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文化创意开启时尚转向 用艺术设计驱动老城复兴
在发起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一步步迈向国际大都市之时,青岛也在老城复兴与城市更新转型之路上不断探索,以文化、创意开启老街的时尚转向,用艺术、设计的力量推动城市更新进程。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获悉,历史城区保护利用的大幕正徐徐展开,一批城市更新项目陆续启动,通过复兴历史城区、打造特色街区、提升滨海特色空间,助力多元融合的魅力之城建设。具有时尚气质的“城市新生活”正在老街区里生长。
探访1
老街区改造已完成招商
中山路上,一辆辆私家车呼啸穿梭,三三两两的行人匆匆经过,街边的商铺和老楼鳞次栉比……这里曾是老青岛最繁华的地段,随着疫情持续向好,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烟火气。然而,从这里往西走百余米,穿过河南路,那里的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市南区的宁阳路片区就是这样一处闹市中僻静的所在。走进宁阳路上的一处里院,墙体破损,楼梯斑驳,随处可见风化起皮的砖墙,满眼七零八落的管线。“本街区共8个里院,382户,目前还有部分住户没有签约。”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南已对宁阳路片区进行了产业定位,采取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项目招商合作,拟打造青岛特色主题民宿街区,营造文旅特色的历史街区空间。
探访2
修补老里院呈现新面貌
与宁阳路片区仿佛“静止”的画面完全不同,市北区的四方路片区目前施工正火热。从中山路沿海泊路一直向东,四方路片区已经变成了一处大工地,每栋老楼都穿上了绿色的“防护服”,敲击声、电钻声不绝于耳。环顾四周,“动作最快”的当属广兴里和海泊路37号。其中,广兴里是青岛现存最大的也是“老青岛”们熟知的一处里院,淡黄色的墙体搭配绿色的木质窗户,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暖;走进门洞,内部开阔,工人们正在铺设地面。紧邻广兴里的海泊路37号则是另一副场景,红色的砖墙颇具视觉冲击力,有天然朴素之美。
记者探访时,有不少行人透过围挡好奇地观察老里院的新模样,还有人专程赶来“盯”施工进度,“原先这是一条美食街,马家拉面、秦晋小吃、胖姐烧烤……不知道修好了,他们还能不能再回来了。”据了解,市北区将通过引入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以广兴里为载体,建设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打造“老城复兴设计赋能”的全国样板,预计5月启用。
对比
两区采用不同作战方式
我市历史城区面积共28平方公里,东沿延安三路至长春路、威海路,北至海泊河,西、南至南部滨海岸线,市南、市北基本各占50%。一番对比下来,很多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同样是老城区,为何市南区和市北区呈现出的状态、进度完全不同?“市南市北两区各自采取了不同的作战方式。”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市保护和更新处工作人员解释,大致可归总为市南“先招商后改造”,即按照产业定位公开招标确定投资商,引入社会资本,再开展设计、建设和运营一体化实施;市北“先改造后招商”,即由市北建投集团作为平台公司,先行开展建筑修缮,并同步开展招商工作。
“保护利用,讲述老城故事”是我市复兴历史城区、打造特色街区、提升滨海特色空间的主基调。2019年,我市拉开了历史城区保护利用先行先试的大幕。中山路四方路有机更新示范片区建设启动,三个保护更新试点项目——北京路5号、潍县路19号、广兴里建设也先行开展,目前三个试点项目的初步方案设计均已完成并进场施工。
进展
历史街区保护相继启动
具体来说,市南区发起了中山路区域保护发展攻坚战,劈柴院二期、宁阳路、黄岛路片区项目已与投资主体签订合作协议,大学路、沂水路美丽街区示范项目试验段完工,青岛故宫文创馆(原海上皇宫)开业运营,北服青岛时尚学院项目开工建设。尤其是宁阳路项目运用平台化思维、市场化模式,采取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项目招商合作,成为历史城区保护利用工作的新突破。
市北区在广兴里示范项目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又陆续启动了四方路、馆陶路和上海路-武定路3个街区内30栋约3.2万平方米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70%,正在进行室内墙体加固等工程。同时,市北区对街区内馆陶路等12条道路实施基础设施综合提升工程,全面改善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品质。
问题
审批监管环节尚需完善
历史城区改造刚刚开始,在几个项目的试点中,就反映出历史城区改造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涉及到很多审批、监管等法律问题,如最普遍的消防问题,如何改造和验收有些部分尚未明确。”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市保护和更新处工作人员说。此外,文化挖掘欠缺,要“讲好历史建筑的故事”,应当给每个建筑建立档案,挖掘“前世今生的故事”。
