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8月10日1版
青岛日本“国际客厅”:牵手四座城市,落户24家企业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凯
目前,青岛日本“国际客厅”已与横滨、神奈川、新潟、岩手等4城达成合作意向,与神户、熊本、京都等9城正在洽谈合作关系,已签约落户企业机构24家、挂牌入驻18家,在谈21家。
“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已委托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和三菱地所设计开展前置综合研究和概念性规划设计工作,预计年底前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8月5日,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线上推介活动举行,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管委副主任张建国介绍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的最新进展时说。
▲青岛日本“国际客厅”。
作为青岛日本“国际客厅”的“一厅一园”中的“一园”,这片占地约10.6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的区域,正在成为中日双方加深合作的对外开放新平台。在这次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日本经济产业省联合发起,也是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向日方集中推介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的推介会上,青岛日本“国际客厅”也被更多的日方企业所知晓。
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六个城市建设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支持开展中日地方合作发展,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是两国在节能环保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示范区。这里将聚焦节能环保产业,加强技术创新、产品研发、高端制造等领域合作,创新产业园区合作机制,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
建设“国际客厅”,是青岛站在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风口,推动全球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在青岛加速集聚的重要举措之一。青岛与日本隔海相望,是与日本交流最为密切的中国城市之一,两地间密切的人文经贸往来,已成为中国地方对日合作的典范。尤其在疫情为未来发展带来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青岛与日本加强合作非常必要。
5月19日,青岛日本“国际客厅”正式揭牌,与此同时,青岛日本“国际客厅”网上客厅启用,青岛-日本企业家联谊会秘书处和青岛-日本企业家联谊会日本国际客厅联络处揭牌。开门纳客两个多月来,青岛日本“国际客厅”举行了多场展示、交流活动,已经促成了不少日本企业签约落户。
青岛日本“国际客厅”的“一厅一园”中的“一厅”,即为“国际客厅”,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包含一号馆和二号馆。按照“对外连接国际资源、对内输出国际资源”的发展理念,这里将为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商会以及有意对接日本市场的中国企业和地方政府,打造集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提供法律、审计、会计、签证、生活等配套服务。
两个多月来,青岛日本“国际客厅”已陆续完成实体客厅一号馆展品布展,集中展示了节能环保、高端装备以及健康医疗领域30多家企业70多件产品,接待国内外政府、企业、机构来访120余次,访客共计1500余人。这里举办了普惠金融对接暨市场主体招引洽谈会、科创中国“技贸通”重点日本项目线上路演、对话山东-青岛市中日城市合作交流会等多项重要活动,与日中经济协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瑞穗银行、三菱日联银行等10余家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和工作联络机制。
7月30日举行的对话山东-青岛市中日城市合作交流会,是“对话山东—日本·山东产业合作交流会”主题研讨会的启幕环节之一。下关市市长前田晋太郎表示,饱含青岛创意的“国际客厅”,将为日本企业提供一个交流更加密切的新平台,可以进一步加强青岛与日本企业的常态化交流。
据介绍,青岛日本“国际客厅”已与横滨、神奈川、新潟、岩手等4城达成合作意向,与神户、熊本、京都等9城正在洽谈合作关系,招商进度也在不断加快。近期,总投资4500万美元的跨境电商铁臂阿童木“一带一路”商城项目入驻,为及时对日方营业执照进行公证,客厅代办专员为企业申请了国内营业执照的容缺受理,从准备材料到办理用了不到一个星期。据了解,目前青岛日本“国际客厅”已签约落户企业机构24家、挂牌入驻18家,在谈21家,包括日本富士精密磨具项目、日本来易特医疗器械等一批重点项目已经落户。
下一步,青岛日本“国际客厅”将深化全面对日合作,发挥“国际客厅”虹吸效应,积极对接日本相关政府机构、协会组织及企业,集聚对日合作资源。视疫情情况,举办日资企业政策宣讲会、中日企业家论坛、中日友好城市展暨青岛—日本地方友好城市展、中日节能环保装备展、日本客厅—青岛“日本节”分场活动等宣传推介活动。
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按照“一年启动、三年成形、五年成城”的目标,到2022年,培育成形中日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双边地方合作特色平台,到2025年,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完成,入驻创新型企业超过200家,工业总产值超过35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达100亿元。
“我们将高水平推进示范区建设,持续拓宽中日合作领域,推动对日开放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打造立足青岛、服务全国、辐射东北亚的中日开放合作新平台。”张建国说。
让“国际客厅”成为开放发展的“支点”
□青岛日报评论员
城市竞争,不仅仅是经济规模的竞争,更是城市功能和资源配置能力的竞争。而“国际客厅”正是体现这一能力最直接的窗口。
依托最鲜明的开放优势,青岛要进一步把“国际客厅”打造为链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配置全球资源最重要的战略支点,推动城市在两个“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中发挥更大作用。
我们要始终明确,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也就是说,作为开放的“超级市场”的“国际客厅”,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经贸交流的功能,非但不能弱化,还要通过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更具效能的开放之举,进一步创造性地发挥功能,更好地促进两个“循环”的相互促进、双向发力。
要更高水平地搭建平台。“国际客厅”是为进入中国市场的各国企业、商会以及有意对接国际的中国地方政府、企业,提供集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因此,一定要高标准地配置法律、审计、会计、签证、生活等全方位配套服务。要善用市场的逻辑,充分发挥国内外商协会作用,推动全世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在青岛集聚。要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放大资源整合空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让多方资源要素通过“国际客厅”在青岛互动耦合、实现价值倍增。
要更为精准地锚定方向。高水平建设“国际客厅”,必须明晰各“国际客厅”的产业板块、合作对象、经营模式。青岛正在建设的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上合组织、央企、人工智能等“国际客厅”,这些“主宾”的选取本就基于青岛的比较优势以及双方独特的契合点。中日、中韩“国际客厅”正是要借助青岛对外开放桥头堡的功能,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打造山东引进日、韩资源再创新的辐射中心;作为青岛在欧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外资来源地,德国在以制造业升级为代表的领域与青岛的发展进程中“共舞”步调十分一致;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上合“国际客厅”就是要打造中国面向上合国家的第一窗口……在下一步的建设中,要进一步突出特色,通过个性化定制政策服务,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找到各方利益共同点,增强内生动力,提升合作水平。
要更积极地推动创新。“国际客厅”要更好地发挥功能,必须成为创新的高地。当前世界,科技加速演进成为新常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很多预料不到的生活场景、商业模式、新的业态会突然出现、引领变革,“国际客厅”应当把“开放”的优势做得更足,成为最前沿创新资源的汇聚之地,成为颠覆性创新的发生之地。在更深层次上,“国际客厅”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能量交换中,成为国内外规则相互衔接的窗口,打造优质制度供给的高地,创造最优的制度、标准、规则,成为外资进入国内市场最便捷的通道、国内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最重要的跳板。
撬动全局的,往往是关键的支点。只要我们高水平地建设“国际客厅”,青岛就能在两个“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不断构筑起新的战略优势,就能在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赢得先机、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