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经济圈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联盟在青岛成立:山东海水淡化产能全国居首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8月4日,由山东省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共50家单位加入的胶东经济圈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联盟在青岛黄海饭店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全体会员大会,青岛水务集团担任第一届理事长单位。目前山东海水淡化产能规模居全国首位,并且具有一定的产业配套基础,该联盟的成立将助推胶东经济圈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加快发展。
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淡水资源不足已成为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共同难题,我国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胶东地区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五市淡水资源量不及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多以客水保障供水,城市供水中客水占比超过60%,且呈上升趋势,淡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胶东五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山东省和青岛市政府相继出台《山东省海水淡化产业发展三年推进计划》《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的政策、规划支持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山东省政府《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将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同时,要求五市产业创新协同共进,打造世界先进的海洋科教核心区和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推动胶东经济圈海水淡化产业集群发展,是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进程,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目前山东省现有海水淡化工程28个,产能规模达到37.6万吨/日,居全国第一位。青岛市是国内最早开展海水综合利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的城市,已被列为国家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城市和产业化基地、国家海水淡化试点城市。2019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1.2%,对GDP的贡献率再创新高,占比达到28.7%。目前,青岛市拥有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机构30余家,拥有学科领军人物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综合人才梯队;其余四市也集聚了一定数量的科研机构,具备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科技人才条件。
青岛水务集团作为国内海水淡化龙头企业,已完成海淡产业基本布局:与鲁信集团合作成立50亿元规模的海洋产业基金;组建海淡膜装备制造基地;成立海淡产业公司,拥有全国最大规模海水淡化厂2座;与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淡所、以色列国家水务集团、中国通用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密切,具备成立国家级海淡科研机构的基础。同时,胶东城市圈集聚了一定数量的海水淡化配套零部件制造企业,在海水预处理设备、超滤膜等领域形成了优势产品,奠定了海水淡化产业集群发展基础。
产业联盟的成立,有助于发挥各自优势,构建完善的合作机制,整合山东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全产业链优势资源,加快推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产业联盟将发挥整合、集聚和辐射作用,建设成为连接政府和企业的双向沟通平台、行业资源的整合对接平台,在海水淡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工程建设、原材料生产以及产业服务等环节交流互鉴、共建共享、合作共赢,提升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
(青报全媒体记者 吴帅 通讯员 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