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头条图片> > 正文

这件事办成了,青岛就抓住了工业互联网加速发展的“金钥匙”

来源:青报观象山 作者: | 责任编辑: 2020-10-28 06:00:00

工业互联网正加速与场景结合,为产业赋能,技术再次扮演了底层推动者的角色。“技术派”如何抓住新的赛点?答案是:补齐“人才链”。抓住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先机,便等于抓住了工业互联网加速发展的“金钥匙”。

10月26日,青岛市首个工业互联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班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开班,拉开了青岛工业互联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序幕。近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等首批培训承接单位的步伐也将跟上,3年内共同为青岛市培养1万名左右工业互联网技能型人才。

青岛正在努力尝试,为工业互联网的人才瓶颈破题。

01

工业互联网最大的挑战是人才

工业互联网是众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然而,当前企业普遍反映:“工业互联网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人才。”

“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我们缺人。”青岛各部门、各企业大胆承认,并不避讳。“去年以来,全市已开展包括工业互联网人才在内的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6.7万人次,但是与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和中心大局工作要求相比,与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目标任务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加压奋进。”青岛市人社局局长胡义瑛说。今年5月,深圳竹云科技将北方总部落在了青岛。创始人董宁曾直言不讳地表示,北方总部的建设内容涵盖数字身份国际研究院、可信云身份服务中心、硬件实验室、产业生态联盟等,但这方面的人才存在很大的缺口。创建于1958年的青特集团2020年逆势而上,产值预计同比提高20%。2012年集团开始将战略目标转向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现阶段集团信息化正处于德国ERP软件SAP系统集成提升的关键阶段,并且先后与科大讯飞、海尔卡奥斯等工业互联网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洽谈,并正在向创新突破阶段过渡。而这种创新突破也需要人才的“升级”与“扩充”。

工业互联网人才的短缺的情况并不仅限于青岛,而是全国乃至全球的普遍现象。《工业互联网人才白皮书》显示,2019年和2020年国家发布的29个新职业中,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职业达13个,如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占新增职业的44.8%。但我国工业互联网人才基础薄弱、缺口较大。

目前,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不足,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不明确,学校培养方向没有及时跟进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产业和教育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尚未形成,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

02

青岛模式,多重保护锁浇筑“人才链”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建设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生态,共建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北京市、天津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等地方政府均出台了工业互联网相关人才建设政策,鼓励产教融合建设、供需双向对接,构建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产教融合方面,部分高校积极探索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去年年底,江苏常州、重庆、浙江绍兴等地的高校或职业技术学校纷纷宣布成立工业互联网学院。 

青岛也快速行动起来,并且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青岛模式。今年7月,青岛市教育局发布了《助力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教育攻坚行动方案(2020—2022年)》,将实施五大教育攻坚行动,推进20项重点攻坚任务,为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提供强有力的创新引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8月,在《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发布的“黄金20条”中,针对性地提到要完善人才体系建设,打开人才链闭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政策,靶向引进和培养工业互联网人才; 

9月,市人社局会同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工业互联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政策,开发线上补贴申领系统,每人补贴最高不超2000元……

在工业互联网的产教融合领域,青岛也不甘人后。7月15日,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正式揭牌,同日,由山东科技大学牵头成立的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合作联盟落地。

青岛工业互联网“人才链”上有了政策、财政、教育、企业等多重保护锁,它们将一同培育更多的人才、催生更多技术,让青岛工业互联网“热带雨林”草木兴发,愈发郁郁葱葱。

而青岛工业互联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班的目的很明确——即用1-3年的时间,为青岛市培养1万名工业互联网技能型人才。

03

教的都是用得上的“干货”

培训班不是“走过场”,教的都是“用得上”的“干货”。前期,青岛遵循市场化思维,充分发挥院校和工业互联网头部企业双主体作用,确定了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等首批18家培训承接单位和北汽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实训基地,推动各类优质资源参与工业互联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培训承接单位陆续走访“555”企业100余家,他们着眼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并根据企业培训需求编写培训方案30余套。

再来看看培训承接单位的含金量。以这次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五年学院先后举办网络安全与管理、工业互联网技术提升、人工智能实战开发、大数据技术应用、云计算技术应用等国家级培训班 41个。此外,学院与海尔卡奥斯携手创建了工业互联网学院,并在校内打造专业的工业互联网培训基地,与商汤、百度、华为、新大陆等企业合作,建成人工智能实训室、大数据实训室、云计算实训、工业物联网等一流实训室。

优秀的工业互联网技能人才,需要理论与实践“双过硬”。工业互联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采取“理论+实践”方式,不仅通过邀请国内外工业互联网领域专家、学者、领军人才,采取专题讲座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先进的工业互联网理论知识,还要求他们必须赴工业互联网实训基地实训,在实践中学习最前沿的“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技术。这期培训班的课程中便有赴赛轮、海尔智研院的探索实践。 

在走访“555”企业的过程中,发现企业专技人员有继续教育需求,便将参加工业互联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继续教育学分(学时)管理,实现“一次培训,双证结业,学分互认”,更好地调动了企业参加培训的热情。

青岛还将工业互联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纳入电子培训券试点工作,并将以此为契机,逐步建立以社保卡为载体的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打造职业技能培训新业态。

这次培训班只是一个序幕,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承接的工业互联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班、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总裁班(第一期)即将开班,为青岛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生态浇灌雨露。当这一生态变得欣欣向荣,便是青岛最好的“代言”,资本、技术将奔涌而至,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触手可及。

作者 荔枝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