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肆虐之时,在即墨有这么一支队伍,他们不是临床医生,不是护士,但却不分昼夜地逆行冲锋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与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触,精心研判报告病例行程轨迹,严密追踪密切接触者,判定疫点开展消杀,升级实验室勇扛即墨城阳两区核酸检测任务……他们,就是即墨疾控人,疫情防控的先锋侦查员,全力切断疫情传播链条的“最美逆行者”。
面对突然而至的疫情,即墨区疾控中心将抗击疫情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全员取消春节假期和正常休息日,迅速启动预案,将中心工作人员全部编入防控战队,组建起流行病学调查组、消杀组、密接采样组、实验室检测组、内勤宣传组、后勤保障组、数据分析组等多个防控小组,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培训和实战演练,第一时间人员、车辆、物资等准备工作全部到位,时刻准备着深入疫情一线开展防控工作。当好先锋侦查员流调“先行一公里”
定点医院一旦上报疑似病例,就意味着拉响了警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就立刻打响了。在这场战斗中,流调组是先锋先遣队,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调查,24小时内出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给防控措施落实赢得宝贵时间。即墨疾控流调组设立五支应急处置分队,24小时轮值备勤。每当接到处置电话,不分白天黑夜,不畏风雪严寒,应急处置队员马上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手套、护目镜全副武装,火速到达定点医院,三线并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上线查清病源从何而来,中线查清患病经过和行动轨迹,下线查清患病前后接触过的所有人,判定密切接触者。一旦查清,第一时间通知责任部门对相关人员隔离观察,迅速切断疫情传播链条。
流调工作和患者是近距离接触,涉及人员范围广,工作量大,时间紧迫,危险性高。除了要面对被感染的风险,最大的难度来自于患者的抗拒和不配合。流调队员遭遇过白眼,吃过闭门羹,有的患者不愿意说出行程和发病前后的人员接触史,还有部分老年病人说不清楚发病之前有关情况,无形中增加了流调工作难度。我区某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不接受自己确诊的消息,非常不配合,拒绝说出具体行程,对流调人员持反感、排斥、抵触态度。为此,传染病防制科负责人仇吉珊和同事一起走进隔离病房,与患者面对面交流,反复做患者的思想工作,从公民义务讲到国家法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从下午四点一直沟通到到晚上九点,终于得到患者理解,详细报告了病情,说清了近期行动轨迹,为下一步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资料。那次他们在隔离病房呆了5个多小时,走出病房,厚重的防护服下的内衣和毛衣都已经湿透。他们没空换衣服,立即赶回办公室整理流调报告。而那一天,正是仇吉珊39岁生日,就这样在寒夜奔波中度过。这只是即墨疫情防控流调工作的一个缩影。为了不使追踪线索中断,早点理清患者活动轨迹,尽可能找到密切接触者,这支平均年龄47岁的流调队伍发挥了钢铁战士精神,经常吃住窝在办公室随时待命,连续奋战,最长时间连续工作了二十多天,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忍着不眠不休带来的身体负重,承受着不被理解的精神压力,不计次数往返调查,不厌其烦沟通解释,积极到病人有可能去过的地方查找,只为了迅速控制传染源,杜绝传播隐患。可以说,每一例疑似病例科学研判的背后,每一次确诊病例处置的背后,都凝聚了这个团队艰苦卓绝的努力。
当好一线排雷兵和病毒死磕到底
和流调工作配合进行的是消杀团队和样本采集团队。每次进入疑似病例所在定点医院,消杀团队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背起沉重的喷雾器,首先在医院为流调团队打开一条消毒绿色通道。每当有就诊者被判定为疑似或确诊病例时,他们的行动轨迹场所就有可能被判为疫点,消杀组团队要立即奔赴疫点,对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家里、汽车、公共电梯、就诊医院等活动轨迹场所开展全方位消毒处置。疫情最初,青岛七区三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都在青岛市疾控中心。每次接到疫情报告,理清确诊病例行程轨迹和接触人群都需要一个流行病学调查过程,大多数样本采集都在深夜10点之后。为了早送到、早排队、早出结果,送样人员需要一刻不停立即赶赴青岛,常常在凌晨两三点返回即墨,清早再投入新一天的工作当中。
