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3月1日讯(记者 黄晓)近日,青岛市召开了2021年度市商务工作座谈会,总结了2020年度全市商务工作,并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2020年,青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排第2位;全年进出口6407亿元、增长8.2%;新引进世界500强签约、投资项目25个,全市实际使用外资405.9亿元,位列全国各城市第6位,副省级城市第4位,计划单列市第2位,新批过千万美元外资项目301个,到位内资1920亿元,同比增长10.2%……消费、出口、投资“三驾马车”齐奔腾,用一系列逆势上扬的数字,为2020交上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青岛商务工作能取得这一成绩,得益于贯彻落实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开放创新思路,立足新发展阶段,多措并举促消费,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充分发挥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以及上合示范区的平台叠加优势,不断拓宽发展的新空间。
“五试点”牵引对外贸易创新高 进出口逆势增长8.2%
2020年,青岛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获批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企业对企业直接出口、出口海外仓等“五项试点”。
“五试点”为引擎,青岛对外贸易数据再创新高——2020年度,全市全年累计进出口6407亿元、增长8.2%,其中出口3876.76亿元、增长13.7%,进口2530.24亿元、增长0.7%。
从市场结构看,2020年度,全市对传统市场出口2068.63亿元、增长10.8%,对新兴市场出口1428.8亿元、增长15.9%。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817.7亿元、增长16.3%、占全市比重28.4%,其中出口1099.79亿元、增长18.4%、占比28.4%,进口717.91亿元、增长13.2%、占比28.4%。
自贸区市场与上合示范区的平台聚集效应也有所显现。2020年度,对自贸区市场进出口2249.07亿元、增长14.2%、占比35.1%,其中出口1223.41亿元、增长18.5%,进口1025.66亿元、增长9.5%。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448.44亿元、增长6.1%,其中出口278.21亿元、增长9.3%,进口170.23亿元、增长1.2%。
持续优化的贸易结构不断推动青岛国际贸易稳增长。2020年度,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9%,占全市的69.3%,占比提高6.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1801.31亿元、增长18.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14.96亿元、增长12.9%。全市重点出口商品中,机械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纺织品、化工产品、集装箱和家具及其零件分别实现同比增长18.5%、20.5%、42.8%、10.7%、17.5%和33.1%,拉动全市出口增幅8.9个百分点。
服务贸易成为青岛国际贸易增长新的引擎。2020年度,全市登记承接服务外包合同9318份、增长3.93%,执行额50.46亿美元、增长7.09%。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44.2亿美元,增长11.7%,在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位居前列。
2021年,青岛市商务局将继续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培育和招引结合,增强外贸主体能级。贸易和产业联动,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同时推进服务贸易升级,做强跨境电商进出口,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争创山东省外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 开放平台提升城市能级
更高水平开放依赖更高能级的开放平台。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之重任”,为青岛更高水平开放提供了含金量十足的高层次平台。青岛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战略叠加优势,积极打造开放发展的战略平台。
开放平台的效应正在显现。2020年,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积极开展首创性探索,106项试点任务已实施98项,形成68个制度创新案例。其中,13项入选山东自贸试验区首批“最佳实践案例”并在全省推广,2项获海关总署认可并备案,3项报商务部参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片区新增注册企业20452家,其中外资企业99家,在建、待建重点项目74个,总投资628亿元。全年外贸进出口、使用外资分别占全市的17.29%、8.67%。
在上合示范区,国际物流中心、现代贸易中心、双向投资中心、商旅文化中心、海洋合作中心“五大中心”建设有序推进,2020年新签约落户项目28个、总投资1288亿元。
与此同时,2020年建成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开行国际国内班列17条,“齐鲁号”欧亚班列开行401列、增长15.8%。新注册面向上合组织国家贸易企业686家,对上合国家贸易额达到1.93亿美元。此外,围绕开放协同发展,建立了部省市协作推进机制,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上合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并在全国首创“负面清单制”放权,首批省级赋权54项已经落地。
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优势,为青岛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配置全球资源提供了重大平台和重要契机,通过一系列的先行先试、制度创新,还将为青岛城市能级提升释放出更强大的动能,这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开放空间。
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 2021将成项目落地年
疫情的冲击并没有迟滞投资青岛的步伐。这份信心源自于海内外企业家们对“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的由衷认可,更源自于企业在青岛发展过程中,在既“亲”又“清”的营商环境中“如鱼得水”的实际感受。去年9月,扎根当地26年的韩资企业希杰集团在青岛落成中国境内食品项目总部,用实际行动表达与这座城市共同发展的决心。
