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青岛半年经济亮点透视系列报道丨青岛民营市场主体劲增15%

2020-08-05 06:57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运行数据出炉:民间投资、民营进出口、市场主体等多项指标逆势增长

青岛民营市场主体劲增15%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周晓峰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宏观经济和微观市场主体的背景下,青岛民营经济仍然交出了一份比预想更亮眼的成绩单。

8月4日举行的全市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恳谈会上,今年上半年青岛市民营经济运行数据出炉,民间投资、民营进出口、市场主体等多项指标逆势增长,显示出整体反弹的强力态势。

青岛民营经济迅速从疫情中复苏,发展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彰显,其根本原因在于民企强劲的内生动力和发展韧性,而青岛推出的各类扶持政策更起到“逆周期”对冲的作用。疫情以来,青岛搭建“18 N”政策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努力帮扶企业复工复产,启动“我为企业找订单”等活动,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结合创业政策、人才政策,促进民营和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民间投资增长12.2%

先看投资,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2.2%,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民间投资增速12.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19.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56.3%,较一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较2019年底提高3.8个百分点。全市民间投资在建项目3018个,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37个百分点。

这反映了广大民营企业对青岛发展的信心,快速抓住疫情带来的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变革,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再看外贸,上半年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1817.8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0.9%,高于全市进出口增速9.1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市外贸总值的63.5%,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5.2个百分点,领跑全市各类外贸主体。其中,出口1128.8亿元,增长14.9%;进口689亿元,增长4.8%。

面对外贸订单减少、产业链不稳定的严峻形势,民企进出口为何还能不减反增?这与其拓展“一带一路”、更多元化的市场布局有关。上半年,青岛民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598亿元,增长24.3%,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9.3%提升至32.9%。

资金“活水”灌溉

从税收来看,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560.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3.1%,减收幅度小于国内税收降幅。5月份以来,税收降幅逐渐收窄。

税收出现较大的降幅,一方面固然是由于疫情下经济活动减少和企业利润萎缩,另一方面也是延期纳税、减免税费、优化退税等政策发力的体现。政府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带来的是企业负担减轻,为稳定就业和“放水养鱼”提供了动力。

从融资情况看,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本外币)3042.23亿元,同比增长13.59%;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本外币)1108.40亿元,同比增长32.84%。此外,上半年我市各类企业还通过发行股票和交易所债券累计融资348.69亿元。

正是得益于这些资金“活水”的灌溉,广大民营企业及时复工复产,进行再投资以及扩大生产。

市场主体不减反增

在整个上半年青岛民营经济运行数据中,最为靓丽的或许还是市场主体增速。作为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民营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5.38%,成为青岛半年经济由负转正的一大助推器。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162.84万户,同比增长15.38%,其中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16.16万户,同比增长7.02%,至此相当于青岛每万人拥有民营市场主体1714户。由此,青岛创业密度跃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仅位于深圳(2478户/万人)和西安(2195户/万人)之后,较2019年底上升1个位次。

这意味着,青岛不仅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稳住了市场主体“基石”,更通过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励更多的市场主体持续创新创业,为经济全面复苏与发展增添动力。

市场主体的逆势增长,还为稳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新吸纳就业30.66万人,同比增长4.11%,尤其是二季度以来,民营经济吸纳就业增速由负转正,占比持续提高。

可以预见,经历疫情洗礼后,在狂风骤雨中成长起来的这些青岛民营企业,势必迎来一个更快发展的时代。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