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精准精细立新功
市立医院运用“达芬奇”顺利完成高难度半肝切除术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孙飞 通讯员 刘凯李鸾
患者接受半肝切除,术后第一天开始进食流质食物,第二天下床活动,第三天拔除腹腔引流管,第五天即痊愈出院。
日前,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肝胆外科主任史光军带领团队,在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为一名患者顺利完成半肝切除术。该手术是市立医院肝胆外科首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标志着市立医院肝胆外科进入达芬奇机器人新时代。
相较于其他手术方式,达芬奇机器人能够很好地保护患处周围组织,患者受到的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据介绍,市立医院目前正在实施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人员培训计划,采取“组团”的形式到国内顶尖的医疗机构接受专业培训和严格考核。达芬奇机器人即将在市立医院各个领域的复杂外科手术中大展身手,让青岛市民足不出城便可享受到顶尖的医疗服务。
“机器手”令复杂手术充满科幻色彩
去年11月15日,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正式落户市立医院,3天后即成功完成“首秀”。当时,一位74岁的男性患者在达芬奇机器人的帮助下接受了肾根治性切除术。
而这次的手术显然难度系数更高。患者是一名61岁男性,因左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导致左肝萎缩。肝内胆管结石是肝胆外科较常见的复杂胆石病,因为结石导致的反复炎症发作,使肝脏与周围组织粘连,肝内组织水肿,肝内血管发生移位。同样是肝切除术,相比肝肿瘤,肝内胆管结石的切肝手术难度要大得多。
为了彻底清除病灶,预防萎缩的肝脏恶变,史光军团队决定联合麻醉手术科,通过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进行左半肝切除术。
手术开始后,达芬奇机器人的4条手臂通过4个直径8毫米的小孔进入病人腹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史光军坐在操作台前埋头注视,手脚并用,凌空舞动,只见达芬奇机器人的手臂不时起起落落,前后左右灵活移动,完全没有传统手术“开膛破肚”的血腥画面,反而多了几分科幻色彩。最终,史光军团队顺利为患者切除长15厘米、宽10厘米大小的病变半肝。
视野放大10倍让医生“钻”进体内
达芬奇机器人的优势在这台手术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能够立体清晰地放大10多倍的手术视野,帮助医生实现“钻”进人体内进行手术的梦想,医生可以轻易辨别出藏在肝脏组织里的血管,保证患者的安全;灵活的机械臂可以“左右互搏”,七个自由度可轻易突破人手极限转腕操作,在狭窄的解剖区域游刃有余,完成人手难以完成的精细化操作;精准的控制可以在遇到出血情况时从容地缝合,从而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与传统的腹腔微创手术相比,就像是高铁与绿皮火车的差别。”史光军表示,机械手上的稳定器能够过滤人手可能出现的抖动,避免手术中因抖动而划伤神经和血管,从而显著提高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新一代达芬奇机器人能够智能调整患者的手术体位,手术创口更小,缝合优势更明显,使患者能更好更快地恢复,减少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疾病负担。
据介绍,患者术后第一天腹腔引流出淡红色液体约50毫升,肝功、血象均基本正常,开始进食流质食物;术后第二天下床活动;术后第三天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第五天痊愈出院。
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第四代手术机器人
史光军表示,他职业生涯中经历了外科医生的三个手术阶段,从传统开放手术、腔镜手术到如今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他说:“手术不是达芬奇机器人自己给患者做手术,实际上还是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操控。手术过程中,医生在操控台上的操作被系统精确无误地实时传递至精细器械上,从而在患者体内完成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是医生的助手,主刀医生的手术经验、临床判断以及对达芬奇机器人的熟练操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市立医院的达芬奇机器人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第四代手术机器人,与“前辈”相比,其各项“本领”均有很大提升,能够通过微创的方法实施各种复杂的外科手术,尤其适用于精细化手术。在狭小的空间内,它能够多角度闪转腾挪,将精准、精细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精准和微创是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微创外科手术系统,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超越了传统手术的局限,为微创手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是外科手术未来发展的方向,为外科手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史光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