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观象山〡“从1到N”这个世界性难题 青岛正在打开突破口

2020-04-27 05:40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纵观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工业革命,无不是由技术的变革推动。

如果把科研成果产生的过程比作“从0到1”,那落地转化生长就是“从1到N”。

一个国家或一座城市拥有再多的科技成果,如果无法进行有效的市场转化,也很难将其变为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正是青岛这座海洋科技名城所面临的困境。

当我们可以如数家珍般地说出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重量级科研机构时,却只能想起为数不多叫得响的海洋科技企业。

尽管青岛也孕育了双瑞、明月海藻等众多优秀的海洋科技企业,但与上海、深圳等已形成海洋产业集群的城市相比还是存在相当差距。

在一年前举办的青岛市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行动方案答辩现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

而在一年后的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上,科技成果转化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核心。来自政府、高校、企业的多位质询人提出一个个“辣味”十足的问题,直指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堵点。

这一年来,青岛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出台了哪些举措?成效如何?转化率提高了吗?

1

青岛正在打开突破口

即便是放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内,科技成果转化都是需要攻克的难题。一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需要经过资金、消费者等重重考验,用“九死一生”来形容也并不为过。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在10%左右。而青岛这一比例要更低一些,中国最顶尖的技术转移公司曾对青岛的五所高校、科研院所的250个专利做了评估,得出的可转化率是6%,可以实现技术成果转化的难度之高。

科技成果转化率如此之低,重金投入科技研发意义在哪里?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马连湘认为,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科研成果不是拿过来就能用的,要理解也要容忍科研的失败,科学探索的失败是难免的。从全世界来看,科技成果转化率就是2%,但恰恰是2%引领我们的发展。

越是困难,越是要迎难而上。当前,产业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沿用以往的老路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青岛有了更多新的打法。

本次质询会透露,去年以来,青岛建立了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引进了启迪、华夏基石、创业黑马、春光里等一批国内顶尖科技服务机构,落地了军事医学研究院、中国药物所等一批高端科技平台类项目,推进了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使资源要素通过平台充分互动耦合,产生乘数效应,实现价值倍增。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研发、资金、人才等多项重要因素,更需要合理的机制将他们串联起来。为此,青岛搭建了创新创业新链条。用资本力量推动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促进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开展高企上市行动,新增上市高企4家,诞生首家科创板企业。

一系列的努力让青岛受益良多。比如,歌尔与北航的“联姻”将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发挥到了极致。歌尔与北航研究院建立紧密产学研合作关系,推动微电子、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培育的本土初创企业小鸟看看成立2年时间,研发出多款填补国内外空白的VR技术产品。

资本是科技成果转化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或者市场推广,无一不需要资金的支持。青岛通过探索基金招商的模式,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这个最迫切的问题,万国云商抓住创投风投发展机遇,与三峡集团及中美绿色基金合作,联合设立新旧动能转换三峡绿色发展基金,运用资本力量引入新技术和产业资源,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这一年来,青岛的科技成果转化正在朝着越来越明朗的方向发展。

2

还要破除这些“玻璃门”

尽管成效显著,但问题同样不少。在科技引领城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上,青岛擎鹰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陈洋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当前的科技成果转化还还存在玻璃门现象,虽然也建立了不同的转化平台,但企业在与平台进行对接的过程中转化效果并不理想。”

陈洋道破了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眼下,各类创投风投机构齐聚青岛,为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了资金问题;青岛更是推出各类优惠的“引才”举措,降低落户门槛、建设10万套人才房,解决最核心的人才问题;各类孵化器在青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站式”服务。

乍一看,成果转化链条上的各要素都聚集在一起,但真正能产生效益的却不多。问题到底出在哪?归根结底,仍然没有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机制将各要素串联起来。在质询人青岛中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艳看来,青岛市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的文件、管理办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但具体落实的时候,还是沟通上存在很多堵点,如清理行动未落地、科技成果转化融合不够、知识产权所有制改革不彻底等问题。

在应询人马连湘认为,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做好体制机制设计。与此同时,还要加强行动创新,要把企业和高校紧密地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要重塑评价机制,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内生动力。让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而不仅仅发表的论文,通过良性的评价机制,让科技工作者获得认可并且劳有所得。

