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山东省好青年:“海归”青年耿琪超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2020-08-05 10:44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生产线上的胡萝卜,通过智能化分拣机器人360度镜面扫描,可快速按照国际标准对大小、果形、颜色、缺陷自动品质分级。颜值高的胡萝卜装箱出口销售,颜值低的可再加工。“以前一名工人一天顶多能分拣2吨胡萝卜,而这样一台机器人一天可以分拣60吨,能顶上30名工人的工作量。”设备的发明人耿琪超告诉记者。农业的未来在于智能化,只有不断科技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大效益。莱西市“海归”青年耿琪超,将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带回家乡让农业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将先进的技术带回家乡

1989年出生的耿琪超是莱西市店埠镇人,2011年就读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专业,在留学期间,耿琪超接触到了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亲身经历了美国农庄从播种到收获的自动化与机械化过程后,他觉得有必要将这种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回自己的家乡。对于创业的初衷,耿琪超说:“希望运用自己的知识和长处,回到家乡,为农业做一部分贡献,出一部分力,改变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现状,希望用更加高效更加节省成本的一些方式,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村富起来,让农业兴盛起来。莱西市店埠镇是全国有名的“胡萝卜小镇”,全镇胡萝卜种植5万亩左右,一年生产25万吨,总产值4亿元,70%出口到东南亚和日、韩。耿琪超回国后,担任青岛有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也开始从事胡萝卜的种植、加工和出口生意。“我发现人工分选胡萝卜效率低、质量没保障,无法满足外贸要求。”于是,耿琪超就琢磨着发明个胡萝卜分选机器人。

一台机器就为公司节省上百万成本

没有资料可借鉴,仅仅研究精准控制胡萝卜运动轨迹这一项技术就实验了十几种方法,整个分拣机的研发过程失败过成百上千次。耿琪超先后与青岛农业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2013年,公司成功申请为青岛市农业智能软件专家工作站,吸引了数位教授与博士人驻。历时四年,终于开发了一套集计算机、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微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一体的胡萝卜品质检测系统及设备。“机器可以用十八分之一秒扫描处理完胡萝卜图像,实现分拣精准快速,一秒钟可以处理100张图像,分拣6根胡萝卜。”耿琪超说。“这样一台机器人每年可以给公司节省上百万元的人工成本,胡萝卜年出口量可以提高30%,公司年销售额达到3000万美元。”耿琪超告诉记者,目前该项研究成果不但可推广应用在胡萝卜的深加工分级中,还可以推广到土豆、柑橘、柠檬等其他果蔬的加工分级包装中。

打造无人化工厂将是最终的愿景

最近,耿琪超和他的团队历时两年研发的洋葱全自动无损剥皮生产设备也正式投人使用。这台洋葱剥皮机器采用国内首创紊流环形悬浮技术,完全摆脱了物理刀具与洋葱的接触,具有无损伤、无接触、无污染、效率高等特点,同时可根据南北方不同地区、品种洋葱的不同剥皮厚度进行调节,实现了操作无人化、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我们青岛地区,每年大概有20--30吨的洋葱,要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出口到日本等国家,我们这台设备生产效率每小时能够加工1-2吨洋葱的净料,对比人工来讲的话,差不多相当于一个熟练的人工将近一天的产量,实现了由传统人工向机械化智能化和自动化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耿琪超介绍。多年来,耿琪超和他的团队,科技立足、创新致远,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30余项。这些产品技术应用,也为当地农民带来有效增收增产。耿琪超先后被评为农业部全国农村“双创"优秀带头人、山东省大学生创业之星、青岛市创业领军人才、青岛市“乡村”之星等荣誉。“未来,我们会进一步在种子研推、现代化种苗繁育,现代化组织培养,研发更加先进的智能化设备,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和互联网模式,早日实现农业生产的一个闭环,真正打造一个农业生产无人化工厂,这是我们最终的一个愿景。”耿琪超说。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