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趣青岛】探秘青岛宝藏精酿吧 400多种啤酒你喝过几个

2020-08-11 05:40 作者:黄晓 宁冠宇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独家】

(文/黄晓 图、视频/宁冠宇)

江湖上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青岛人的血液里流的都是啤酒。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啤酒屋、路边摊,一年一度的啤酒节狂欢与酒王争霸都是最好的佐证。

除了随处可见的塑料袋装啤酒,近年来,流淌着啤酒血脉的青岛还涌现出一批精酿啤酒吧,越来越多的青岛人正经由这些精酿酒吧,探索着神奇的啤酒世界,最多同时销售400多种精酿啤酒的“小李堂”便是其中的翘楚。

位于中联广场的这家小酒吧开业已有十年,是青岛最早、也是当前最有名气的精酿酒吧之一,在青岛酒吧好评榜上连续“霸榜”多年。汇聚国内外知名精酿品牌,每半月上新、经常组织品酒活动,“常来常新”也让这里成为岛城啤酒爱好者的聚集地。入门的、小众难买的这里都有,无论是小白还是老酒鬼,在这里总能找到一款合自己口味的精酿啤酒。

“给最会喝啤酒的城市,来点不一样的味道。”

店主李彦是个地道的青岛小哥,与大多数青岛人一样,有着共同的童年经历——提着塑料袋帮家长打啤酒,偷偷尝一口,不理解大人们为何对这种饮料着迷。

他真正感受到啤酒的魅力是在大学之后。“从小到大喝的都是青啤,去新加坡上学后,在那边的酒吧第一次喝到了比利时啤酒,才知道啤酒原来有这么多种类和口味,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怀揣着好奇与探索之心,李彦逐渐尝试了不同品牌和口味的啤酒,也越发感受到啤酒的魅力。“喝杯小酒微醺后,更能敞开胸怀跟朋友聊天,得到情感的释放,很多人喝酒图的都是这样一个氛围。”

然而真正决定开酒吧,完全是“赶鸭子上架”的戏剧情节。2010年,“小李堂”开业。李彦说,名字是自己临时起的,最开始盘下这家店面是要跟朋友合作开一家集合店,自己只占用一楼一小块区域卖酒,结果临开业前,朋友撤了不干了,一不做二不休的他硬着头皮开起了酒吧。“当时压力也挺大的,最初只经营十几种啤酒,还有一些鸡尾酒,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干下去。”

但是,想到留学时的经历,他很想把国外种类繁多、口感丰富的啤酒引进青岛来,让家乡人也尝尝不同的啤酒,想必大多数人都会像自己一样惊奇。正如小李堂的宣传语那样——“给最会喝啤酒的城市,来点不一样的味道。”

开了酒吧后,李彦接触的酒商和品牌越来越多,自己经常会到全球各地考察精酿啤酒,寻找新品,带回家来。一来二去,自己成了啤酒经销商,除了酒吧,还为一家超市供货。李彦说,自己没有仔细数过到底出售过多少种啤酒,但是最多时,同时有400多种啤酒在售。因为精酿比较小众产量有限,所以经常会断货,但是只要有客人想喝,自己就能立马订货。

店中热销的几款生啤,左边是名为“沉默交响曲”的一款世涛啤酒,中间的糖果西打和乐蔓水果颇受女士喜爱。

与朋友合作创立了自己的精酿品牌“滋”

爱精酿啤酒的人,总想着自己也捯饬点名堂出来。2011年,他结识了强麦啤酒的创始人,两人一拍即合,做起了自己的精酿品牌,还起了个非常青岛的名字——“滋”(zìer),在青岛方言里是开心、高兴的意思。

“滋”已经开发了多种口味,最早自酿的是一款名为“崂道”的IPA啤酒,12年最初卖的是生啤,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15年做了易拉罐装,18年有了瓶啤。他们自酿的酸啤“滋来水”,先后获得了2017中国精酿啤酒大奖酸啤酒银奖和2018年该项大赛的铜奖,从同组几百种自酿啤酒中脱颖而出,分别斩获了二、三名的好成绩。

不过,李彦也说,精酿啤酒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其中也遇到过滑铁卢。他回忆说,15年去日本参展的时候全军覆没,什么奖也没拿到。失落的同时,也让他明白自己仍有许多不足,还有成长的空间是件好事。

“在青岛,再厉害的精酿也要跪倒在青啤的塑料袋之下。”