马连湘所在的青岛科技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成绩斐然。尽管并不在211、985之列,但青岛科技大学却孵化出了包括软控股份、赛轮金宇、万华化学在内的六家上市公司,这在全国的高校中都不多见,形成了闻名全国的“青科大现象”。

青科大仍然在继续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例如与海尔合作成立纳米公司,产生了200万效益后,拿出70%直接奖励给科研人员,其余30%则用于支持学院建设,这样的制度设计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活力。

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人才方面。人才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最宝贵的要素,没有人才一切都无从谈起。质询人青岛和众汇鑫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少坤认为,青岛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出台的顶尖人才认定机制门槛较高,但青年科技工作者才是未来的中流砥柱。

胡义瑛表示,青岛要继续改革青年人才认定标准,这个人是不是真的人才,由市场主体、科研院所和用人单位来说了算,将人才政策下放到企业。与此同时,青岛还将加强对人才在教育、住房方面的保障,例如在医疗保健、配偶就业安置、子女入学方面出台政策,让青年人才没有后顾之忧。

相信随着一个一个玻璃门的破除,青岛科技转化之路会越来越顺畅。

3

打好资本这张牌

在科技引领城攻势质询会现场,不少与会代表都有着这样的体会,在过去的一年中,越来越多的创投风投资本开始在青岛汇聚,为青岛科技成果转化注入了活水,成为了一根必不可少的纽带,将科技成果转化各环节有效地串联在一起,形成高效的协同机制,实现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在科技成果的转化的每一个环节,资本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远在硅谷、近在深圳,资本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中扮演着主导作用,可以说,没有资本的注入,就没有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今天的辉煌。对于正在打造“独角兽”热带雨林的青岛而言,资本的推波助澜必不可少。

受制于传统的发展理念。山东乃至青岛的创业者们资本意识相比北京、深圳等城市还有所欠缺,这也造成了当这些城市的互联网企业们都飞速扩张的同时,青岛的企业还在踽踽独行,通过银行贷款或民间借贷的传统方式让企业缓慢发展。

当前,科技企业的上市数量已成为反映一座城市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重要指标。研发能力强且经得起市场检验的科技企业才能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产物。

截至2019年底,青岛上市高企数量为24家,广州66,苏州73,杭州91,深圳182家上市公司。从某种程度上说,一座城市高企上市的数量决定了这座城市的综合实力。

这样的情况正随着一场大会的举办发生改变。去年5月9日,2019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的举办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风险投资人,更唤醒了青岛企业家沉睡已久的资本市场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只有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才能让企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投资人的聚集所带来的成效立竿见影。当前,青岛已有62家企业进入高企上市培育库,去年青岛新增上市高企4家,诞生首家科创板企业。截至2019年年底,青岛在中基协备案私募基金数由414只增长到553只、管理规模由640亿元增长到821亿元,青岛正在成为创投风投界的新宠。

如果说2019年资本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已形成了星星之火,那么今年这一势头将得到燎原。

眼下,2020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召开在即,本次大会将实现千人同屏、万人同群、百万人在线,将会有更多的投资人把目光聚集在青岛,青岛青岛的优质科技项目引入更多的“活水”。

为了全面激活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链,青岛在资本领域还定下了更为具体的发展目标。今年争取私募基金数超过700支、管理基金规模超1000亿元,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家、达2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青岛市科技局局长吕鹏透露,我们设定了一个目标,三年推动15家高企上市。抓高企上市,就是抓动能转化、抓四型经济、抓战略性新兴产业、抓高新技术产业、抓高技术制造业、抓融资引资、抓招才引智。

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青岛的科技成果转化还将迈上新的台阶。

自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起,青岛在科技成果转化这条道路上已经探索了四十多年。青岛有过值得骄傲的成绩,也遇到过成长的“天花板”。在资本的加持之下,青岛的科技成果转化又迎来了新“风口”,对于站在开放发展最前排的青岛,对于渴望提升城市能级的青岛,将是一次不能错过的机遇。

作者 木梓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