数据显示,2020年度,全市实际使用外资405.9亿元人民币,增长1.1%,占全省比重33%,占全国比重4.05%,位列全国各城市第6位,副省级城市第4位,计划单列市第2位。这一成绩实属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外资不仅有数量的提升,投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保持增长,高技术产业项目增长,房地产业占比持续下降。其中,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52.1亿美元、增长9.9%,现代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29.8亿美元,占服务业总量的57.2%。全市新批高技术产业项目171个、增长21.3%,实际使用外资12.8亿美元、增长44.6%。房地产业呈下降态势,实际使用外资16.3亿美元、下降33.9%,占比27.9%。
青岛新设立及增资的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全市新批过千万美元项目301个;新批过亿美元项目74个;增资过千万美元项目61个;新引进世界500强签约、投资项目25个。
不仅是有外资项目量质齐升,青岛还吸引了一大批优质内资项目落地发展。2020年,全市重点内资项目到位资金1920亿元、增长10.2%。全市签约5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42个、增长11.8%,计划总投资7427.5亿元。
从产业分布情况看,符合新旧动能转换13条产业链项目占比88.9%,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58个,投资总额1162.5亿元;现代金融项目44个,投资总额1014.1亿元;精品旅游项目24个,投资总额844.4亿元;新能源新材料项目35个,投资总额731亿元;高端装备项目47个,投资总额662.4亿元。
这些源源不断的项目和资金进入,让青岛成为海内外投资热土,而这离不开青岛平台招商思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青岛创新推动“互联网+招商”,协助举办“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欧洲、东盟、美国、韩国、日本大型线上推介会,并搭建商协会、企业等招商平台57个,新增社会化专业招商中介机构97家。制定《重点产业链招商参考目录》,实施重点产业链招商。
与此同时,青岛打造“国际客厅”新名片,集聚配置全球要素资源,如今青岛已构建中日、中韩、中德、中以、上合组织国家共五个国际客厅,为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商会提供中转、落户、展示、创业等“一站式”服务,共同促成更多元、更高层级的合作。
2021年,青岛市商务局将推进招商引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落实“项目落地年”部署,顶格推进招商引资,打好“双招双引”攻势3.0版,多措并举招引优质项目,促进国内外招商资源配置,持续优化外商投资服务,推动项目落地见效。精准开展对外投资,发挥招商引资信息化社交平台作用,持续为意向合作畅通链接渠道,此外,争取认定一批“山东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山东省跨国公司总部基地”,向着总部经济持续发力。
对外投资合作稳步推进 青岛企业示范效应不断增强
在对外投资合作方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进一步深化。2020年度,青岛市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15个,投资额3.91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32.9%。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承揽承包工程项目50个、合同额32.57亿美元、占比93.5%,完成营业额25.6亿美元、占比89%。大项目有序实施,示范效应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国际产能合作稳步推进。2020年度,全市备案制造业对外投资项目14个,投资额9.26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77.9%,分布在法国、西班牙、俄罗斯等12个国家,涉及家电、轮胎、机械等行业。海尔、海信等企业通过国际产能合作优化全球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对外承包工程向高质量发展迈进。2020年度,全市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6个、较去年同期增加2个,合同额28.7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2.5%。企业新签对外承包工程EPC项目15个、较上一年度同期增加5个,合同额24.03亿美元、占比69%。
全年2000多场促销活动 消费“马车”动力十足
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青岛消费依靠持续的内生动力换来了抢眼的数据增长。2020年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203.5亿元,实现难能可贵的1.5%的正增长。
增长背后是青岛商务不断激活消费需求侧动力的创新举措。2020年,青岛累计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100多场,带动商贸企业开展促销2000多场。积极发展户外经济、夜间经济,入选中国旅游研究院“2020中国夜间经济20强城市”。
同时,帮扶主体保供应,打造网上用工平台、配餐平台、防疫物资交流平台,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市区两级对2500余家限上批零餐企业一对一专人服务,新增限上批零餐业主体200多家。台东步行街、鲁邦国际风情街分别入选全国、全省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
2021年,青岛将继续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青岛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增强消费供给水平,强化消费载体建设,促进消费产业融合发展,优化消费环境,积极发展便民消费,补齐农村消费短板,培育争创省“乡镇商贸中心建设示范县(市)”,建设国际购物、美食、会展、文化、旅游、消费名城,打造立足山东、辐射全国、面向东北亚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与此同时,推进商业业态模式创新,发展区域首店、行业首牌、品牌首秀、新品首发“四首经济”,提升城市消费供给质量。加快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培育争创省级“双循环示范企业”。