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4月30日讯(记者 黄晓)今天上午,青岛市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青岛市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一季度我市生产总值为2504.87亿元,同比下降7.1%。不过,随着各行业复工复产、生产生活秩序步入正轨,3月份多项数据降幅收窄、一些行业还实现了正增长,回暖态势不断增多,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逐步由稳向好。
3月经济运行由稳向好 三大层面释放出积极信号
发布会上,青岛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伟在解读一季度经济运行统计数据时说,尽管当前还有一定的困难和风险,但也要看到数据中透露出的积极信号。主要体现在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经济社会的大局是稳定的,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第一个层面是老百姓的基本民生得到了保障,体现在就业、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物价这三个方面。从就业来看,今年一季度的失业率是2.94%,跟去年同期是持平的,在3%以下的较低水平。而保就业就是保证老百姓有收入,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0元,实现了1.1%的增长。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物价,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9%,3月当月为104.2%,涨幅比2月当月回落了0.4个百分点;而且从环比来看,3月当月的物价比2月下降了1.1%。通过投放储备菜肉、发放物价联动补贴等一系列“保供稳价”举措,老百姓的基本民生得到了保障。
第二个层面是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稳定可控的。首先,我们整个社会是有秩序运转的,在中央以及市委市政府有力领导下,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体现了我们社会制度的优越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让整个社会的运转没有因为疫情的冲击出现混乱。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的稳定还表现在有序复工复产,目前工业、批零、信息、交通等行业的复工复产率都达到了95%以上。有序、可控和稳定还表现在疫情期间新经济的增长与支撑上,比如说与互联网相关的经济表现比较活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6.0%,相关的一些大类和中类行业,比如说互联网信息服务增长了34.6%,互联网平台服务业增长了24.8%,数字内容的服务业增长了104.9%。同时在属于战略新兴和高技术的行业中,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的医药制造业增长2.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1.6个百分点。这些都表现了新经济在疫情情况下的逆势增长,对于经济的稳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另外从投资来看,新经济表现活跃,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79.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72.1%。在受疫情影响一季度生产总值总体下降7.1%的情况下,这些积极因素对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六稳”都起到了关键、正向的拉动和支撑作用。
第三个层面是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从月度数据来看,3月份的经济数据表明疫情影响是在被稀释的,降幅是在收窄的,有一些行业还实现了正增长,比如工业,3月当月增长了8.7%,全市规上工业产出水平恢复并超过了上年同期水平,达到了8.5%;比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降幅,3月的降幅都是低于2月的,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降幅都是在收窄的。长期向好还体现在投资层面,一季度全市投资实现了2.7%的增长,其中1-2月份是下降的,3月由负转正,当月增长了12.6%,比1-2月份提升了17.8个百分点,而且投向新动能、新经济的投资额占比不断提高,增速加快,为未来经济的持续向好发展积蓄了积极的力量。
综上,总体来看疫情的影响在减弱,整个经济发展在向正常不断的迈进、恢复。在看到当下困难和风险的同时,也要坚定信心,长期来看我市经济将延续改善回升的趋势,保持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
专家点评:增强信心、主动作为 确保全市经济运行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青岛市城市经济学会会长雷仲敏教授也对2020年一季度青岛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点评。他在通读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数据后表示,今年经济运行可谓压力巨大、形势严峻。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考验,全市上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有力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大局的稳定。观察分析全市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他认为应当从下述几方面给予解读和关注:
一是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影响有所减缓,行业景气出现逐步回升态势。尽管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504.87亿元,同比下降了7.1%。但观察3月份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比2月份回升21.7个百分点,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简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9.8和7个百分点,经济运行开始呈现出积极向好变化的势头。
二是“新经济”成为疫情期间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除制造业结构中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的医药制造业、基础原材料生产行业中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外,“新经济”的增速也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工业部门。值得注意的是,在服务业中,信息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邮政快递服务业,电子商务等均保持了高速增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对“四新经济”发展带来的新需求。
三是疫情引发的相关制约因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尽管三月份经济回暖势头有所显现,伴随着国家各类政策的出台,经济运行的态势也将逐渐向好,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开始有所显现,特别是境外疫情引起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调整、新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形成,均需要我们筑牢风险底线,防患于未然。
四是切实把中央“六稳六保”的政策落在实处。应当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前所未有,因此,必须在降低企业成本、扩大社会需求、拓展市场渠道、稳定投资信心等方面采取非常规举措,全力维护产业链的完整和供应链的稳定,尽快调整经济运行的国内布局。一方面对逆势上扬的产业加大扶持力度,保障其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梳理清楚哪些是需要维持稳定的企业,哪些是需要确保兜底的企业,实施分类对待,精准施策。
五是紧紧抓住国家新基建和逆周期调整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加快推动全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抢抓人工智能、大数据、5G网络等发展机遇,强化城市基础建设,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场景开放步伐,深化场景应用开发,超前布局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未来产业,在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中率先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