啤酒在青岛,有着不可撼动的酒桌地位。许多人都觉得,在这样一座城市,开啤酒吧、做精酿啤酒,应该是不愁没生意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李彦说:“青啤杀伤力太大了,不是大品牌打压小品牌的那种,而是刻进骨血里、根深蒂固的习惯使然。”

有了自酿品牌后,李彦每次都会拿着自酿的啤酒跟家人分享,家人对其事业也是极尽鼓励。他说,爷爷和爸爸每次都开心地说,“尝尝我家孩子做的酒,特别棒”,言谈之间满是自豪,然而尝完大家就放下杯子,又端起了青啤。

“在青岛,做精酿啤酒太难了,青啤是不可撼动的存在。”在这样一座啤酒文化浓厚的城市,竞争对手不仅是其他酒吧,还有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啤酒屋、野馄饨,甚至连楼下的小卖部、菜市场都能打啤酒。所以,在青岛开一家精酿啤酒吧,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李彦回忆说,因为做自酿啤酒的人少,前几年,酿酒设备坏了,都找不到人给修。

所以,开店之初,李彦就想好了,店里是不卖青啤的。“不是青啤不好,而是在青岛随处都能喝到。我开店的初衷,是给大家来点不一样的味道。”

喝酒的境界与心态的转变

然而现在,李彦的店里有了青啤,是一款出口新加坡的啤酒,无论是味道还是包装都十分合他的口味。这些年来,去的地方多了,也结识了更多啤酒届的能人,他对工业啤酒和精酿啤酒的看法也逐渐发生了转变。

做精酿啤酒的人,大都瞧不上工业啤酒,但对于酒客来说,喜欢的、合自己口味的、能把他们喝醉的就是好酒,何必要分的那么清楚。用他的话来说,喝酒就是“图个滋儿”。

“研发室做的酒和拿去参赛的酒,跟生产线上生产的永远不会一样。因为我们自酿的酒,即使一样的配料、一样的时间,每次做出来的味道还是不完全相同。”他直言,每个精酿厂都是小型实验室,往配方里加小龙虾、加生蚝,做的东西很有趣,也有口味令人惊艳的产品,但很难进行量产,没法精准地保证口味如一。要量产就必须引进生产线,然而工业化就必须调整一些参数,进行妥协,所以这是难以两全的抉择,也是精酿品牌难以做大的原因。

尝的酒多了,李彦现在看下配料表,大致就知道酒的味道。然而他说,自己只是略通皮毛,刚刚入门罢了,他遇到过真正的高人,尝一口就能猜出配方和工艺。这也是他对工业啤酒改观的原因之一,大品牌的研发室里能人济济,不是做不出精酿的口感,而是为了工业化有时不得不妥协。“去参观过大厂的生产线,能让各种参数恒定,保证口味如一,真要细究起来他们才是‘精’酿,我们手工的叫‘粗’酿才对。”

尽管如此,李彦仍坚持走在这条路上,即便是今年受疫情影响,最难的时候他也仍在咬牙坚持着。他笑称:“一路走来,有许多干不下去、想放弃的时刻,然而除了开酒吧,别的我也不会干。还是想把这份事业坚持下去。”

自掏腰包办啤酒节 承办大师杯全国家酿大赛

2016年,为了宣传精酿啤酒,给青岛人“来点不一样的味道”,他自己掏钱办了第一届没有青啤的精酿啤酒节,赔了几十万。然而他欣喜地看到,青岛人对精酿啤酒的接受度正在逐年递增。“我最早给超市供货的时候,只有几种精酿,每月营业额也少得可怜,现在,最多的时候有400多种啤酒,都能卖出去,营业额也有了显著提升,市场是在向好的。”

为此,他仍在坚持办着自己的啤酒节和“滋”由集市。今年他还承接了第九届大师杯全国家酿大赛青岛赛区的比赛,8月21日至22日这项大赛将首次落地青岛,与他的精酿啤酒节同期进行。这是啤酒城市青岛首次举办全国级的酿酒大赛,届时,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尝到更多、更好的啤酒。

采访的最后,当被要求推荐几款店里值得一尝的啤酒时,李彦思忖了一下说:“我这里卖的都是我觉得好喝的。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一定要推荐的话,如果有人喜欢武汉啤酒,可以来尝下,支持下武汉的兄弟们。”此前,他接管了十几款武汉的客啤,身体力行地支持着武汉的同行们。“今年全世界的小酒吧都不好过,我们只能互帮互助、自救求生。”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