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青青岛观察】关注青少年体育锻炼 青岛迈向"体教融合"转型路

2020-11-16 05:30 作者:韩彤彤 宁冠宇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韩彤彤 宁冠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上午九点半左右,青岛南仲小学又响起了熟悉的“国学操”旋律,孩子们一边吟诵,一边跟着音乐跳动。为了加强体育锻炼,南仲学校每天至少让孩子们保有一个小时的运动时间。

近年来,打造阳光体育校园,已成为青岛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体育锻炼方面,除保证必须时长外,各学校不断尝试着将体育活动与校园文化、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步向“体”、“教”不分家的融合之路迈进。

随着《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印发,进行与教育体系相匹配的体育教学活动得到进一步肯定。这对践行“阳光体育”的青岛而言,无疑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

广播操大变样,国学、武术、舞蹈成校园新时尚

李玲是南仲小学的一名老师,她时常会跟着学生一起做“国学操”。“一开始是看着孩子们学,后来,我们觉得国学操真不错,也加入了学操队伍。”

据南仲小学校长王健介绍,“国学操”是由学校老师集思广益,自编而成,素材大多来源于《三字经》、《弟子规》等教材。“国学操”的创立初衷是希望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这样孩子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国学的魅力。”

在青岛,为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锻炼时间不低于一个小时,像南仲小学这样在广播体操上“下功夫”的学校不在少数。除传统的第三套广播体操外,不少学校会在此基础上独创一版“校园广播操”。南仲小学从传统文化入手,打造“国学操”,市北实验初中小学部选择跳“海草舞”,青岛大学附属中学则将武术引入校园……

学习锻炼两不误,高中学校如何做?

小初学校在“阳光体育”校园的道路上探索出与校园文化相契合的模式。就课业相对繁重的高中学校而言,所谓“阳光体育”是否能真正洒向校园?

于骏浩毕业于青岛二中,是2020级清华大学大一新生。“在清华有一句话——‘无体育,不清华’。”据于骏浩表示,3000米测试是每一位新生必须要闯过的关口。“但得益于二中每天一节的体育课,我比其他新生更快适应了体测节奏。”在这一点上,同为二中毕业生中的张文瑞也表示:“很多其他地区的同学考入清华之后,因为长期缺乏锻炼,运动能力减弱。但是因为二中坚持每天一节的体育课,让我在刚入学之后能更快地适应清华的体育氛围。”

不同于小初学校别出心裁打造出丰富多彩的广播操,作为高中学校,虽面临升学压力,但青岛二中始终重视学生体育锻炼教学。2019年3月,青岛二中正式实行一天一节体育课。学校开设了14个项目的选修课,外聘9位校外专业教练对学生进行课堂指导。目前,“一天一节体育课”已实行一年半有余,在国家规定的体质健康检测中,青岛二中学生长跑良好率达70%以上,学生列队跑8圈不超过25分钟。

重视全面发展,青岛迈向“体教融合”路

当前,重智育轻体育美育存在于不少学校乃至家长的思想中。近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印发后,就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意见。

《意见》表明,到2022年,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机制更加健全,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普遍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

对青岛而言,所谓“体教融合”也并非泛泛而谈。多年来,青岛不断加强体育、美育工作。自2019年起,青岛在中小学试点推广“一天一节体育课”,落实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并深化国家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继续推动游泳、武术等项目普及和奥运项目进校园。

《意见》的印发对践行“阳光体育”的青岛而言,无疑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事实上,无论是“阳光体育”,还是“五育”、“十个一”项目等计划,都是青岛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所做出的努力。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