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爱李沧,让李沧更美好】他用坚守筑牢"爱的驿站"

2020-07-28 12:17 作者:韩彤彤 孙志文 刘硕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原创】

(文字|韩彤彤  图片|孙志文  视频|刘硕)

“谢谢你们,辛苦了,天天守护着我们。”3月19日下午,在李沧区集中隔离点驻扎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收到了一束鲜花,这花是在这里渡过隔离期的入境人员送的。

3月份,当国内疫情形势向好后,疫情防控的重点转为严防境外输入。在青岛,所有入境人员均要进行14天隔离。在这个节骨眼上,李沧区中心医院副院长栾世波主动请缨,带队进驻隔离点,开启了为期3个多月的隔离防疫工作。“当时要求有一个带队的,我一点儿没有犹豫就报名了。”谈及数月前的决定,栾世波说。

从3月到6月,栾世波带队驻扎隔离点,平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3个多月没回家。他说,关键时刻医务人员就要像军人一样冲在前。面对疫情,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何为“不辱使命”,何为“义无反顾”。

首批接收200多名入境人员,忙至凌晨

作为李沧区中心医院的业务院长,栾世波有着近40年的从医经验。入驻隔离点后,面对全新的隔离战场,他率先带领队员建立起一套“因地制宜”的防控制度。

“最初,队员们或多或少都有些茫然和恐惧,我反复告诉大家,只要咱们按照标准做好防护,就一定是安全的。”据栾世波介绍,入驻隔离点后,他们从零开始做防控部署,“我们建立了院感防控制度、垃圾运送制度、消毒规范制度等等。只有把防控制度做到万无一失才能保障全员安全。”

3月4日,李沧区第一批入境人员抵达隔离点,战斗正式打响。这天,栾世波与8位同事接收入境人员200余名。告知登记流程、扫码记录行动轨迹、测量体温、现场建立通讯录……在入境人员办理酒店入住前,栾世波与同事必须要详细地记录入境人员的基本情况。

由于国际航班大多下午抵达,因此,他们往往会忙到凌晨一两点。“在入境人员真正踏入李沧区入住前,我们必须要将他们的详细信息了解到位,这是对他们负责,更是对李沧的百姓负责。”栾世波说道。

有时候,刚刚入境的客人,由于长途跋涉又因疫情不敢途中吃喝,到达隔离点后的一周内,有许多人出现轻微的发热、过敏、便秘、血压高等问题,有时经常在夜里打电话求助,栾世波也不厌其烦地一一进行处理。

“进入国内就像进入保险箱”

对入境人员而言,比起事无巨细的机场登记, 14天隔离期无疑是更漫长的。

“刚开始,很多人不适应隔离生活。有觉得条件不如家里舒服的,也有待不住想出去溜达的。”回想起在隔离点的生活,有一个留学生给栾世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孩子20岁左右,是一名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比较焦虑。”据栾世波介绍,起初,孩子想方设法要离开隔离点,行为也有些极端。

“我就和他聊,劝他。我说现在国内防控形势很好,有什么需求你可以跟我们提。这样既能保证你自己的安全,也能保证家人的安全。”为了缓解这位留学生的焦虑情绪,栾世波几乎每天都会通过电话或微信和他沟通。除此之外,他们还与孩子家长定时联系,给家长吃下定心丸。

或许是被医护人员的关心所打动,这位留学生走时挨个跟他们道谢。他说:“进入国内就像进入保险箱一样安全,更重要的是,在隔离点真的感觉像在家一样。”这令栾世波十分感动,“我们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父子携手上阵抗疫,盼望吃一顿团圆饭

从3月4日到6月9日,栾世波在隔离点奋战了3个多月,这期间他没见过家人,更没回过家。在入驻隔离点之前,栾世波从春节前便守在医院疫情防控一线,经常在医院一呆就是一整天,年夜饭都没顾得上在家吃,仔细算来,他的整个上半年回家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

栾世波的儿子是一名中医,疫情期间,父子俩各自坚守岗位,双双上阵“抗疫”。这么长时间不见,时不时的儿子也会和他开个视频,父子俩聊聊各自的状况,相互嘱咐做好防护,注意安全。

有一次,挂断视频前,儿子对他说:“老爸,想你了。希望你平平安安,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咱们吃个团圆饭!”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栾世波,挂掉视频电话后他忍不住留下了热泪。其实,撇开医生的职业身份,他们也只是一对普普通通的父子。

如今,栾世波已从隔离点撤出,再次回到医院,回到自己的岗位。从业近40年,他对这份职业有着自己的理解:“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在大家眼里,白衣天使都是一份崇高的职业。这份职业能从生理上、精神上影响一个人、一个家、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因此,对我们医生而言,我们就应该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位市民,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