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青岛炉包王中王!西镇人民小食堂!

2020-07-02 13:47 来源:在青岛
分享到:

1980年代初,在莘县路42号大院内

由街道居委会办起了“莘东炉包舖”

两间房子加上走廊,条件简陋

包子是韭菜馅,大肉丁,味道很香

一时蜚声西部,成为当时的岛城名吃

94、95年是炉包铺的鼎盛时期

在上年纪的青岛人里可谓家喻户晓

一到饭点,买炉包的街坊“首尾不相望”

随着一锅热气腾腾的炉包新鲜出炉

满街油香、面香,是最朴实的美味

时光流转,还是那个西镇

王姐家烤串摊子依然火爆

赵家的牛肉砂锅仍旧美味

“莘东炉包舖”渐渐已被人们遗忘

老西镇炉包铺的故事

现在还记得的还有多少?

缘起八十年代的老味道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莘县路42号大院内,由街道居委会办起了“莘东炉包舖”,当时是南村路街道办事处(后合并到云南路街道办事处)的一家下属服务公司。这家面向小港码头的面食店因靠近大窑沟,位置在莘县路东边,由此得名。

两间房子加上走廊,条件甚是简陋,但就是这样的一家面食铺,短短的几年里,蜚声岛城西部,成为当时的岛城名吃。除了那个年代好吃的东西比较少等客观因素,即使放到了现在也不得不说是一段传奇。

莘东的炉包肉大量足,尤其是金黄的嘎渣脆脆香香的。几十年如一日,小店卖的除了炉包就是小米稀饭,连咸菜和大蒜一直就是免费的,后来还加上了的锅贴。

店里角落摆满了袋袋的面粉或捆捆的韭菜和大葱,虽然狭小,但干净利落的大妈,连搪瓷茶缸灶台锅盖都擦的锃亮,包子也是出了名的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几张长桌,几条长板凳,每到饭点来买包子的街坊总会排起长队。因为面食店正对着小港的渔民码头,最夸张的是对面小港里的渔业公司的员工,每次来买炉包都是用大水桶拎着满满一桶回去,得两个人抬着才能带走!

莘东炉包铺一直存在在小港沿街的老建筑内,但永远不变的是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低调。07年因为修快速路,炉包铺拆了,随着小港的诸多老房子一起消失在城市改造的进程中。

“岛上名吃、独一无二”,店外墙面上那模糊的字体随着老店一起消失。一度以为这样的老铺子只能从记忆深处找寻了…

没落炉包铺子重新开张

说来也巧,为了追寻老味道我曾数次来过莘县路寻找老炉包铺子,最终都失望而归。上个周一次偶然的机会去西镇办事,在火车站后巷的就广州路与南村路交界处发现了这间门头!不经意间莘东炉包似乎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身旁~

午饭时间特意赶了回来,进门直奔主题的要了一锅炉包!等炉包的功夫,和店员开始了攀谈。多方打听之下,确定真是莘东炉包老人创办的分号。

由当年老炉包铺子的人亲自监督配方,和面/馅料都是当年的老手艺!一个小小的店铺,虽然已消失十年多,但当年那种记忆里的感觉、和味道,勾起了人们无限的回忆与遐想。

金黄的噶渣,大大的肉丁,外焦里嫩、汤汁丰富。莘东炉包的名头是名不虚传,不过28元一份的价格属实已不便宜。

曾经长板凳、老房子搬进了如今的酒店,金黄的炉包馅料依然够足。炉包虽然好吃,但似乎也吃不出当年那种用碳水填饱肚皮的幸福感了。

站在广州路上回望,那曾经熟悉的字眼,刹那间恍如隔世。店里的炉包依然美味,但似乎和当年也不再一样。

韭菜炉包岛城名扬

莘东小店记忆悠长

对于很多老西镇人而言

莘东炉包可能已经成为

过去一段岁月的象征和延续了

能回来总是好的,不是吗?…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