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六个孩子抢一个托位!数量太少、均价偏高…如何破解托育服务业发展之困?

2020-11-18 09:52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圆桌话题

破解托育服务业发展之困

主持词

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日趋旺盛,但因各种原因,服务供给不足问题日益凸显。近日,不少网民通过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平台和舆论监督热线反映,我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数量太少,价格偏高。而观海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在市民找不到合适托育机构的同时,岛城很多现有托育机构却又“吃不饱”。这样的尴尬错位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未来该怎样打破这样的僵局,真正实现“幼有所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幼有所育”作为需要取得“新进展”的七项重点民生任务之一,健全托育服务体系成为推进“幼有所育”的首要任务。为了全面推进我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的健全发展,本报记者日前进行了一番现场探访和深度调研,同时邀请政协委员、相关职能部门和业内人士共同研讨托育服务业的发展之难,并为其解困之路提供有益的思考。

市民吐槽:

数量太少均价偏高

二孩时代,社会对托育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为家中无人照料,很多年轻家长都想把孩子送进托育机构,然而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尽管经过大力建设,我市目前的0-3岁托育服务仍然难以满足市民的需要。

近日,有多位市民致电本报舆论监督热线,反映我市托育机构数量少、价格高的问题。“为了推进托育机构发展,国家和省市都出台相关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青岛的托育机构数量什么时候才能上去啊?”一位市民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家住市北区的李女士为了给两岁多的小儿子找到合适的托育机构,费尽了心思。李女士的大儿子已经上小学,当年是由家里的老人带大的,虽然其乐融融,却也耗费了老人家不少心力。赶上二孩时代,2018年下半年,李女士又生了小儿子。如今孩子已过2岁,为了减轻老人负担,她考虑把孩子送进托育机构,但这个过程却波折重重。

“我找了好多朋友打听,忙活了两周多,都没什么合适的地方。”李女士告诉记者,一开始她把目光放到了大儿子上过的幼儿园,这里离家最近,软硬件条件也很合适。可一打听才知道,这家幼儿园不接收3岁以下的婴幼儿。在朋友的推荐下,李女士联系上了一家距离小区不算太远的托育机构,这家倒是可以接收3岁以下的孩子,可是却没有托位,需要李女士等通知。等待的过程中,李女士又联系了若干家幼儿园和托育机构,结果都不合适,要么距离远、要么不接收,这让李女士一筹莫展。

“二孩时代全面来临,怎么找个合适的托育机构就这么难呢?”李女士不解。

家住市南区的王女士最近也为找托育机构伤神。女儿快到2岁了,王女士想把她送进托育机构去。可问了几家后,高昂的价格让王女士难以接受。

市南区某托育机构外景。

“家里老人身体不好,让她带孩子我是两头担心,就想着找个托育机构把孩子送进去。可动辄就是三四千块钱,给工薪家庭带来不小的负担。”王女士告诉记者,无奈之下,她只能将范围又扩大了些,最终在一家幼儿园找到了“小小班”。“原本人家是不收2岁以下的孩子,听说我家孩子自理能力不错,他们又招不满名额,同意接收我家孩子。相比独立运营的托幼机构,这家幼儿园价格便宜点,原价3000多元一个月,入院的时候还能优惠些。”王女士表示。

话题探讨

现状

六个孩子抢一个托位依然有机构“吃不饱”

青岛目前到底有多少家托育机构?是否真的如市民所说的“一位难求”呢?

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我市目前共有84个托育机构,196个举办托班的幼儿园,全市入托人数共5277人。从地域来看,即墨区和平度市托育机构(含幼儿园托班)数量较多,其他区市数量一般在20个左右。根据前期摸底调查,我市有明确入托需求的家庭超过3万,5000多个托位仅能满足六分之一入托需求。

市民对托育机构需求强烈,托育机构的运营理应火爆。但记者调查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市部分托育机构反而处于“吃不饱”的状态。

市北区子叶托育中心主要开展0-3岁婴幼儿照护工作,高峰时期,30个托位全满。今年秋季开学后,20个孩子升入幼儿园,后续的婴幼儿入托却断了节奏,让创办人丁华颇为头痛。

子叶托育中心里,工作人员正在陪孩子弹钢琴。

丁华从事心理学相关工作多年,看好二孩时代的托育产业,于2018年着手创立子叶托育中心,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筹备,托育中心于2019年年中正式开业。之所以筹备这么长时间,与托育中心的高标准要求是分不开的。丁华告诉记者,相比接收3-6岁孩子的幼儿园,接收0-3岁孩子的托育机构要求更高,准备也更加细致。“3岁以上的孩子都有比较好的自理能力了,会说话、会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3岁以下的孩子,尤其是2岁以下的孩子,很多事情还做不到,需要用更好的软硬件来弥补。”一边说着,丁华一边带记者参观起了子叶托育中心。记者注意到,托育中心总面积有四五百平方米,功能分区非常明确,有游戏室、图书室、沐浴间、餐厅、卫生间。在游戏室里,走路尚且不稳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引领下,在10厘米高的“独木桥”上练习平衡;有的会说话时间不长的宝宝坐在图书室的小沙发上,在老师的引导下看书、讲故事……

收费上,子叶托育中心按照孩子年龄不同差别收费,1.5岁以下的孩子,每月4000元,1.5岁-2.5岁的孩子,每月3500元,2.5岁以上的孩子,每月2500元-3000元。

据了解,子叶托育中心开业后,第一年招生还不错,30个托位都满了。可一年后,招生就出了问题。“20个空出的托位一直没有补齐,这给我们的运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丁华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丁华遇到的问题并非个例,市民张先生此前在市南区开设了一家托育机构,由于同样处于“吃不饱”的窘境,运营难以为继,如今已停业。

探因

行业“门槛”高托与幼“脱节”

一方面是家长找不到合适的托育机构,另一方面却是托育机构“吃不饱”,为何会有如此反差?

