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内,学生和授课老师无需戴口罩
市疾控中心专家谈如何在常态化阶段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5月25日上午,青岛宁安路小学开学第一课上,绝大多数孩子都摘下了口罩。郭菁荔 摄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5月25日,青岛绝大多数区市小学的中高年级学生返校复学。在校园内,学生是否需要戴口罩?就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主任姜法春。
姜法春介绍,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5月21日公开发布的《关于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修订版)和夏季空调运行管理与使用指引(修订版)的通知》,在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中小学校人员需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学生和授课老师在校园内无需戴口罩,学校进出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服务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禁止体温异常者进入校园
随着现存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纳入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全面“清零”,青岛的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姜法春表示,在这个阶段,应该从三个方面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实行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情况“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落实晨、午检制度,在学校入口处对教职员工、学生和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禁止进入。二是做好健康提示、健康管理和教室通风、消毒等工作。加强重点区域的通风换气,尤其是教室、体育场馆、图书馆等重点区域通风换气,每天2至3次,每次20至30分钟;增加对教室、公共活动区等场所地面和门把手、楼梯扶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三是严格落实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和登记等防控措施。教职工或学生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措施,严格按照“点对点”协作机制有关规定及时去定点医院就医,尽量避免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并全程佩戴口罩。
姜法春说,根据国务院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通知,因幼儿特殊生理特征,不建议其在托幼机构戴口罩,托幼机构教师、值守人员、清洁人员、食堂工作人员等应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确保有效通风换气、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大中院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无需在校园内戴口罩,在封闭、人员密集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需戴口罩,学校进出值守人员、清洁人员、食堂工作人员等服务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5月25日上午,记者在青岛宁安路小学看到,孩子们在入校前均按照规范戴着口罩。而根据国务院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通知,宁安路小学规定,在确保有效通风换气、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的情况下,授课老师和学生可以摘下口罩。大家在教室里上课时纷纷摘下了口罩,因此得以呼吸更加新鲜的空气。
社区解除封闭管理不等于解除防控措施
随着青岛解除社区封闭式管理措施,不再设置“硬隔离”和“物理隔离”,是不是意味着出入社区不需要管控了?对此,姜法春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姜法春表示,社区解除封闭式管理不等于疫情防控措施都解除了,一些常规措施应长期坚持下去并形成习惯。一是坚持测温进入。不管是居住在小区内的居民还是外来人员,在进入小区时都应该检测体温,一旦出现发烧症状,应佩戴口罩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二是坚持亮码通行。任何人进入小区都要亮“健康码”通行,只有持“健康绿码”的人方可进入,包括快递人员、外卖人员等。三是坚持报备管理。外来人员,特别是来自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来自境外的人员,湖北来青、返青人员等,都应当提前报备,纳入社区管理,小区居民有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也应当及时报备,服从社区统一管理。
姜法春认为,应健全完善社区疫情防控小组,实施网格化管理。加强对民宿、旅馆、酒店、出租房等分散经营重点场所排查管理,做好健康教育、随访登记、信息告知、物资准备、重点人员管理等工作,将社区防控措施落实到户到人,对有关方面推送的涉疫重点人员信息,做好联系随访和日常监测管理,同时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置。
让“一米线”成为文明新习惯
姜法春表示,广大市民在疫情期间养成的“一米线”、勤洗手、公筷制、咳嗽礼仪等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应该在疫情结束后继续保持,“习惯需要培养,养成好习惯不容易,既然养成了就不妨保持下去,使之成为公民普遍遵从的生活方式和文明行为。”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和接触方式进行传播,公共场所设置并推广“一米线”行动,实现公共场所人与人之间的精准隔离、有效隔离,避免人群聚集,可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的传播。
公众如果到医院、银行、车站、邮局、剧院、机场、地铁、商场超市收款台、展览展示中心、酒店、办证中心、商务楼宇等设置“一米线”的公共场所,要按引导标识,按照“一米线”安全距离排队,办理业务。公众要认识到“一米线”既是一条“文明线”,更是一条“健康线”,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自发养成“一米线”意识,在公交站台等未设置“一米线”标识的场所,也应自觉保持安全距离排队。公众要响应“一米线”号召与呼吁,做到文明出行一米距离,讲卫生不扎堆;文明用餐一米距离,用公筷不靠近;文明排队一米距离,守秩序不争抢;文明办公一米距离,少开会不聚集;文明生产一米距离,保安全不违规。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