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早于春”
——写在2021年青岛两会召开之际
一年之计不仅“在于春”,更应“早于春”。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青岛进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
站在新旧交替的时间节点上,回首刚刚过去的2020年,奋斗是青岛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最强劲的脉动。
公式出一条以开放创新引领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在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一座城”上取得新进展。
这一年,青岛的发展从内部开始、在细胞的层面上发生裂变,内生的新动能越来越多、力量越来越强,展现出更具创新力和成长性的城市气质,极大地鼓舞了全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坚定了我们把重大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和胜势、努力实现高质量进位赶超的信心和决心。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从年初开始的疫情防控,到千方百计稳住经济运行,再到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用心用情保障改善民生……一项项务实举措,刻印下青岛人迎难而上、创新打法、勇毅笃行的闪光足迹。
勇担新使命——
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青岛的开放大势,主动站在更大格局上谋划推动青岛工作,在深度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中体现青岛担当
2020年是青岛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系列国家战略持续叠加赋能,青岛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站在了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去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进一步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强调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要求青岛提升核心城市的竞争力、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
知乃行之始,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通过深入系统学、联系实际学,青岛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提升核心城市竞争力、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这与总书记对青岛提出“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重要指示要求一脉相承,是对青岛在新时代国家开放战略中的明确定位,更是赋予青岛在开放大局中的国家责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长江流域有长三角、珠江流域有珠三角作为开放支撑的情况下,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和纵深开放的角度来讲,黄河流域也需要一个开放战略支点,青岛应当担负起这样的使命担当。
行动最有说服力。过去一年,青岛加快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凸显在黄河流域开放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主动担当起推动活跃黄河流域乃至更大范围北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统筹开放资源,发挥平台优势,协同胶东、服务山东、辐射黄河,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去年8月8日,青岛市人民政府、省交通运输厅、省国资委、省港口集团召开2020·青岛·陆海联动研讨会,联合沿黄九省区“9+5”城市发出“东西互济陆海联动合作倡议”,并携手海关、港口、证券等企业、机构,搭建服务黄河流域的企业、机构合作机制,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双轮驱动”,推动黄河流域城市共享开放机遇。同时,积极打造沿黄流域“出海大通道”,在济南、泰安、安顺等地新增设3个内陆港,开通北方地区首条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航线,董家口港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启用,青岛迈入“双港口口岸”城市之列。
作为黄河流域九省区的经济出海口,胶东经济圈是承接中国南北、辐射东西的重要战略要地。去年年初,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省委、省政府召开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工作推进会议,要求胶东经济圈在推进区域一体化上作示范、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上当样板,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进入快车道。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青岛扛起龙头城市的使命担当,牵头建立“3+N”工作机制,组织五市签订合作协议或备忘录,成立胶东经济圈文化旅游、创新创业等30多个联盟,签署金融、行政服务审批等40多个合作协议,胶东经济圈发展合力不断凝聚,涌动着喷薄欲出的勃勃生机。特别是去年12月,胶东五市联合在北京举行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推介大会,发起设立1000亿元规模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搭建资源对接新平台,吸引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通过胶东、山东“流向黄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今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强调“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青岛在大循环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拥有“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双节点”价值,叠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RCEP签署等一系列开放机遇,青岛责无旁贷要在新发展格局中率先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过去一年,青岛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开放发展大势,勇担国之重任,鼓荡开放风帆,主动站在更大格局上谋划推动青岛工作,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更高水平开放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高水平推进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建设,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搭建起面向韩国、日本、德国、以色列、上合组织国家的五个“国际客厅”,推动全世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在青岛集聚耦合;全面对接香港、上海现代服务业,与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就推进香港和青岛深层次合作开展多场对接洽谈,赴上海与上海自贸区企业开展合作对接交流,努力打造优质高端资源北上的重要基地……
数字最有说服力。去年1至11月,青岛新增外贸主体800余家,全市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7.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长17%,对东盟进出口增长25.7%,对欧盟进出口增长9.9%;1至10月,全市实际使用外资增长8.3%,特别是高技术产业使用外资增长迅速。