随着2月初即墨区疑似和确诊病例不再增加,即墨疾控中心的工作中心向采集样本和核酸检测倾斜。样本采集对象分多种情况,他们当中有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出院的确诊患者,也有特殊场所的重点人群和一线工作人员,有行动不便的老人,也有仅6月龄根本无法配合的婴儿。无论什么情况,采样队员都耐心细致,高质量的完成鼻咽拭子采集任务。在采样过程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需要采样人员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精准判断,首先去做最难采集的和最有可能阳性的密接人员鼻咽拭子采集任务,不仅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更是第一时间切断病毒传播链条,阻止疫情扩散蔓延。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密切接触者、重点疫区来墨返即人员、监所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入境人员以及隔离点、养老院、特殊学校等重点场所工作人员都纳入了采样范围,样本采集工作每天都有,而且要随到随采随检,最多一天出去6组30人,采了691份样品。作为咽拭子核酸检测前的一个看似简单的咽拭子采样,却是一线最为危险的操作。在近距离操作时,采样者能吸进患者呼出的气体,而患者呼出的气体里可能带有病毒,有时候甚至浓度很高。采集咽拭子需要采样队员穿上隔离衣、防护服、戴上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再套上鞋套和两层医用手套,每次取样工作完成时,他们的衣服全部湿透了,像刚蒸过桑拿一样。有次采样队员在空旷的荒地上从下午2点半一直干到晚上8点半,夜晚没有灯,他们就用车灯照着继续采样。当天天气异常寒冷,长时间站立加上高强度工作,采样队员们防护服里面的衣服全部湿透,手脚冻的冰凉,严密的防护措施导致有的队员缺氧头疼,可他们还是咬牙坚持,直到全部完成任务。
升级病毒实验室勇扛核酸检测任务
为了提高核酸检测效率,缩短检测时间,即墨疾控中心勇于承担了青岛市首批县级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机构实验室改造任务。实验室建设时间紧迫、责任重大,从图纸设计、工程材料、检测仪器等都需要专业的人员和设备,而且正值疫情时期,工厂停工停业,材料买不到、工人找不到,改造任务困难重重。任务就是命令,效率就是生命!即墨区疾控中心一方面迅速调整人员,组建了实验检测小组并进行了上岗前全面培训。另一方面同步千方百计找设计师、找材料、找工人,着手实验室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特定材料、专门公司施工。为了快速完成任务,他们同时对接了五家专业公司,但却因人员限行、企业限电、材料紧缺等各种困难无法完成。有家外地公司,即墨疾控中心都已为其办好了进入即墨证件和施工证件,却因对方所在城市限制外出而放弃。困难虽多,但即墨疾控人愈挫愈勇。最终,他们联系好了承建公司,发动了12名员工搜集了7处门店库存凑齐了所需材料,按照空间、设备、操作要求全面对标,歇人不歇工24小时施工,仅用四天时间就完成了实验室建设和仪器安装调试。实验室检验人员也昼夜不停,争分夺秒加紧全套流程模拟演练,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和检验结果符合标准。2月10日,实验室正式启用,成为青岛市首批启用的五家区市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之一,承接即墨区和城阳区两个区的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实验室启用后,检验人员按照“三级防护”的要求,隔离衣、双层乳胶手套、口罩、防护服、靴套、护目镜、防护面罩,全副武装投入忘我地工作当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对空间环境要求很高,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准度,也为了节省防护物资,检验人员不喝水不如厕,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五个多小时。有时候为了顺利完成任务,他们就穿着纸尿裤上岗,全神贯注5个小时坚持做完实验检测。在一层层严密的防护装备包裹中,他们无法蹲下、无法挠痒痒、无法用鼻子呼吸,每次从实验室出来都是大汗淋漓。特别是对于几位女同事来说,工作过程更加不易。就是在这样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即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检测小组工作人员以坚强的意志坚守岗位,夜以继日轮班值守,歇人不歇机器,全力以赴完成检测任务,极大缩短病毒检测时间,提高了疫情防控的及时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疫情发生一个多月以来,即墨疾控中心安全出车230余车次,出动应急队伍800余人次,采样2500余份,指导58个疫点开展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工作,消毒面积12000平方米。一个个数字背后,凝聚了即墨疾控人的辛勤和汗水,凝聚了他们的责任与铁肩担当。他们,逆风而行,勇敢冲锋,为墨城百姓筑起了抗“疫”的第一道防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抗“疫”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