针对这些问题,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正在逐步进行解决。日前,《青岛市历史建筑保护技术导则(试行)》《青岛市近现代历史建筑修缮施工导则》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建筑保护更新方案审查工作的通知》下发,进一步规范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方案,严格把关程序。针对老建筑最为棘手的消防问题,起草完成《青岛市关于加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消防管理的工作方案》,加强历史城区消防管理,提出相应火灾防控措施,补齐防火和消防救援设施短板,促进历史城区可持续发展。今年,还将开展历史建筑的建档工作,力求“一栋一册”。
计划
市南:打造时尚魅力城区
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需要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市南区西部老城区与青岛港老港区历经百年,传承着青岛历史文化的根脉,也是青岛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全力推动西部老城区复兴发展工作进入快车道,市南区将从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出发,把西部老城区复兴发展置于全市发展大局中谋划、与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整体推进,坚持时尚引领、文化回归、经济繁荣、民生改善,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西部老城区建设成为经典与时尚相统一、历史与现代相融合、宜商与宜居相协调的时尚魅力城区。
“市南区将结合中山路区域保护发展规划和步行街论证建设,优选历史文化价值高、代表性强的区域,作为保护更新利用示范点开展先试先行,逐步营造中山路街区的商业文化氛围。”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局长张涛介绍,市南将以中山路为中心轴线,强化与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的衔接融入,深入挖掘优秀历史文化,有序推进老城区保护更新。委托国际知名设计公司开展中山路商业步行街建设的规划设计、产业策划和运营分析工作,计划今年上半年完成论证研究和设计策划。2022年,初步完成中山路周边12万平方米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新,2023年,中山路步行街改造初见成效。推进整合现代商贸、民俗文化、中华老字号、欧陆风情等元素,适度导入文化创意、时尚消费等业态,重塑中山路区域商业地位。
市北:新产业激活老城区
对于市北,“因港而生、向港而兴”亲切而又实际。随着城市港口功能的西移,已有120多年历史的大港片区正在寻找新定位。如何为大港片区的发展保驾护航?市北区将目光聚焦在馆陶路、四方路等七大历史街区上。
以七大历史街区为船,用产业作桨,市北区计划科学、持续、有序导入优质产业招商项目,用新产业激活老城区,使其成为推动青岛市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北方城市老城区转型涅槃的新样板和新标杆。围绕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街区以总部经济、金融服务、航运贸易、工业设计、科创文创等新经济产业生态圈为目标,重点引进金融、航运、贸易等优质总部企业,同时配套建设商业和酒店、青年公寓和活力社区,吸引青年人才入驻创业,全面恢复街区活力。
历史城区保护是“旧瓶装新酒”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徐飞鹏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昨天、今天、明天,建筑本身是人的庇护所,但由于其承载的传统、历史、文化要素,而被赋予了重大的价值。”从1988年开始,徐飞鹏就着手对青岛近代建筑进行调查研究;2012年,他还参与编制了《中山路历史风貌街区总体规划》。在他看来,建筑是前人社会生活、生产活动信息的载体,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建造工艺、生活方式,其造型、细部纹样,也展示了当时人们对艺术的喜好和审美观点。随着社会质量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建筑的功能性也必须进行转换和有机更新,而这就是历史城区保护与利用的意义所在。“建筑是有生命的,和人一样,也会一点点老去,对于那些非文保建筑、历史价值相对较低的老建筑来说,只有活化利用,才能延长寿命,从而使其风貌得以保留。”至于如何保护、利用,最首要的就是认清老建筑的价值。
徐飞鹏认为,历史建筑保护,不仅关系城市品质的改善提升,也与当前我市发起的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不谋而合。“时尚不仅是单纯的‘新’,也包含传统的元素。没有文化基础的‘新’,是‘奇装异服’;外来的不适应本地情况的‘新’,是‘拿来主义’。”在他看来,历史城区保护是“旧瓶装新酒”,注入新业态就是老建筑的新时尚。“历史建筑保护最重要的就是真实性原则。”去伪存真、化繁为简,回归古朴、原始,是徐飞鹏心目中历史建筑保护的不二法则。“今后的保护中,政府还是要转变观念,寻求利益与价值的平衡点,通过制定规则、制度、法律法规,约束开发和使用行为,‘无规矩不成方圆。’”此外,还应该坚持新旧结合,老街区要有古典样式,新设置的城市家具也应该与其和谐,充分尊重历史建筑。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傅春晓 摄影 徐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