此外,去年青岛还成功获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为少数拥有两个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获批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三个试点”,6种跨境电商运作模式在青岛实现全覆盖,搭建起青岛“卖全球”“买全球”“服务全球”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正因此,去年青岛跨境电商业务取得突破性发展,前11个月,全市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激增395.3%。
直面新挑战——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直面城市、区域、产业竞争压力,建设创业城市,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一座城市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破解难题中实现的。
过去一年,青岛城市新动能加速生成,发展新优势加速增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全面起势,这背后是这座城市始终保持坚如磐石的定力、攻坚克难的毅力和迎难而上的决心,是在变化中抓住创造的机会、在承受中咬紧奋起的牙关,积极应对风险挑战、主动破解深层问题。
抗击疫情是对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深度检验、一次综合性大考。疫情发生后,青岛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时间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指挥”的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强大的组织力、执行力、凝聚力、战斗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特别是面对10月份的突发疫情,全市迅即进入战时状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第一时间启动省市一体疫情处置工作机制,5天内完成了全市千万人口全员核酸检测,并且在世界上首次从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出新冠活病毒,首次证实病毒“由物传人”,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宝贵经验。
疫情妥善处置后,全市上下深刻汲取教训,查找漏洞、举一反三,健全完善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机制,在保持市委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的框架下,强化实体化工作专班,“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并向全市10个区市派出专项督导组,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提高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
非常之时要有非常之举、非常之策、非常之人。在全力应对疫情的同时,青岛还以超常规、突破性的举措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全力打好15个攻势,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冲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疫情发生之初就相继出台稳岗就业、促进消费、财税扶持等支持举措,用实实在在的“减负”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梳理惠民惠企政策,制作成“青岛政策通”二维码海报,广泛张贴于市场、车站、商超、社区等公共场所,让老百姓知晓政策像买菜一样方便,倒逼政策兑现落实;开展“千名干部联系服务万户企业”“千名金融服务专员联系万户企业”“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助推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达效;把“双招双引”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主要“穴位”,年初就向全球发出“青岛:我们在线等您”的招商邀请……
这一年,青岛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越来越多关心这座城市的人们有了这样一个共同的认识:“青岛是一座负责任的城市”。
挑战压力还来自于日趋白热化的城市竞争、区域竞争和产业竞争,也来自于自身动能转换和创新转型带来的阵痛。
“青岛是一个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城市,但坦率地讲,相比上世纪‘上青天’的耀眼,改革开放后‘五朵金花’的辉煌,今天的青岛确实面临着城市竞争的巨大压力,在产业优势上不似以往,这也正是我们的紧迫感所在。”市委书记王清宪在接受《财经》杂志专访时说。
正视差距,奋起直追。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上,市委鲜明提出,青岛要直面城市发展的激烈竞争,进一步强化进取意识、奋斗意识,以时不我待的危机感、紧迫感,重拾信心、鼓荡激情,二次创业、再次出发,建设创业城市。
出台“青创十条”,建立“政、产、学、研、才;金、服、用、奖、赛”十个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让企业成为引才、育才、留才、育才的主体,一次性出台《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等6个重磅人才新政;在全国首推“无感审批”,推行营业执照申请“立等可取”、“青岛青年驿站”免费入住7天等暖心举措……以创业城市为主题,青岛把发展所需的人、财、物等各类创新创业资源要素更快、更多、更便捷地集聚起来,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更加由衷地成为青岛的“城市合伙人”,“青春之岛、创业之城”赢得越来越多人才的青睐——去年,全市引进“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增长29%,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突破50%。预计全年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5万人,青岛荣列创新创业领跑型城市十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
面向未来,青岛要实现进位赶超,必须塑造发展新优势。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从某种程度上说,抓住了工业互联网,就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的竞争中走在前列,在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快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作为以制造业而闻名的城市,青岛拥有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具备各行各业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是工业互联网的天然实验场。去年初,青岛依托产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丰富以及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独特优势,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目标,努力构建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芯片、传感器、区块链、产业数字金融、细分产业互联网平台、网络安全技术、工业互联网科技应用服务等产业在内的全产业生态,并以此为引领,面向全球集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优质要素资源。
出台《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规划方案》《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及一揽子支持政策;成功举办2020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成立中国工业互联网百人会,沪深青三市工业互联网协会联盟共同发布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共建联合宣言;成立工业互联网学院,整合全球工业互联网科研机构和头部企业,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工业互联网拔尖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创新转化基地……一年时间,青岛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已经全面起势,全市吸引全球各类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企业超过1800家,卡奥斯平台链接企业近70万家。
