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小团队”做出“大科研”,青科大为“天问一号”技术护航

2020-07-26 05:40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分享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尚青龙 通讯员 李粟

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在这次任务中,青岛科技大学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参与火星探测任务的单位,为“天问一号”探测器精准、安全地着陆提供技术护航。

青科大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自主导航与智能控制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较早研究自主导航的高校单位。其中由邵巍、于镭、曹梦龙、姚文龙等老师组成的团队,从2012年起,用了近5年的时间,参与完成了我国首个专注于深空探测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这个由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等10家单位共同承担的研究项目“行星表面精确着陆导航与制导控制问题研究”,就是要确保探测器通过自主导航进行安全、精确地着陆,为我国火星探测计划的实施奠定技术理论基础。

研究所副所长、项目负责人邵巍教授介绍,青岛科技大学承担的项目子课题——“行星表面特征提取跟踪与快速运动估计方法”,主要针对火星着陆末端,利用地表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跟踪并进行视觉自主导航。团队的研究成果“曲线特征匹配光学导航技术”得到了原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院士及我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等专家的认可,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过程中着陆方案的论证及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自主导航与智能控制研究所执行所长于镭介绍,2004年成立了中国宇航协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召集了部分高校和航天系统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共同开展相关研究,青岛科技大学从最初就参与其中。研究所在该领域已经进行了近20年的探索,目前团队还承担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子课题,开展小行星探测的前期研究工作,努力为今后的小行星探测实现技术方面的突破。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