一位长期关注婴幼儿教育的人士认为,这样的尴尬现状显示,我市目前的托育机构总量少,且分布不均,而且社会需求与社会供给没能实现有效的对接。这主要是因为行业“门槛”过高,托、幼“脱节”所致。此外,整个社会对托育机构的认知不足也无形中加剧了目前的供需错位。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计划经济时代,托儿服务在中国城市中非常普遍,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开办了托儿所,员工在上班时可以把小孩放到其中托管。人们普遍认为,托育机构是以福利的形式存在的,应以较低的收费实现。但事实上,真正的托育机构的专业水准要求很高,长期从事托育服务的张先生告诉记者,3岁以下婴幼儿正处于飞速成长阶段,但自我保护力较弱,这使托育机构的运营呈现高风险、高专业、高投入的特点,而日益高企的房租、水电等常规运营成本更加大了独立运营托育机构的投入,无形中也抬高了行业“门槛”。

据了解,针对托育机构发展实际,我市去年出台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在用地、房租、用水、用气、用热、人才培养、税费减免、信息保障等七大项具体支持政策用于鼓励托育机构发展。但由于政策出台时间短,很多配套政策还在落实中,对托育服务业发展的助力效应还未完全显现。

记者了解到,托育机构目前尚未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也是制约其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市卫健委有关人士表示,托幼一体化是提高托育服务业发展水平、满足市民托育需求的有效手段。以上海为例,托育机构和幼儿园一体化发展有效推动了婴幼儿照护。但我市幼儿园资源有限,办托班没有政策性补贴。幼儿园发展和开设托班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等由于政策、成本等因素制约,举办托育机构的积极性也不高。

破题

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托育机构专业管理

记者了解到,为了增加托位,我市卫健部门近年来不断发力。2019年以来,我市按照“家庭为主,托育补充,优化服务,分类推进”的原则,积极推动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托育机构专项行动,开展示范创建和典型引导,推动了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创新发展。

同时,我市还积极参与国家普惠项目。组织推动区市深入开展政企合作,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利用中央新增托位1万元补助资金,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满足群众对托育服务的迫切需求。全市共筛选储备了超过40个托育项目,其中12个项目成功申报国家项目试点,获得中央支持资金920万元,新增普惠性托位920个。此外,不断打造高水平示范典型。在全市开展示范创建活动,确立到2020年底每区市创建至少一所示范性托育机构的工作目标,目前各区市已完成2020年度示范点打造工作。

但即使如此,依然无法完全破解目前行业供需“错位”的尴尬现状。对此,长期关注托育服务业发展的市政协委员李秋航表示,90后进入育龄阶段和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让托育服务业成为很多家庭的“刚需”。“很多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和发展,一方面把婴幼儿的早期发展纳入政府的公共职能部分,另一方面颁布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行业标准,充分调动市场的力量,满足社会的托育需求。”李秋航建议,相关部门应该从更高层面审视托育服务业,努力将托育机构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科学规划,有序建设。

李秋航说,在大力发展托育机构的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对托育机构进行严格管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针对社会普遍关切,青岛应该进一步完善对婴幼儿托育机构的监督举报和信息公开机制,开通婴幼儿托育机构信息公开平台,鼓励全社会对托育机构进行监督。对于群众针对托育机构的投诉及举报,相关部门应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并及时通报处理结果。建立托育机构评分评级制度,结合本年度考核情况以及群众投诉、举报情况,对我市的婴幼儿托育机构开展年度评级,对优秀的机构进行表彰和宣传,对不合格机构进行公开批评,鼓励幼托机构的良性竞争,促进幼托机构的健康发展。

就专业托育服务人员的培养问题,市政协委员孙希玲在接受采访时说,解决社会托育服务业发展之困的有效途径是增加供给,这就需要大量的专业托育服务人员。有关部门应学习上海经验,加大对专业托育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关爱并尊重幼儿、具有科学育儿观、高度责任心和良好服务态度的高素质、专业化托育服务队伍。在此基础上,可以探索打造相同月龄的同龄圈托管俱乐部,社区托育服务中心等业态,破解0-3岁婴幼儿“入托”难题。

编辑点评

全力实现“幼有所育”

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又重建培育,托育服务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波折,自然前路充满坎坷。

国家卫计委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80%的0-3岁婴幼儿是由父母、祖父母等家庭成员照料,仅有4.1%的婴幼儿进入托育机构,其中几乎全是民办托幼机构。而我市目前也只有84个托育机构,196个举办托班的幼儿园,全市入托人数5277人,而这与3万个有明确入托需求的家庭相比,可谓杯水车薪。

不得不说,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照料专业服务不足,是目前我市托育工作存在的尴尬现状。此外,行业门槛过高,相关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不是倒逼照料型托育机构退出市场,就是使得托育机构基本参照幼儿园标准进行管理。而事实上,多数民办机构在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都很难达到这一准入门槛。更有甚者,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一些托育机构选择无照经营,从而也隐藏着较高的经营风险。这一切必然严重影响着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真正实现“幼有所育”,有关职能部门须在明确托幼服务体系发展的政策取向、加强服务体系顶层设计和完善服务发展长效机制持续发力。同时,尽快补齐服务体系发展的短板,推进这个“重新上路”的行业走得更为稳健和长远。

(撰稿/摄影 邱正)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