“到2022年,青岛将梯次推进3000家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打造500个5G全覆盖全融合的应用园区,选树1000个具有行业先导性的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以工业互联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矢志不渝、未来可期。
探索新打法——
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的立场、观点、方法,提升思想方法,改造工作方法,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不断提升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实效性
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只有先有了突破性的思维、路数、打法,才可能带来突破性的成效。
过去一年,青岛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的立场、观点、方法,提升思想方法,改造工作方法,探索形成一整套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路数、打法,提升了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实效性。
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是持久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方法和路径选择,是“搞活一座城”的深层次动力源。
去年,青岛在理解和把握市场机制内在机理的基础上,纵深推进市场化、法治化改革,用政府资源撬动市场和资本,高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市场能做的一律交给市场。一年来,青岛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该放的权放到位”的重要指示,在21个市场关联度高的经济部门设立市场配置促进处,研究和协调推进市场化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45个部门的17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进入市民中心集中办理,12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通办”;在保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基础上,提高主要负责人出庭比例,确保“告官能见官、出庭又出声”;印发《关于持续做好全市党政群机关履约工作的通知》,建立投诉办理、案件办理等机制,常态化抓好履约专项清理;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等等。
——鼓励成全企业家创意创新创造。企业是激荡城市发展最大的活力源泉,成全企业家就是成全青岛高质量发展。一年来,青岛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弘扬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指示,让企业家当“主角”,政府当“场务”,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打造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4+1”发展生态,为企业和企业家创造更大价值提供更加开放创新、便利舒心的发展平台。如,将每年11月1日定为“青岛企业家日”,将11月的第1周定为“青岛企业家宣传周”,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持续举办“民菅经济创意会”活动,听取企业打造平台、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做成产业集群的好创意、好思路,“一对一”支持;改变产业政策制定逻辑,鼓励头部企业、商协会提出政策蓝本,政府论证后出台,让公共政策精准滴灌到企业最渴望处。
——加快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资本是撬动城市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集聚的重要杠杆。一年来,青岛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指示,抢抓创投风投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机遇,加快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汇聚资本的“大江大河”。如,举办2020青岛·全球创投风投网络大会,对“全球合伙人”发出“诚意之邀”;开展万名企业家资本市场知识培训,全面提升企业家资本市场意识,越来越多的青岛企业与市场拥抱、与资本握手,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跑;年内新增过会及上市公司15家,青银理财等多家法人金融机构提报申请或筹建;在中基协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350家,管理基金834只,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增速均居全国第一。
城市的发展氛围,需要全体市民来共同营造。过去一年,青岛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引导广大市民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城市发展“成长中的烦恼”,汇集民智、群策群力。去年3月5日,“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启动,“有意见随时提、有想法尽管讲、有不满大胆说”成为青岛推动工作的新常态。截至去年底,“三我“活动主平台共收集群众诉求252余万件,办结率99.1%,群众满意度95.8%,市民心气更顺了、更高了,“爱青岛,让青岛更美好”的城市发展合力愈发强劲。
新打法不枚胜举——
在纵深推进15个攻势方面,把15个攻势作为15场战役、15组改革,通过公开质询提高攻势作战方案的精准度、可操作性,克服画地为牢、条块分割等传统工作模式,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坚持工作中找问题、改革上找出路,加快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以改革的“冲击钻”推进各项工作创造性落实。
在抓党建方面,印发《关于坚持党建统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青岛党建统领22条”,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改进党的建设,破解实际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在全市形成了党建理念新、思维活、方法实、标准严的党建统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体系。全市创新开展“述理论、述政策、述典型”,提升了干部谋划工作的高度、宽度、深度、精度,增强了把握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的能力水平。
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持续选派干部赴深圳体悟实训,选派干部赴上海专业实训;大力度地集中遴选百名优秀年轻干部,担当建设青春之岛、创业之城的生力军,其中包括副局级干部人选30名、正处级40名、县级市正科级30名;在全市持续推进功能区干部体制改革……不断在全市掀起一场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的自我革命,提高干部队伍“三化一型”的素质和能力。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点上,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脚下的路很长。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拿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和只争朝夕、攻坚克难的精神,聚焦聚力青岛“六个率先走在前列”,大力实施“项目落地年”,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成龙)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