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7月1日讯(记者 任俊峰 通讯员 孙科强 许琼 车卫卫)“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在平度市大泽山脚下的东岳石村,村民们对这句话理解颇为深刻:这些年,在村党支部以党建为牵引,党员率先垂范,突破发展定式,村庄主导产业从“靠山吃山打石头”向葡萄采摘和乡村旅游转型。
目前,东岳石村已形成“冬棚葡萄+春棚葡萄+露天葡萄+冷库葡萄”全季节性葡萄产业链,越来越的村民试水旅游采摘和农家宴,去年村民人均收入突破3.2万元。
“党建工作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细了就是凝聚力,抓强了就是战斗力。”平度市适应新时代基层党建的新转变新变化,坚持大抓基层大抓支部,旗帜鲜明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为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全新动能。
同样在大泽山脚下,同样靠打石头“起家”的响山潘家村,如今又打起了“石头”的主意:村党支部拿出国家森林乡村、国家森林宜居村庄等绿色“家底”,将常年废弃的石头老宅和各种废石料,把石头文化与果蔬采摘、乡村体验相结合,做山东第一个石头主题旅游休闲古村。
跟响山潘家村同处大泽山脉的所里头村、正涧村、九里夼村等上百个村庄在护好原始森林的同时,近年来累计种植经济林木近30万亩,为平度北部山区丘陵地带涵养水土、发展乡村旅游、增加群众收入筑起一道“金色”屏障。
6月13日,在平度东南部的仁兆镇,由当地38家规模较大、区域带动作用强的合作社蔬菜经营主体联合会,第一车蔬菜开进了青岛果丰菜顺市场,标志着仁兆镇“沽河”牌蔬菜正式直供青岛菜市场。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仁兆镇是“青岛蔬菜之乡”,有蔬菜专业合作社196家。该镇党建统领合作社抱团发展、带领农民群众闯市场,成立蔬菜经营主体联合会,坚持支部建在产业链,在蔬菜种植、加工生产、产品销售等产业链上,设立了7个产业党支部,打造了1个党委和7个党支部的“1+7”党建工作架构。
“蔬菜联合会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变内耗‘减法’为发展‘乘法’,把农民群众有力的组织了起来。”仁兆镇党委书记丁维冠介绍,联合会的蔬菜出口日韩、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占青岛蔬菜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年创汇1.4亿美元,被评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山东省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
人均年收入从几年前的八九千元,到现在4万元以上,位于平度西南边陲的崔家集镇前洼村,上演了基层党支部引领下乡村从脱贫到振兴的“逆袭”。
2016年,在青岛市扶贫协作办的指导下,崔家集镇集中了6个经济薄弱村的54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在前洼村建起了260余亩的36个樱桃西红柿大棚。2017年2月,首批樱桃西红柿上市,实现销售收入700余万元,棚均纯收入14万元以上。
趁热打铁,崔家集镇推出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弱村庄+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村“两委”干部带头领办经济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任合作社理事长,在保证土地归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每亩每年800元的价格入股村经济合作社,村经济合作社对外集体流转土地用于建设樱桃西红柿大棚。
“目前,崔家集镇的樱桃西红柿大棚已达742个,销售收入超过4.2亿元,带动村民增收3.1亿元,人均增收近4000元。”崔家集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张顺泽说,2018年,作为青岛经济薄弱镇的崔家集镇不但成功“摘帽”,还将产业链条从种植不断向购销、加工、物流、电商销售、农资等环节延伸,完成了从“扶贫合作社”向“农创示范体”的转型升级。
支部建在“链”上,产业连成一片。在全市两万余家各类企业中,两新组织队伍在不断壮大,到目前,全市共有518个两新党组织、2757名党员。自上而下全面从严,自下而上激发活力——党建与产业,恰似织就乡村振兴锦绣蓝图的两条主线。平度的多彩田园,正如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