于一线战士就是保护生命的金刚铠甲,而生活物资则让医护人员感受到了来自家乡的暖意和力量。

“请叔叔、阿姨们多品尝咱们山东的包子、水饺、馄饨,吃饱了才有力量去战斗。”2月24日,徐虎已经数不清这是今天收到的第几封来信,整理、记录、装箱,三天后,这一封封饱含情谊的信件伴随着1000箱“青岛大包”运往武汉。

徐虎是青岛一家商贸公司的负责人,此前已经为一线医护捐赠了700箱水饺。几天前他更新了一条朋友圈,从那天起,他和他的伙伴们的微信便没再安静过。这条让亲人吃上“青岛大包”的倡议,在朋友圈内掀起了不小的涟漪。联系工厂抓紧生产、联系物流协调配送、联系相关部门协调接收、整理朋友圈捐赠明细……徐虎和他的伙伴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协调所有的事情。仅仅四天,就已经募集到近900箱,如果一切顺利,这个周远在武汉的山东医疗队员们就能吃上热乎的“青岛大包”。想到这里,徐虎忙碌得更加起劲了。

“饺子真好吃”,2月18日晚上徐虎收到了来自武汉的青岛援鄂医疗队的电话,一直提着的心放下了。“如果有条件,前线有需求,我们还会继续下去!”疫情的突然来袭,众多餐饮企业被冲击得措手不及,而徐虎也是其中之一,因为疫情他们损失了近6成的采购订单。前线医护人员的这一句“好吃”对他来说似乎胜过了无数句感谢。“他们在前线冲锋,我们在后方‘输血’!”这是徐虎和他的团队一直坚持的信念。

一个热腾腾的青岛大包,对于目前宅在家的我们来说是最普通的一顿早餐,但对于奋战在“一线”的山东医疗队员们却可慰藉满满的思乡情。还有很多“徐虎”这样的热心市民,他们心系一线,携手抗“疫”情,温情满满。

近几日,援鄂医疗队在休息日组织了运动项目,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的医护人员教队员们《八段锦》,“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心态,才能勇敢面对患者,才有信心和新冠病毒抗争到底。”王方圆说,近几日,他们负责的患者核酸检测有十位结果阴性,工作群里大家接龙庆祝,都由衷的替他们感到高兴,“期待他们早日战胜病毒,早日出院和家人团聚!”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赵波)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